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后达标检测含.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后达标检测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3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后达标检测含.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变化说明()A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B皇权至上不可僭越C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D皇位世袭不可转移解析:选A。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大意是: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反映了皇帝独尊,因此选A。2(2019武汉部分学校高三调研)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都尽力削夺宗藩权力,但主要是裁抑先帝所立宗藩;与此同时,他们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一现象主要说明西汉前期()A对血缘族群力量的依赖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2、日趋激化C血缘亲疏决定政治稳定D分封制取代郡县制成为主流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裁抑先帝所立宗藩尽量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说明西汉前期主要还是利用血缘关系来维护统治,十分依赖血缘族群的力量,故A项正确。3(2019合肥高三调研)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宰相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得到玄宗认可。这反映出当时()A三省体制逐步形成B决策权、审议权分离C制度变革提高效率D中枢体制发生质变解析:选C。结合材料可知,唐开元年间中书门下之下设的吏房、兵房等机构独立于六部之外,这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项正确。4(2019博雅
3、闻道高三全国联合质评)宋仁宗时,大臣富弼说:“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八九赡军(供养军队),军可谓多矣,财可谓耗矣。”这种状况的影响是()A促使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B导致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C抵消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D扭转了对边境的军事弱势解析:选A。由材料可知宋仁宗时出现了冗兵的状况,这会导致政府财政开支过大,促使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故A项正确;宋朝通过更戍法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因而不会导致武将拥兵割据的问题,故B项错误;王安石变法是在宋仁宗之后的皇帝宋神宗时,因而宋仁宗时期出现的状况与王安石变法的成果无关,故C项错误;宋朝时尽管冗兵,但推行强干弱枝政策,主要兵力用于充实中央禁军,所以尽管冗兵,
4、但边境依然呈现军事弱势,故D项错误。5(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模拟)从秦汉时期开始,地方官员任命实行流官制度,即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对流官制度认识正确的是()A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D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解析:选A。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流官制度下地方官员经常性流动,且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这样使地方官员之间不熟悉,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故A项正确。6(2019许昌、平顶山高三联考)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
5、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解析:选D。“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这种结论既不能通过图表得出,又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贵族化与皇位继承的关系并没有在材料中提及,故B项错误;豪富家族并不能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再结合所学我们不难知道,在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古代中国的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的态势,故D项正确。7(2019黄冈高三质检)汉武帝“设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这一措施()A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C改良了地方社会风气D大大加强了中央
6、集权解析:选D。“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是为了对诸侯王进行控制,削弱其影响力,而不是加强对地方的监督,故A项错误;“设附益之法”没有涉及中央机构,也没有对宰相权力的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与地方风气无关,故C项错误;“限制诸侯王的活动”本质上讲是对威胁中央的地诸侯的限制,有利于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8(2019江淮十校高三联考)下表是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地方州郡县的数量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时间州数郡数县/侯国数西汉末131031 585东汉中叶131051 150西晋191731 232南北朝初期38313(加镇20)1 376南北朝末期275663约1 500A藩镇割据
7、现象严重B郡国制盛行C中央集权加强D地方制度更替频繁解析:选C。州郡县的制度设置,本身就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表现,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州郡县是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故B项错误;根据图表信息,州郡县等的数量不断增加,表明通过对地方不断分割,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得到加强,故C项正确;地方行政区划数量的增加,不能体现地方制度更替频繁,故D项错误。9(2019保定高三摸底)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这一变化说明()A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形成B中央对地方管辖和监督加强C中央和地方关系得到了改善D地方割据问题得到
8、根本解决解析:选B。材料中地方长官称呼的变化,即秦汉地方长官是地方“主人”,而宋代地方长官只是代理中央管理地方,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管辖和监督加强,故B项正确。10(2019重庆七校高三联考)赵翼的陔余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B行省制度开始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解析:选C。题干材料反映了两个现象:一是金朝设行省管理地方;二是元朝设行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这说明行省制度具有继承性,故C项正确。11(2019保定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君主专制 政体 演进 强化 课后 达标 检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