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篇 课件--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pptx
《先秦篇 课件--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篇 课件--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ppt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 i r s t r o u n d o f r e v i e w高考一轮复习“ 大 通 史 , 小 专 题 ”The pre-Qin period先秦时期第1章目录CONTENTS先秦时期的时间定位时间定位1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阶段特征(重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重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2先秦的政权更替政权更替和内政外交内政外交3先秦的经济经济和交通交通4先秦的文化文化和科技科技5先秦时期的时间定位01先秦时期的时间定位01问题: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思想文化 孔子开创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百家争鸣,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政治王室
2、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逐渐解体。君主权力加强,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选官由世袭向重视才能逐渐转变。逐渐形成华夏认同观念。经济铁犁牛耕逐步推广,井田制崩溃,逐步形成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施并影响后世深远。02: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政治施政:最高统治权力继承秩序确立,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选官:由世袭向重视才能逐渐转变法教:出现了法治和德治之争交往:国家专门设有政府机构管理民族事务和对外交往,华夏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交融不断加强,汉字开始外传赋税:出现了最早的关税社会:开始编制户籍来征收赋税并出现提倡社会救济的思想经济农业:铁犁牛耕的推广逐步推广,出现农业家
3、庭式劳作方式,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施并影响后世深远手工业:逐渐形成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技术不断进步,商周青铜,战国冶铁商业: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与商业发展关系密切的市场、商人、货币、信贷契约、城市等开始发展起来交通:完成了对马的驯化并开凿了早期的运河思想文化文化:从仰韶文化到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周文化,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科技:发端于天文学和中医学文化传承:孔子开创私学并整理五经,出现了早期的书写材料简策和帛书03先秦的政权更替和内政外交一:先秦时期的政权更迭约200万年前约BC2070年约BC1600年约BC1046年BC771年
4、BC 256年原始社会夏朝商朝西周东周BC221年原始人群原始人群元谋人和北京人元谋人和北京人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仰韶文化、大汶口文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化、良渚文化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按生产关系划分禹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成汤灭夏,建立商朝,都城在多次迁移后最终定于殷(今河南安阳)成汤灭夏,建立商朝,都城在多次迁移后最终定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后商纣王自焚,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武王伐纣,
5、牧野之战后商纣王自焚,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BC770BC770年,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年,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为界,分为春秋和战国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为界,分为春秋和战国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始 一:先秦时期的政权更迭约200万年前约BC2070年约BC1600年约BC1046年BC771年BC256年原始社会夏朝商朝西周东周BC221年原始人群原始人群元谋人和北京人元谋人和北京人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仰韶文化、大汶口文仰韶文化、大汶
6、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化、良渚文化父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按生产关系划分禹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禹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成汤灭夏,建立商朝,都城在多次迁移后最终定于殷(今河南安阳)成汤灭夏,建立商朝,都城在多次迁移后最终定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后商纣王自焚,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后商纣王自焚,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BC770BC770年,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为界,分为春秋和战国年,平
7、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为界,分为春秋和战国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始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始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地区;外服:商王间接控制其他地区的方国和部落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1.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什么政权?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什么政权?“家既是国,家既是国,国既是家国既是家”源于哪一制度?源于哪一制度?习题习题1 1:考古发现,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陶寺古城,:考古发现,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陶寺古城,南北长约南北长约10001000米、东西宽约米、东西宽约560560米,面积
8、约米,面积约5656万平方万平方米。城南为公共墓地。在已发掘的米。城南为公共墓地。在已发掘的10001000多座墓葬中,多座墓葬中,有有9 9座大型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钺和斧之类的座大型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钺和斧之类的玉石兵器。这表明玉石兵器。这表明A. A. 中华文明曙光初现中华文明曙光初现B. B. 玉石兵器普遍使用玉石兵器普遍使用C. C. 早期国家已经出现早期国家已经出现D. D. 社会分工日趋精细社会分工日趋精细习题习题2 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
9、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明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C. 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国家与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D. D.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2.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否是历史倒退?为什么?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否是历史倒退?为什么?3.3.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禹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启继承禹的统治,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国一体
10、不是,国家的形成是历史不断演进的结果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故世袭取代禅让不是历史倒退,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夏夏商商周周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职官对夏部族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区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聚族而居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CD4.4.三者的三者的内在联系内在联系?聚焦知识点突破(夏商周的政治)分封制:周天子将地方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诸侯享世袭统治权。宗法制:以血缘亲疏与嫡庶确定继承关系与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11、土地不得买卖,周天子名义上占有。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6.6.西周政体的突出特点西周政体的突出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形成政权与族权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的结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等级森严;是典型的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习题习题3 3:在历史上,政治制度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在历史上,政治制度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要工具。基于这个视角对先秦政治制度做一番分析研判,要工具。基于这个视角对先秦政治制度做一番分析研判,正列图表中处应依次填入(正列图表中处应依次填入( )A A军功爵制礼乐制度井田制分封制军功爵制礼
12、乐制度井田制分封制B B礼乐制度分封制王位世袭制井田制礼乐制度分封制王位世袭制井田制C C分封制军功爵制礼乐制度土地私有制分封制军功爵制礼乐制度土地私有制D D礼乐制度井田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度井田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题题3 3配图配图5.5.概念解析分封制、宗法制与井田制概念解析分封制、宗法制与井田制?D聚焦知识点突破(夏商周的政治)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习题习题4 4:材料:材料: 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封国内的土地,原则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封国内的土地,原则上诸侯只有占有权和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得买
