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生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和方法李知郿近年来,对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问题,学术界看法不一。支持者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是继承中华文化之大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良方;反对者则认为,学生应集中精力学习现代科学,没有必要再去诵读古诗文。而我认为,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但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一、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1. 培养小学生的高尚情怀。经典古诗文一般都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语言精练,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也是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好助手。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
2、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这对于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对于丰富小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孩子自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坤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歌,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人对自然、对生命的关怀,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3. 为小学生的记忆宝库奠基。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十三岁时达到最高峰。所以,我们要利用记忆力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多背诵经
3、典诗文,不求甚解,但求背熟,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将其作为一种可供终生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4. 形成多种学习能力。诵读古诗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诵读不但可以让古诗文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在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其人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二、课内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方法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读得多,才能悟得深。多读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吸收、积累,也有助于其思维的发展。笔者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时的具体做法如下:1. 熟读古诗,自悟自得。在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
4、的问题上,笔者赞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组织者对古诗文“不求甚解”的提法,在学生诵读时,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使学生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从而由熟读、质疑、解疑最终达到自悟自得。2. 适度讲解,交流体会。古诗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既有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抱负,教师可通过适当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之后再进行诵读,就能读得声情并茂了。3. 展开想象,悟意明理。教师可根据古诗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让学生进入古诗的优美情境中,感受语言的美。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三、课外诵读经典古诗文的途径1
5、. 营造社会氛围。儿童心理是很注重模仿的,如果他们看到很多人都在读古诗文,就会产生诵读的兴趣,所以营造人人读古诗的社会氛围,会使学生的诵读兴趣大大提高。2. “成就感”可以提高兴趣。学生读得愈好就愈喜欢读,所以教师要维持学生的这种“成就感”,对功课好的儿童,固然要多加称赞;对功课差些的儿童,只要他们有进步,教师就应当加以赞赏,使学生保持诵读的兴趣。3. “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诵读古诗文所能变的花样在于读的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回答花样多了,学生自然会感兴趣。浅谈古诗文经典诵读茅村实验小学 曹红莉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
6、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它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好古诗文,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它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好古诗文,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观念上,不能为背诵而背诵,而要认识到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积累古诗文,可以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诗词中蕴涵的思想精华和情感魅力,举不胜举。因此,教师指导古诗文的
7、诵读,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降格为技能技巧的分析,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涵的丰富的育人功能。用中华优秀文化,用精炼、精湛的母语哺育我们的后代,在他们的心田撒播文化的种子,播撒做人的良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当读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那种不断进取、立志攀登的精神能给人启迪,发人深省。再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所寓含的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意志,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养料。第二,在方法上,要突出吟诵,把握诗歌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古诗文经典诵读,意在突出一个“诵”字。中国的诗词一向也是“吟诵”的,而不是“朗读”的,更非机械识记、背诵。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
