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第2课教学设计.doc
《第四册第2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册第2课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市西路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记录教学内容2、古诗两首课时安排两课时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实施时间2月集体备课初稿个性化设计目标分析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2、理解“离离”、“枯”、“荣”、“尽”等的词义。3、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5、有背诵古诗的兴趣。6、学习根据诗句说故事。教材重难点分析1、理解“离离”、“枯”、“荣”、“尽”等的词义。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3、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设
2、计第一课时一、引入: 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二、自学: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三、感悟: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2)“
3、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发芽茂盛变黄一干枯)的不同画面。老师问:“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老师又问:“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4)讲到“野火烧不尽”一句时,先学习“烧”与“绕”、“浇”区别;“尽”字中的“尺”像杯子,杯子倒过来,里面没有水了,所以“尽”意思是“完”。接着教师在黑板上改添图画,使学生领会“烧不尽”的是草根。教师说:“到了冬天,原野上的草一片枯黄(边讲边将草改成黄色,野火一烧(画上熊熊
4、大火烧枯草的情景),烧了个清光(擦去原野图地上的草),但为什么又说“烧不尽”呢?”学生回答说:“因为地下的草根没有烧掉。”教师根据学生的话,画出地下的草根。(5)指名板画,引发联想。教师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第4句诗的意思,学生根据“春风吹又生”的诗意,画出了短短的草芽。教师又让学生说说他画的意思。(6)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求用高扬的语气朗读)。(春天一到,野草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所以读的时候要高扬的语气去读。)师:同学们,野火烧得这么厉害,野草的茎和叶都被烧光了,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这些小草怎么样?(板书:非常顽强)你喜欢这
5、些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很好,我相信你以后遇到困难,一定会像小草一样勇敢、顽强拼搏。)朗读最后的两句诗(现在,我们一齐来用高扬的、令人振奋的语气朗读最后两句。)四、朗读: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问:学习这首诗,你最欢哪一句呢?(对啊!我也最喜欢这一句。因为这句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意志。)五、看板书背诵。六、练习:填空。离离 ,一岁一 。野火 ,春风 。七、书写: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
6、,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2、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八、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草,了解了诗中的意思,知道了小草这种小植物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一、回顾:背诵古诗草。二、引入: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下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