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培训课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培训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培训课件.ppt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 和收入分配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第一节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第二节第二节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第三节第三节劳动和工资劳动和工资第四节第四节土地和地租土地和地租第五节第五节资本和利息资本和利息第六节第六节垄断与要素使用量和价格的决定垄断与要素使用量和价格的决定第七节第七节本章评析本章评析第一节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二、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二、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三、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三、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
2、入分配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 假定假定 完全竞争企业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单一产品、追求完全竞争企业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生产单一产品、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边际产品价值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要素价格要素价格 w 例如:工资、利息等例如:工资、利息等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 完全竞争企业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完全竞争企业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MP,VMPOLVMPMP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与边际产品曲
3、线一样均向右下方倾斜。 二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则取决于产品价格是大于还是小于或等于1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 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 dC/dL=WOLW0假定要素价格也即要素的边际成本为W0,在完全竞争条件下,W0不随要素使用量L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 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 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收益为边际产品价值VMP =PMP, 要素的要素的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边际成本为要素价格W, 故完全竞争企业使用要素的原故完全竞
4、争企业使用要素的原则可以表示为则可以表示为:VMP =W或者或者PMP =W 这是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这是利润最大化的一般原则(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在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量的决定问题上的具体运在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量的决定问题上的具体运用。用。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完全竞争时商品价格固定的情形:完全竞争时商品价格固定的情形:P=10,W=50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一、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使用原则MRP=MPMRVMP=MPP不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时时商品价格递减
5、(需求曲线倾斜)的情形:商品价格递减(需求曲线倾斜)的情形:W=50二、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二、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WOLVMP(L)W0 W1ABL0L1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反映的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完全竞争企业对要素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要素使用原则VMP(L)=W在几何上的表示就是MP曲线与W0 曲线的交点给定一个要素价格W, 就有一个唯一的最优要素使用量L与之对应。 故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d点A表明, 当要素价格为W0 时, 要素需求量为L0。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上的点A也是要素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二、完
6、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三、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三、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企业的行业调整曲线完全竞争企业的行业调整曲线WOLP0 MPW0 W1AL2P1 MPBL0L1di假定其他企业也进行调整, 要素价格变动会引起所有企业的要素需求量和使用量的变动, 进而引起整个产品市场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动。设点A为所求的要素需求曲线上一点。 如果这时没有其他企业的调整, 则P0MP就可以看成是要素的需求曲线。要素价格下降到W1, 要素的需求量增加到L2。现在由于其他企业也要进行调整, 要素价格下降到W1 导致产品价格也下降, 从而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P1MP根据新的边际产品价
