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





《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伤仲永 一、所在第一单元二、授课学时2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难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讲读法五、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解决生字词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
2、,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 可能出现的句子停顿根据需要投影: 1、仲永/生五年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6、日扳仲永
3、/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请一位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范读一遍课文,教师随时指正。 全班齐读全文。 三、作者作品简介 问: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学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来给大家谈谈? (学生讲述) 投影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四、题解 本文是一篇随笔。 投影: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问:谁能说说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明确:哀伤,叹息。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问
4、: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由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幻灯投影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1、“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1、“养父母”养:赡养。2、“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3、“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5、。4、邑人:同县的人 5、“从先人还家”从:跟从。6、“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7、“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8、“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9、“且为众人”且:尚且。10、“固众人”固:本来。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2、“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三)检测自读效果。四个大组口答竞赛。(要求学生合上书本) 投影(1)朗读下列句子,要求读准句中的停顿 1、借旁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仲永 语文 教案 新课 年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