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doc(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作者: 一、幼时致书难余幼时即嗜学。嗜学:特别喜欢学习,主要指读书。学,是全文记叙和议论的中心;“嗜学”,是本段记叙的重点。“嗜”字突出好学的程度。 作用: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点出“嗜”学与无书的矛盾。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用借书、抄书的办法解决了无书的矛盾,满足了“嗜学”的要求。“计日以还”,除了表信用,还表明作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接着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进一步描写这种刻苦精神。“弗之怠”,是说不懈怠偷懒。这是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的刻苦。作者从最艰难的
2、严冬季节着笔,用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很有概括作用。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字和“稍”字值得注意。“走”是跑的意思,这里指“赶快”。“走送之”,亲自去借,又亲自去送,而且赶紧送去。“不敢稍逾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这个“稍”字强调了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从“无从致书以观”到“遍观群书”,这中间的原因,表面看来,是“不敢稍逾约”,实际上是“弗之怠”,是他不畏艰苦的学习精神。二、成年时叩问难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既加冠”承上文“幼时”。“慕道”,是对学习的更高的要求。“益”字暗示上文的“嗜学”已包含“慕道”的内容。 又
3、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慕道”而无硕师名人请教,是求学的新的矛盾。“又”字,承上文“无从致书以观”而言。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百里外看出:路程远,求师欲望的迫切和坚决。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写“先达”的难以亲近,为下文作反衬.“门人弟子填其室”侧面看出先达的德高望重。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俯身”,表对“先达”的尊敬;“倾耳”,表请教时的专一。写平时请教老师的情景,“立侍左右”,“俯身倾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 或遇其叱咄(du),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第三点是从脸色、礼节、语言三方面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
4、景,“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态度更加谦和,以至于不敢出声。这里的两个“愈”字,相当传神。“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又继续请教。将老师德严厉态度和作者的谦和态度对比。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记从师的收获,结束“慕道”一层。在结构上与上文“余因得遍观群书”的作用相当。三、成年时旅途艰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曳(y)屣(x)行深山巨谷中,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定情景加以描写。“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明穷苦;“深山巨谷”,表明路途险恶。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n)裂而不知。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至
5、合,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这些又反衬了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四、成年时生活苦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昧之享。生活清苦的表现之一。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烨(y)然若神人;作者连用这样几个动词,“被”“戴”“腰”“佩”“备”,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形象,“烨然若神人”,像神那样光彩艳丽。这是个比喻,这一个比喻越是突出,下面的对比就越鲜明。余则缊(y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余则袍敝衣处其间”,一边是服装鲜艳,一边是破衣烂袄。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寒酸相。生活清苦的表现之二。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不羡慕奢华的生活,反映作者的追求不同于同舍生。将同舍生的优越条件和作者的生活之苦形成鲜明对比。在经过这样的对比后,作者的笔墨开始转折,进入对精神境界的揭示,“略无慕艳意”,表明他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有足乐者”,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所以他就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较了。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全段,突出“勤”“艰”二字。一是表现自己“中有足乐者”,也就是内心的乐趣。接下来作者用“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束这一层,说明这只是一个例子,是一种特定情景,从而用特定来说明一般,概括了许多类似情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