7、值曲线, 在要素价格W1 下, 要素的需求量为L1。 得到要素需求曲线上另外一点B其他与A、 B性质相同的点的集合即为行业调整曲线d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11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不是把单个的完全竞争企业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简单加总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D是所有完全竞争企业的行业调整曲线的简单水平相加(见下图)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WOLW0diL0WOLW0 DnL0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8、D是所有完全竞争企业的行业调整曲线的简单水平相加 第一节 完全竞争和要素需求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第二节第二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一、要素供给问题一、要素供给问题二、要素供给原则二、要素供给原则三、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三、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分析四、要素供给曲线四、要素供给曲线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要素供给问题一、要素供给问题 要素所有者的最大化行为要素所有者的最大化行为 要素所有者的目标要素所有者的目标作为生产者作为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作为消费者作为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 消费者关于原始要素的供给问题消费者关于原始要素的供给问题资源总量在一定时
9、点上或时期内是既定不变资源总量在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是既定不变面临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间的取舍面临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间的取舍 第二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一、要素供给问题二、要素供给原则二、要素供给原则 要素供给的效用要素供给的效用 间接效用间接效用, 消费者供给要素是为了获得收入消费者供给要素是为了获得收入, 从而享受消费从而享受消费, 并从消费中得到效用。并从消费中得到效用。 自用资源的效用自用资源的效用 自用资源既可以带来间接效用自用资源既可以带来间接效用, 亦可以带来直接效用。亦可以带来直接效用。 为了简单起见为了简单起见, 我们假定自用资源都是直接效用。我们假定自用资源都是直接效用。 第
10、二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二、要素供给原则 要素供给原则:要素供给原则: 效用最大化条件: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等于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与消费的边际效用的比率(即自用资源对消费的边际替代率) 等于要素的价格。 第二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二、要素供给原则三、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三、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分析COHC*G*U0U1U2H*LWL无差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 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较高的效用, 即U2U1U0资源总量为L。 全部供给获得收入为WL (W为要素价格)。 WL是最大可能的消费, 连接点L和点WL的直线是该消费者的预算线。最优组合是预
11、算线与无差异曲线U1 的切点G*,保留H*的资源自用, L-H*作为要素供给以获得收入, 使消费恰好达到最优的C*最优点G*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三、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分析四、要素供给曲线四、要素供给曲线 最优自用资源量最优自用资源量 给定消费者的初始资源数量和偏好给定消费者的初始资源数量和偏好, 对于每一个要素价格对于每一个要素价格, 就有一个最优自用资源量就有一个最优自用资源量。 要素供给量要素供给量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量等于既定资源总量减去最优自用资源消费者的要素供给量等于既定资源总量减去最优自用资源量量 第二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四、要素供给曲线 价格扩展线价格扩展线
12、COHC0C1U0U1U2C2H0H1H2PEPL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 预算线将绕着横轴上的点L顺时针旋转切点联结起来, 即得到所谓的价格扩展曲线PEP。 PEP曲线反映了自用资源数量H(以及消费C) 如何随着要素价格W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四、要素供给曲线 要素供给曲线要素供给曲线WOLW2W0 W1ACSB-H0-H2LLL-H1给定消费者的初始资源数量和偏好, 则对于每给定一个要素价格, 相应地就有一个要素供给量。 这正是我们所要确定的要素供给函数或要素供给曲线。 第二节 要素供给的一般理论 四、要素供给曲线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劳动和工资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一、
13、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二、劳动供给均衡二、劳动供给均衡三、劳动供给曲线三、劳动供给曲线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五、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和工资的决定五、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和工资的决定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 假定假定 消费者每天必须睡眠消费者每天必须睡眠8小时。小时。 这样这样, 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资源每天就不能超过的时间资源每天就不能超过16小时。小时。 劳动供给与闲暇需求劳动供给与闲暇需求 享受闲暇可以直接增加效用享受闲暇可以直接增加效用, 供给劳动首先是带来收入供给劳动首先是带来收入, 通过收入用于消费再
14、增加效用。通过收入用于消费再增加效用。 从实质上说从实质上说, 消费者是在闲暇和消费之间进行选择消费者是在闲暇和消费之间进行选择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一、劳动供给和闲暇需求二、劳动供给均衡二、劳动供给均衡 效用函数效用函数 C为消费,L为劳动时间 预算约束预算约束 W为工资, 为其他收入。 拉格朗日函数拉格朗日函数 劳动供给的均衡条件劳动供给的均衡条件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二、劳动供给均衡Y三、劳动供给曲线三、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的均衡条件劳动供给的均衡条件 在劳动供给的均衡条件即式在劳动供给的均衡条件即式 中中, 蕴涵着劳动供蕴涵着劳动供给函数。给函数。 因为因为, 任意给定等式右边的一个
15、工资水平任意给定等式右边的一个工资水平, 等式左边有且只等式左边有且只有一个劳动供给量有一个劳动供给量, 恰好能够使得恰好能够使得 式式 成立。成立。 劳动供给函数劳动供给函数 一般而言一般而言, 工资提高会,劳动供给量增加工资提高会,劳动供给量增加, 但当工资非常高但当工资非常高时时, 进一步提高反而可能使劳动供给量减少。进一步提高反而可能使劳动供给量减少。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三、劳动供给曲线 时间在闲暇和劳动之间的分配时间在闲暇和劳动之间的分配CC2YC1C0OH1H2H0LEABCPEPHU2U1U0W0 条件下的预算线EC0 与无差异曲线U0的切点为A。 与点A对应的最优闲暇量为H0
