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山东专用版11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能力过关演练鲁人版第一册.doc
《(整理版)山东专用版11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能力过关演练鲁人版第一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版)山东专用版11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能力过关演练鲁人版第一册.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温故知新(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A达到隔断猛烈功劳 B得到 渡过大成绩C得到断绝快 功绩 D达到横渡强成功答案D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A量词;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答案C3解释“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中“用心”一词的古今意义。古义:_。今义:_。答案古义:因为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居心。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
3、、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木与金石相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在于专心。D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解析“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坚持不懈。答案C5将句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文:_(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译文:_(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文:_答案(1)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2)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
4、具备了。 (3)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5、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D又欲肆其西封 肆:肆意解析肆:扩展,扩张。答案D7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也相同。B“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也不同。C“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不同。D“以”和“而”不同,两个“封”相同。解析“以”,目的连词,来;“而”,承接连词,就;前一个“封”,动词,使作疆界;后一个“封”,名词,边界。答案B8对“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使
6、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认真考虑这件事。B烛之武劝说秦穆公不要做对秦国有害而对晋国有利的蠢事。C烛之武劝说秦穆公不要灭掉郑国而应该去攻打晋国。D烛之武本有求于秦,却从秦国的利益出发游说穆公放弃灭郑。解析烛之武说的是灭掉郑国对秦的害处,而非让他去攻打晋国。答案C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符合烛之武本意的一组是 ()郑国力量弱小,面对强大的秦国和晋国,郑国自知不亡国是不可能的了。秦国距郑国很远,灭亡了郑国,秦国没有办法真正占有郑国的土地。灭亡了郑国,实际上是增加了晋国的土地,对秦国反而不利。这次秦穆公带军队东来,我们郑国作好了准备,供应你们缺少的东西。晋国的欲望很大,灭了郑国后,下一个
7、目标就是从秦国夺取所贪求的土地。郑国愿同秦国结盟,从此成为盟友,将一起对付晋国的侵略野心。A B C D解析属无中生有,于文无据。答案B课外拓展(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山之叟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注,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幕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
8、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注】 鄂:通“萼”,花蕾。韡:音wi,繁盛。10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9、项是 ()A归其原,数日亦死归:移回 B客过而尤之曰 过:指出过错C请具砚削牍 牍:书版D花之怨以死也诚宜 诚:确实 解析过,拜访。答案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犹奇于新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 其若是,孰能御之C不自怒而怒花,过矣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解析A第一个“以”是“认为”,第二个是“拿,用”。B第一个“其”是“它们的”,第二个是“如果”。C全都表转折,是“却,可是”之意。D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答案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0、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旧牡丹,是错上加错。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才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解析A说“移植花木宜在春季”,文中说“迁而移之,在冬非春”。B“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与文意不符。原文是“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新牡丹一开花,主人就感觉还
11、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C“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与文意不符。文中主人对旧花始终没有“怨”。答案D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译文:_(2)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译文:_(3)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译文:_(1)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2)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3)高兴了就抬举它,生气了就摧残它,主人如此喜怒无常,花的命也就断送掉了。【参考译文】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
12、高,枝条繁茂,花苞簇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 山东 专用版 11 教材 文言文 基础知识 梳理 能力 过关 演练 鲁人版第 一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