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4古代的经济政策.doc





《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4古代的经济政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中学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24古代的经济政策.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4讲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A)出处记载田舍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史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A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B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C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解析材料直观反映唐代土地兼并现象较为严重,表明政府对土地实际控制力有限,故A项正确;B项错,土地兼并方式除了买卖还有强占等其他方式;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2(2018江西宜春段考) 均田制下授田
2、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与此同时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C)A儒家思想的民本理念受到重视B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缩小C土地占有不均衡的现象加重D农业的生产方式出现重大调整解析依据材料“均田制下授田并承担赋役的起始年龄逐渐从15岁调整到18岁”“还田除役的年龄逐渐从71岁调整到56岁”“女性逐渐不负担赋役也不授予土地”可知,年龄的调整主要是可授之田在减少,主要源于土地兼并严重,故C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垦荒主要开垦无主荒地,故排除B项。3(2018河南八市测评)宋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尤其以
3、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史称“宫中条令,为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表明宋代(D)A土地买卖缓和了社会矛盾 B政府强化租佃剥削关系C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D土地私有化的程度提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但改变不了土地买卖强化,土地兼并加剧社会矛盾的现象,故A项错误;租佃关系是指农民租种地主土地,与材料中的田产交易法令详细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经济立法活跃,但反映不出宋代经济立法形成了完善体系,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对田产交易规定最为详细,可知当时土地买卖现象频繁,私有化程度高,故D项正确。4(2018河南安阳一模)明清时期实行永佃制。永佃制有“田皮”(田面)和“田骨”(田底)之说,买
4、卖田骨一般称为“大买”或“大卖”,买卖田皮一般称为“小买”或“小卖”。由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A)A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懈 B农民土地私有制占主导C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冲击D土地产权交易活动频繁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实行永佃制。永佃制有田皮(田面)和田骨(田底)之说,买卖田骨一般称为大买或大卖,买卖田皮一般称为小买或小卖”可知,租佃制度的普及与广泛是明清时期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的一种表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形式,故B项错误;即使在永佃制之下,土地的所有权依旧归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并没有发生土地所有权的实质性改变,故C项错误;永佃制并不涉及土地所有制的转移,故D项错误。5(2019江
5、西红色七校联考)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A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B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C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D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抑制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使得土地买卖频繁,从而导致土地分散,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与“明清出现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不符,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说法错误,明朝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土地兼并被有效抑制”,故D项错误。6(2019广东
6、揭阳模考)秦朝时期,秦始皇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这反映了秦代(D)A劳动力极其缺乏B社会等级森严C徭役比较繁重D厉行抑商政策解析根据材料“明令将贾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逃亡人,赘婿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表明秦代实行了严格的抑商政策,故D项正确;材料表明秦朝对商人实行严苛的政策,并没有体现秦代劳动力缺乏,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秦朝对商人实行严苛的政策,无法体现秦代社会等级森严,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秦朝对商人实行严苛的政策,将商人与“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逃亡人,赘婿”
7、等归为同类,并将他们充征(服徭役)或戍边,无法体现徭役比较繁重,排除C项。7(2019安徽A10联盟)唐高祖明确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太宗两次颁布敕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武宗亦强调:“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这表明唐代(C)A官员经商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C政府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D注重维持社会的等级制度解析材料“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体现的是政府限制官员经商,是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政府政策,但并没有说明结果,排除A项。B项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
8、排除;政府限制官员与商争利,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商业秩序,与等级制度无关,排除D项。8(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清朝在制订本国商人出海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在制订外商来华贸易的管理制度时,依据的则是“怀柔远人”的思想。这反映出当时(A)A传统观念制约经济发展B闭关锁国政策发生变异C外商来华得到政府鼓励D制度更新助推社会转型解析“重农抑商”和“怀柔远人”都是中国传统的政治外交思想,以这样的思想来管理对外交往,体现了传统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故选A项;中国依据传统观念处理对外交往,说明闭关锁国政策没有发生变异,故排除B项;中国对待外商来华贸易是“怀柔远人”,但并不能说明是鼓励
9、来华,故排除C项;在对外交往上清政府没有做出制度的更新,更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故排除D项。9(2019福建南平期末)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号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是唐朝以来浙、闽间的商旅要道,宋元时期渐趋衰落,明清时期转为兴盛。这源于(D)A闽浙赣三地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手工工场的出现推动南北交流C明清时期沿海地区倭患的严重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措施的影响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商业繁荣,福建浦城仙霞古道成为浙、闽陆上商道要地,宋元时期,中国海上贸易发达,浙、闽为海外贸易港口所在地,海路便捷,故福建浦城仙霞古道商业地位衰落,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福建浦城仙霞古道作为陆上长途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24 古代 经济政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