16、, 从而劳动供给量为L-H0。同理,可得B,C消费者的初始状态为点E, 它表示非劳动收入Y与时间资源总量L的组合。 如果劳动价格即工资为W0, 则最大可能的消费为C0=W0L+Y, 即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之和。 重复上述过程, 可得到类似于A、 B和C的其他点。 这些点的集合即为价格扩展线PEP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三、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WOLW2W0W1ACSB-H0-H2-H1LLL给定工资W0, 根据REP, 最优闲暇为H0, 进而劳动供给量为L-H0, 于是得到劳动供给曲线上的一点A(W0,L-H0),同理可确定定B,C。给定消费者的初始资源数量和偏好, 对于每一工
17、资水平, 就有一个劳动供给量。 即为劳动供给曲线。当工资较低时, 随工资上升, 消费者会减少闲暇, 增加劳动供给。 此时, 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当工资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上时, 增加工资, 则劳动供给量可能不会增加, 反而会减少。 这意味着劳动供给曲线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可能向后弯曲。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三、劳动供给曲线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三、劳动供给曲线WLBAC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工资率上涨工资率上涨劳动供给增加劳动供给增加 但也有可能:但也有可能: 工资率上涨到一定程度工资率上涨到一定程度劳动供给减少劳动供给减少 例如:富人子弟例如:富人子弟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四、替代效应和收
18、入效应 闲暇需求曲线向前上斜闲暇需求曲线向前上斜 当时间总量固定不变时当时间总量固定不变时, 劳动供给的增加就是闲暇需求的劳动供给的增加就是闲暇需求的减少减少, 反之亦然。反之亦然。 工资实质上就是闲暇的价格工资实质上就是闲暇的价格: 增加一单位时间的闲暇增加一单位时间的闲暇, 意味意味着失去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着失去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 即工资。即工资。 劳动供给随工资的上升而先增后减就可以等价地表示为闲劳动供给随工资的上升而先增后减就可以等价地表示为闲暇需求随闲暇价格的上升而先减后增。暇需求随闲暇价格的上升而先减后增。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
19、效应替代效应 闲暇的价格即工资上涨闲暇的价格即工资上涨, 闲暇相对于其他商品变得更加闲暇相对于其他商品变得更加“昂贵昂贵”, 消费者将减少对闲暇的需求。由于替代效应消费者将减少对闲暇的需求。由于替代效应, 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反方向变化。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反方向变化。 收入效应收入效应 闲暇价格的上升意味着实际收入的上升。闲暇价格的上升意味着实际收入的上升。 消费者在享消费者在享受同样的闲暇时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由于收入效应,受同样的闲暇时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同。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的变化方向相同。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
20、三节 劳动和工资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S:闲暇:闲暇ABBL2BL1I1I2TS1S2EFL1L2工资率提高的影响:工资率提高的影响:预算线向外旋转移动,由BL1变化至BL2。均衡点由A到B,闲暇减少,劳动供给增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对大小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对大小 对一般商品来说对一般商品来说, 收入效应通常要小于替代效应。单种收入效应通常要小于替代效应。单种商品的价格变动通常不会对消费者的收入造成很大影商品的价格变动通常不会对消费者的收入造成很大影响响, 但非常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替代行为。但非常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替代行为。 对于作为劳动者的消费者来说对于作为劳动者的消费者来说, 劳动
21、供给可能是其收入劳动供给可能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的主要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 闲暇价格即工资的上升会闲暇价格即工资的上升会大大增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因此,闲暇价格变化的大大增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因此,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较大。收入效应较大。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32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对大小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对大小 如果原来的工资较低如果原来的工资较低, 则此时工资上涨的收入效应不一则此时工资上涨的收入效应不一定能超过替代效应定能超过替代效应, 因为此时的劳动供给量亦较小因为此时的劳动供给量亦较小, 从从而由工资上涨引起的劳动收入增量不会很大。而由工
22、资上涨引起的劳动收入增量不会很大。 但如果工资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如果工资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此时劳动供给量也相对此时劳动供给量也相对较大较大), 则工资上涨引起的劳动收入增量就会很大则工资上涨引起的劳动收入增量就会很大, 从而从而收入效应可能超过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可能超过替代效应。 于是于是, 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在较高的工资水平上, 劳动供给曲线就可能向后劳动供给曲线就可能向后弯曲。弯曲。 第三节 劳动和工资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五、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和工资的决定五、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和工资的决定 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 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所有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市场的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 要素 市场 收入 分配 培训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