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1讲课后作业.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1讲课后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第二单元第1讲课后作业.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河北石家庄一中期中)有学者指出:“秦始皇称皇帝,同时又称天子。皇帝观中有神性,但突出的是理性、创造性和社会的至上性;天子称号无疑更多的是神性。”对秦朝皇帝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B是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C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D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皇帝观突出的是社会的至上性”等信息可知,皇帝制度体现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故A项正确。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2019广西南宁三中月考)秦始皇规定: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
2、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这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帝独尊 B皇权至上C皇位世袭 D避讳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的规定,是为了表明皇帝地位特殊,不可僭越,从本质上体现了皇权至上,B项正确。皇帝独尊、避讳制度都不是材料本质,排除A、D两项;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3(2018甘肃庆阳期末)秦朝时期,御史大夫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代表朝廷起草诏命文书,不仅可以弹劾百官,而且如果丞相位置出现空缺,御史大夫可补其位。这表明秦朝设立御史大夫是为了()A监督各级官员 B维系内外政治C加强专制皇权 D提高工作效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代表朝廷起草
3、诏命文书”可知,御史大夫分担了丞相的职责,还“可补其位”,说明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制约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政务的处理,故排除A项;B、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故排除。4(2019安徽合肥月考)高焕祥在秦汉廷议制度试析中说:秦汉廷议内容之广、规模之大,气氛之激烈都是空前绝后的;据不完全统计,其间四百年里有文可证的廷议就达百余次,而明文记载被皇帝采纳的就有80多次。这说明廷议()A实现了官僚制对皇权的制约B是国家的决策中枢机构C有利于弥补封建体制的弊端D类似于西方代议民主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被皇帝采纳的就有80多次”可知,廷议有利于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封建体
4、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皇帝采纳”说明秦汉的最终决策权仍由皇帝掌握,故A、B、D三项错误。5(2019福建泉州月考)下图是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此事例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B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C有利于巩固封建国家统一D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铸币通过“母范”等统一标准,中央通过掌握其“母范”统一铸币,利于稳定国家金融秩序,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正确,但并不是统一铸币的重大意义,故排除。6(2019河
5、北辛集市育才中学周考)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A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B王室与政府管理职责很明确C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D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体现了权力分工结构的家国同治,是“家天下”的表现,体现了原始色彩,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三公九卿之间各司其职,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题目中并未出现三公九卿之间的牵制,故C项错误。7(2018张家口一中期中)秦朝的
6、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设置 B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C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可知,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各郡县机构是否仿中央设置,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权力之间的运行情况,故B项错误;D项说法太过绝对,排除。8(2019广东佛山月考)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
7、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责。这反映出秦代()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乡里兼有行政和宗法等职能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皇帝直接掌握乡官的任命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乡里组织拥有“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宣布教化”“婚丧祭祀”等职权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和宗法职能,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治”,排除A项;根据“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组织,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里组织由民间德高望重的人负责,排除D项。9(2019河北黄骅中学月考)下表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诸侯王
8、。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A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B扩大了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C以同姓王代替了异姓王D形成对抗皇权的新潜在力量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大批功臣,晚年大肆分封同姓王,随着时间推移诸侯势力大增,形成对抗中央的力量,故D项正确。分封诸侯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增长,故A项错误;分封制度下诸侯权力较大,中央难以实现直接控制地方,故B项错误;C项是变化,不是“反映”,故排除。10(2019广东六校联考)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派临时突击督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这说明西汉时期()A基本继承了秦朝的
9、监察制度B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C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D监察制度混乱导致社会的动荡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既有定期监察又有突击督察,既有刺史监察又有“无害使”“绣衣御史”等,这说明当时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故B项正确。A项材料并不能体现,故排除;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虽有农民起义,但与监察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11(2019广东惠州一调)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A导致儒学独尊局面 B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C利于世家大族掌权 D严重削弱了中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高 历史 人民 通史 模式 一轮 复习 测试 第一 部分 第二 单元 课后 作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