13、卖或转让。诸侯在国内行使君权周天子与绝大数诸上诸侯只有占有权和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得买卖或转让。诸侯在国内行使君权周天子与绝大数诸侯都是亲戚关系,同姓诸侯不是他的兄弟就是他的子侄,异姓诸侯通过婚姻与他形成甥舅之亲。家、侯都是亲戚关系,同姓诸侯不是他的兄弟就是他的子侄,异姓诸侯通过婚姻与他形成甥舅之亲。家、家族、宗族都是以父系为主干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将这种纽带放射到整个国家,全国就是一个大家庭。家族、宗族都是以父系为主干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将这种纽带放射到整个国家,全国就是一个大家庭。 摘引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摘引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
14、的国家治理方式并简析其对西周统治的影响。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国家治理方式并简析其对西周统治的影响。习题习题5 5: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其中西周是我国奴隶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其中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有进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有进一步的发展。下列与西周有关的是(一步的发展。下列与西周有关的是(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立子以贤不以长立子以贤不以长”“万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万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何尊及铭文中的何尊及铭文中的“中国中国”A AB
15、 BC CD DB西周国家治理方式:分封制与宗法制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互相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纲要上P6)聚焦知识点突破(夏商周的政治)纲要上纲要上P6P6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聚焦知识点突破 (春秋战国诸国变法)1.1.时空再现春秋战国时期时空再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主、吴王阖闾、越
16、王勾践)战国七雄: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纲要上P9)2.2.结合地图空间把握春秋战结合地图空间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国变法国时期的诸国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赵国赵武灵王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齐国邹忌变革燕国燕昭王改革齐国管仲变革3.3.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是哪一次变革?的一次变法是哪一次变革?秦国商鞅变法4.4.从本质上分析春秋战国时从本质上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性质?期各国变法的性质?变革社会制度的改革习题习题6 6:公元前:公元前651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时,参加会盟的诸侯国年,齐桓
17、公葵丘会盟时,参加会盟的诸侯国只有齐、鲁、宋、卫等七国周王派代表参加。到了公元前只有齐、鲁、宋、卫等七国周王派代表参加。到了公元前632632年,晋文公践土会盟时,参加的诸侯国增加到九国周王年,晋文公践土会盟时,参加的诸侯国增加到九国周王也被晋文公也被晋文公“召召”来参加会盟。这反映出(来参加会盟。这反映出( )A. A. 天下一家的理念日益强化天下一家的理念日益强化B. B. 君主专制体制逐渐趋向于成熟君主专制体制逐渐趋向于成熟C. C. 宗法分封制逐步遭到破坏宗法分封制逐步遭到破坏D. D. 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减弱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减弱C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聚焦知识点突破 (春秋
18、战国诸国变法)习题习题7 7:据如下表格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据如下表格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 A. 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B. B. 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 C. 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D. D. 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D5.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1)背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广使经济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阶级关系和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选一22)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纲上11),魏
19、国李悝、楚国吴起都主持了变法,上层建筑变革(选一22),变法成为主流(纲上10)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选一45)(2)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纲上11)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纲上11)“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纲上11)废除世卿世禄制(选一22),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纲上11)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纲上11)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纲上11)【经济措施】【政治措施】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聚焦知识点突破 (春秋战国诸国变法)(3)商鞅变法的影响顺应了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纲上11)打
20、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选一22)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纲上11)注:战国时期,君主专制、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血缘社会转向了地缘社会,封建诸侯、贵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血缘社会转向了地缘社会,封建诸侯、贵族分权转向了专制独裁、皇帝集权,血缘宗法制度崩溃,地缘郡县政治确立,最后形成中族分权转向了专制独裁、皇帝集权,血缘宗法制度崩溃,地缘郡县政治确立,最后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21、央集权制度。辛田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上)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封建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封建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表现表现?原因原因: :经济发展:随着铁犁
22、牛耕的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小农经济产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政治变动: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兼并战争频繁,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统一趋势出现。思想繁荣:各种思想流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法家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聚焦知识点突破 (春秋战国诸国变法)(3)商鞅变法的影响顺应了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纲上11)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选一22)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推动
23、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纲上11)注:战国时期,君主专制、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7.7.先秦时期的法治与德治的渊源先秦时期的法治与德治的渊源?选一选一P44P44孟子圣迹图孟子圣迹图扩充仁心扩充仁心6.6.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胜出方?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的胜出方?法治更符合时代的需求(富国强兵与君主专制皆满足)德治:周公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法治:法家思想诞生前,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如夏朝禹刑,商朝汤刑,西周九刑郑国子产郑国子产“铸刑书铸刑书”春秋战国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表现为儒家和法家
24、之争p44二: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聚焦知识点突破 (先秦时期的选官制)8.8.概念解析世官制、荐举制和军功制概念解析世官制、荐举制和军功制世官制:西周至春秋时期,官位世袭,贵族世代垄断高官(贵族政治)举荐制: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尚贤思想兴起和争霸图强需要,各国纷纷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军功制:商鞅变法开始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官僚政治)选官标准分别是什么?选官标准分别是什么?出身、血统才能军功大小习题习题8 8:西周时国人暴动可以赶走天子而不受惩罚:西周时国人暴动可以赶走天子而不受惩罚, ,直至春秋直至春秋时代时代, ,国君在重大问题决策时还需要国君在重大问题决策时还需要“询国人询国人”“”“谙万民谙
25、万民”,”,国人干预国人干预“立君立君”“”“迁国迁国”,”,甚至甚至“出君出君”“”“就君就君”的事也的事也屡见不鲜。这主要表明屡见不鲜。这主要表明, ,中国早期国家(中国早期国家( )A. A. 践行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践行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B.B.制定礼乐制度促进权力认同制定礼乐制度促进权力认同C. C. 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D. D. 君主尚未实现高度集权君主尚未实现高度集权习题习题9 9: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租税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