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搞好教育教学工作.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搞好教育教学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搞好教育教学工作.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主讲 吴宽希 今天我对所有小学教师进行了一次专题培训讲座,题目是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如何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一共讲了三个概念:教育、文化、职责。我的内心感受用三个词语来形容:明目、开心、增智。我非常高兴,因为能为大家做一点有益的事,一直是我的人生哲学。希望今天的讲座同样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3月份我到各学校听了一些课,总的感觉:喜忧各半。高兴的是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尽管环境一般、条件较差、待遇不高、任务繁重,但仍然能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无怨无悔。担忧的是我们很多年轻教师在不知不觉中由于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一件工作,而慢慢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淅淅缺乏了对学
2、生的爱心,有的专业水平甚至开始下滑(故事1:I它丢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说时迟那时快,AN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炭火加热。青蛙不知究底,自然悠悠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慢慢地,锅里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得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令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太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直到被煮死在锅里。)因此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当然这当中不少教师不是不想干,而是不会干。基于这种情况,我和刘局长、薛局长进行了沟通,经
3、他们同意决定召开这次小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场培训会。下面我就接着去年的内容讲四个问题: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学?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师?一:好的教育1不为分数、不为选拔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从宏观上知道教育的三个层面,否则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办教育。教育:一是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应该使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成为一个有分析能力的人;三是应该让受教育者知道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一个勇于探索、不断创造的人。现行教育最大的积弊就是一心为分数,一味看成绩。教育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教会
4、做人比教出成绩更难、更重要。为了国家的未来我多么希望所有青少年的头脑都能被真善美填满。故事2: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很多的国家,拜访了很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是饱学之士,真是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学生说:“十年游历学,你们现在有了很多学问,长了不少见识。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便围绕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我们坐在旷野里。”“这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感到很惊奇,他们都没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秘的老师,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
5、单的一个问题。一个弟子先开口了:“老师,只要有把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第三个弟子说:“散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第四个弟子说:“斩草要除根,要把根挖出来才行。”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办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经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子坐了下来,等待老师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发现哲学家在书的最后补上了这样一章:
6、“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美德占据心灵。”教育的核心是做人教育。2培养自信、培养能力故事3:船长到底几岁?这是一件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事。一位法国教育心理专家曾给上海的孩子出了一道题目:“一艘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那么船长有几岁?”专家断言,如果有学生做出答案,那说明学校把孩子给教笨了。1998年,用这则笑话测验我国沿海某市的小学生与初中生,结果做出答案的竟高达90%,即使在上海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年级,也还是有10%的学生得到753243岁的答案。只有10%的学生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当然,这10%的学生答对了,
7、因为该题目只不过是一则欧洲笑话,不可能有答案。这些做出答案的学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教师出的题总是对的,不可能不能做”“教师平时教育我们题目做了才能得分,不做的话一分也没有。”还有学生认为,如果用加法应当是107岁,这么大的年纪当船长不可能,因此只能是43岁。法国专家感叹:中国学生很听教师的话,因为同一题目在法国小学做实验时,超过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甚至嘲笑教师是“糊涂蛋”。这就是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最大弊病,学生只会识记、领会。而不会应用、分析,更谈不上综合、评价。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只是完成了布鲁纳教授提出的认知领域六级目标的前两步。忽略了后四个目标恰恰失去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美国在这方
8、面的教育就很成功。美国的基础教育有以下特点:(1) 教学进度较慢(2) 教材内容浅显但包罗万象(3) 课时少,校内活动丰富生动(4) 赋予学生更多自由想像的空间(5) 作业符合孩子心理,量少(6)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7) 发展孩子的个性(8) 潜移默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9) 让学生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10) 教师工作量较小尤其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上,美国教育相当成功。在这方面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出具有“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不是你,你不是我”信念的合格学生。比如在一次数学对抗赛中,有名学生与众不同从最后最难的题做起,并将最难的那道题做了出来,而此题事后连老师都没能做出来,尽管他交卷时
