《《灯光》教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灯光》教案 (2).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灯光教案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主 题:深深的怀念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 计 者:沈建华/巩义市鲁庄镇南村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读读记记:憧憬、璀璨、微弱、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围歼战、胸墙 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描述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 (3)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精神。2、教材分析:灯光一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
2、建设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全文结构完整,感情真挚,从作者的回忆中,一个渴望幸福生活,但为了他人的幸福而英勇献身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感人至深。(三)学情分析:今天,在孩子们看来,每天享受灯光的光明与温暖是那样的理所应当,甚至不以为然。他们很难将今天明亮的灯光与战斗中那微弱的火光相联系,也很难将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无数战士们的牺牲相对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咀嚼体味,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憧憬、璀璨、微弱、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围歼战、胸墙 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描述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 (3)读懂
3、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精神。评价任务1、课前预习,要求读准字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课文写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 3、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体会情感,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无私奉献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活动一:导入揭题。活动二:作者资料。王愿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主要作品: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七根火柴草等。深情朗读,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环节二:提纲导路,学生自学。活
4、动一:读懂全文,读准字音。憧憬、璀璨、微弱、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围歼战、胸墙 等词语。学生自学,通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环节三:全班反馈,整体感知。活动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书,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战斗胜利,自己献出宝贵生命 )通过多读,交流,提高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能力。环节四: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活动一: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2)“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突然,他凑到我的
5、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3)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1、学生谈体会和感受。2、小组合作完成讨论问题。学生边读边想向画面: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物的高贵品质。3、发挥小组作用共同解决问题环节五:品读描写“灯光”的句子,体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活动一:教师:这么多“多好啊!”都与什么有关?(灯光)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活动二:课件出示:(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3)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4)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5)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1、课文内容回顾,小组讨论收获2、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灯光在这篇课文中蕴含的意义,那就是革命者的精神。环节六:拓展延伸,总结全文。活动一:学了课文,郝副营长的感人事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现在最想给郝副营长说些什么?把它写下来。活动二:总结全文。读写结合,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升华情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