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 药品储存和养护管理 1 养护员应对各种药品的理化性质、剂型特点、包装材料以及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2 药品储存实行色标管理: 2.1 黄色区域为待验药品、退货药品存放库(区); 2.2 绿色区域为合格药品、待发药品存放库(区); 2.3 红色区域为不合格药品存放库(区)。 3 药品要按生产批号的顺序分垛堆放以防混批。不同品种或同品种不同规格不能混垛,以免错发。药品堆垛层数应符合药品外包装上标识的要求。药品堆垛应按照规定的距离。 3.1 垛与垛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厘米。 3.2 药品与墙的距离不小于30厘米。 3.3 药品与屋顶(房梁)的间距不小于30厘
2、米。 3.4 药品离地面距离不小于10厘米。 3.5 库内主通道宽度不小于100厘米。 4 整件药品在垫板(架)上码放,码放时要做到妥善堆垫,垛脚稳固,堆垛整齐有序,层次分明,横竖成行、成列。搬运和堆垛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图式标志的要求,轻拿轻放规范操作。怕压药品应控制堆放高度,定期翻垛。贮存时间较长的药品,每季度应翻垛一次。零头药品在货架上码放。 5 药品应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存放在不同温度的库房内,库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冷库 210;阴凉库 020; 030 6 药品应按分类和贮存要求的规定分库分区存放。 6.1 药品与非药品要分库或分区存放。 6.2 性质相互影响,容易串味的药品要分
3、库存放。 6.3 内服与外用药要分库或分区存放。 6.4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要分库或分区存放。 6.5 品名或外包装容易混淆的品种要分区或隔垛存放。 6.6 有温度要求的生物制品需冷蔵的存放于冷柜中。 7 每一批号的药品都应有药品货位卡,记录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号、单位、进库数量、日期、来源等。 8 保管员要做好库存药品的台帐管理,按批号登记台帐。帐物管理要做到日清、月结,帐、 卡、物相符。每月进行盘存,清理一次过期药品,合格品货位上不得有过期药品。盘存填写库存药品统计表。 10 保管员要在养护员的指导下做好在库药品的养护,严格控制仓库的温、湿度,防止药品霉坏变质。仓库配置温湿度计,每天都应在规
4、定时间里(上午10:0011:00,下午15:0016:00)观察并记录。库房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并予以记录。温湿度记录应妥善保存。 11 药品应注意防潮。晴天应通风散潮,雨天或雨后初晴应密闭门窗。梅雨季节或连续的阴雨天气,当库内相对湿度大于80%时,应用空调或除湿机除湿。 保管员应经常对在库药品进行检查,特别注意易变质损坏的品种。每月结合盘点全面巡回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质量部。在风期、雨季、霉季、高温、严寒或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并做好质量检查登记处理纪录。检查内容包括:库房的温湿度、药品的外观性状和质量变化情况,包装的变异、堆垛的安全及贮存动态等。发
5、现问题时,应挂黄牌停止发货。 14 养护员业务上接受质量部的监督指导,养护工作应贯彻遵循预防为主原则。 15 养护员对库存药品应定期进行循环质量检查,一般品种每季检查一次,近效期商品、易变品种酌情增加检查次数,并认真填写库存药品养护检查记录。 16 在质量检查中,对下列药品有计划送检: 易变质的品种;已经发现不合格品种的相邻批号品种;储存2年以上的品种;近效期品种等。 17 养护员发现药品质量问题时,应会同库管员挂黄牌暂停发货,填写药品请验单交质量部检验。 18 养护员应定期汇总、分析和上报养护、检查近效期或长时间储存的药品等质量信息。建立健全药品养护档案,内容包括:药品养护档案表、养护记录、台帐、检验报告书、查询函件、质量报表等。 19 建立重点药品养护档案工作,并定期分析,不断总结经验,为药品储存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20 如养护工作中,工作马虎,造成经济损失的人员,在季度质量考核中应有相应的处罚。 1 药品出库必须经发货、复核二道手续方可发出。药品需凭市场销售部开具的产品出库单办理出库手续,库管员应检查核对无误。“白条”或手续不全拒绝出库。 2 药品发货出库时,必须执行“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对有下列情况的药品停止发货,并报质量部处理: 2.1 药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有液体渗漏霉烂变质、虫蛀、鼠咬、内包装破损。 2.2 不合格药品或超出有效期的药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