9、只做了一部分题。对他这种不管分数的做法,他的解释是:我就是要在最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表现我的价值-我做出了别人没做出来的难题!我不要分数,我是要在挑战中得到乐趣,体现自己的价值。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的行为影响了学校的积分,反而颇为赞许的连连点头。这种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尊重,对学生创造力的保护,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教学技巧也很多:技巧1:提问,很少问“为什么”而是问“是什么”,前者易导致学生消极应付,后者会鼓励学生在不必进行裁决的情况下细致地观察、深入地思考。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将注意力重点集中在学生回答的异同点上。美术课上学生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回答前者是指“复印”得如
10、何,回答后者却是指“创造”得如何。技巧2:对话,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真正地去倾听别人的讲话,并且会去思考如何以一种有益的方式来回应别人或提出一个能够加深讨论程度的问题,而不是仅仅去想轮到他们时应该怎么发言。 技巧3:模拟,也即体验式教学,比如创设一个真实的“搜查柜子”的情境,从而进行强权和权利的教学。技巧4:表演,提供一个让学生参与的机会,从中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也可以使其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此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3关注教师、师生共进简单介绍一下叶澜的新技术教育、国家的新课程改革、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新技术教育实验,是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主持的一个研究,它有四个重要的观点,这四个观点是
11、它的整个的灵魂,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第二句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长的气息”;第三句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第四句话是“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活泼的生机”。它的重点是在课堂。也就是新技术教育实验它关注的主要是课堂,直至想通过课堂让学生、老师的生命价值能得到实现,让课堂本身充满活力,这是它最具核心的东西。 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准确地说是共和国历史上第八次课程改革。目前我们正在实施。它起步于96年7月到97年底的教育部基础司的一次调查,通过这次调查以后,中央觉得基础教育非改不可了,出台了一个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12、,然后在2001年的6月公布了这个纲要。这个纲要确定了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学习方式,评价,管理六个具体的目标。然后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它有几个关键词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校本课程。这是整个新课程理念的一些关键词。新教育实验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搞的一项教育研究。它的核心理念“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不仅关注学生,更要关注教师。价值趋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有五个主要观点:(1) 无限地相信学生和老师的潜力;(2)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3) 重视精神状态,创造成功
13、体验;(4) 强调个性的发展,注重特色的教育;(5) 让师生和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六大行动叫: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 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设特色学校。4播洒希望、享受快乐当前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生活的很苦很累,大家普遍感到痛苦无奈。尤其是初高中学生,没白天没黑夜的学,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仅有的课间10分钟有时也得被老师们搏夺,你说他能不恨学习、不恨老师吗?更为严重的是我们还有不少教师仍然以分数论英雄、排座位,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美国哈佛教授加德纳有一段话我非常欣赏,他说“时代已经不同,我们对才华的定义应该扩大。教育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是引导他们走入适应的领
14、域,使其因潜能得以发挥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今天我们完全忽略了这个目标,我们实行的是一视同仁的教育,仿佛要把每个人都教育成大学教授,对每个人的评价也都是依据这个狭隘的标准。我们应该做的是减少评比,多花心力找出每个人的天赋加以培养。成功可以有无数种定义,成功的途径更是千变万化。”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反思一下了:难道说教育只能这样搞吗?我们就不能改变一下心态?苏霍姆林斯基全部理论的基石无非就是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那就是: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快乐的人! 二:好的教学1师生平等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师生人际关系3要素,即真诚、接受、理解。他把真诚作为人际关系的总原则,主张表里如一,反对虚伪。他讲的
15、接受是指教师要允许学生表露自己的情感,不管是令人高兴的,还是让人不快的。教师应该接受这些表露,并由衷地表示欢迎。他说的理解是要求从他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罗杰斯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着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还是被强制的学习“囚徒”。为了创造具有真诚、接受、理解三要素的师生人际关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中,逐步达到自我实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澄清他们想要学习什么,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维持一个健康的学习过程的心理气氛。2会教会学北京石景山古城中学原来有一名地理教师-王能
16、智,今年64岁。他是我国青少年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先行者。82年他40岁时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方法。我国初中地理教材在编排上可以表述为“总-分-总”,前一个“总”是对地理常识总的概述,中间的“分”是将中国地理分成八大区具体讲解,后一个“总”是总复习。王能智老师在教学时,前一个“总”时间没有节省,因为这些基本常识是学生学好地理所必须使用的工具,但中间的八大区他就不讲了,他把八大章变成了八个大问题,让学生用前一个“总”里讲过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这八大题。具体怎么操作呢?首先设置问题,比如讲黄土高原,书上有的就不讲了,只给出一个问题:黄土高原怎么改造?并让学生自由结组,合作探究,最后评比方案。没有想到课堂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背景 我们 如何 搞好 教育 教学工作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