8、生反复多次的读,在方法上无疑机械了一些,学生学得被动,缺乏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吟诵起来有口无心。教师也迫于完成任务,缺乏创造性。学生是有个性的,每个学生对于诗中形象、情味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诵读。学生只有真正进入角色,与诗中景、诗中情、诗中人沟通,才可以读得慷慨激昂,读得委婉含蓄,才能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当然,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能忽视。如字音读错要纠正,停顿有误要指点。教师也可以示范吟诵,更可以利用现代媒体,让学生倾听名家大师们的经典诵读作品等。第三,在操作上,要课内外比翼双飞,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引入课内学习。在
9、教学时,我们可以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古诗文引入课堂集中学习。如学习四季的课文,可以引进相关的季节诗;情感相似的诗文可以一并诵读等。其次,引导课余学习。课前两分钟背古诗。即利用上课预备铃到正式上课的两分钟间隔,由一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诵读古诗文。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安定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能告别课间的喧闹,进入角色。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少成多,自然而然地识记、巩固诗文。组织诗歌朗诵会。可以配乐朗诵,可以浅吟低唱,可以编成小品进行表演。诗配画和诗化文。从背诵的古诗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配上想象的画面,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表现的空间与色彩形象。还可以把古诗词改写成
10、小习作,将浓浓的诗情变为生动可感的篇章。诗文集锦。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过的诗词收集起来,再适当配上插图,贴在日记本上。第四,在自身方面,要开阔视野,与学生共同阅读,创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朗读吟诵,甚至还应该多诵读古典文学作品等,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教师要做到“口中有文”,随时能为学生范读。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人生体验,把古诗文读活。例如:读游子吟时,我们完全可以和学生一起诵读,一起交流感受,一起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眼中的母亲。在浓浓诗情中,师生心灵交融,共同感恩。最能致远是书香古诗文教学经典诵读心得以诗传情,品美悟情。引导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文化魅力、情感魅力
11、,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丰厚语文素养是古诗文教学的特有内涵: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则更是古诗文教学追求的美好境界。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文教学如何恰当地把握好一个“情”字,以更好地收到以诗传情、品美悟情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正确、全面地解读文本,不仅要在理解诗句上咬文嚼字、领悟意境、体验情感,还要查阅大量资料,包括对诗人的经历、写作背景、写作年代、写作风格进行细致探究,从而真正理解诗人情之所系,情之所在。现就有关桃花的古诗文教学谈一点心得。桃树是我国传统的园林花木,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
12、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桃花进入中国古典诗文,为中国的古典文学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传达出古人不同的情感。桃花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颇高的,全唐诗中涉及桃花的诗有293首,全宋词中涉及桃花的词有169首,全宋诗中涉及桃花的诗有865首,加上元、明、清的词及文章,共有1800余首(篇)。翻开中国古典文学,可谓满眼的“桃花灿烂”。 在如此浩繁的涉及桃花的诗文中,有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就能填补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一、设身处地,品景悟情在春风料峭之时,在万物尚未复苏之际,桃树开始苏醒,暗淡的树皮泛出了点点
13、的绿意,紫褐色的花骨朵开始突起、胀大,不知道什么时候绽开了鲜艳的花朵,那粉白色、粉红色、淡粉色的花朵,一簇簇,一丛丛,似妙龄女子的脸,似天边的云霞,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春意。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写这首诗时已孟夏时节,诗人登山寻春,没想到在深山古寺之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桃花!“始盛”点明桃花怒放,浓艳欲滴。那一片火红灿烂的桃花在诗人始料未及之时冲入眼帘,扑面而来,这多么令人惊异、欣喜啊!一片桃花唤起了诗人美丽的幻想,表达了诗人对浓浓春意的喜爱。再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4、。”这首诗写兰溪山水之美,抒渔家欢快之情。首句描写月挂柳枝,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的情景。次句写月下山水,皓月当空,银辉四泻,溪平如镜,倒影清明。两句诗文把兰溪山水写得朦胧飘渺,如诗如画。然而对于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于春潮渔汛:春雨过后,桃花飘零,溪水猛涨,鲤鱼跳滩,拨鳍摆尾,噼里啪啦。看到这种情景,怎能不让人心花怒放?全诗写柳写月、写山写水、写花写鱼,描绘出一幅明澈秀丽、生机盎然的山水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还有很多的诗文,作者都借用桃花这一意象来展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当满树的桃花开始凋零,娇艳的花瓣随着春风的吹拂纷纷落地,这就到了晚春了,文人骚客面对此
15、情此景常常会产生“春归无觅”的惆怅。如李贺的将进酒中有这样的诗句,“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这里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凋落的花瓣比喻成红雨,说明春天将要过去了,也暗示“青春将暮”,传达出一种凄凉感伤的心绪。再如白居易的夜惜禁中桃花,因怀钱员外,“前日归时花正红,今夜宿时枝半空。坐惜残芳君不见,风吹狼藉月明中。”这首诗写前日桃花开得正鲜艳,而今天晚上睡觉时,树上的桃花已经凋落得只剩一半了。诗人叹息桃花的凋落,目睹明月下的零乱花瓣,想起了友人钱员外。桃花凋落狼藉暗指春已去,自己的美好年华也在流逝,传达出诗人难平的心绪。桃花是美好春天的象征。桃花的盛开,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桃花的凋落,传达
16、出诗人对春归、年华易逝的感伤。二、以花喻爱,品美悟情桃花盛开在早春,桃花扶疏的枝干常被形容为女子曼妙的姿态;桃花鲜艳娇嫩的花瓣就像女子美丽的容貌;桃花花落叶繁,“桃子压枝垂”,又代表着女性孕育子女的情形。所以,桃花这一意象很早就和美丽女子联系在了一起。如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这里以桃花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以桃花的花叶繁茂比喻女子出嫁后的幸福生活。如李群玉龙安寺佳人阿最歌八首,“素腕撩金索,轻红约翠纱。不如栏下水,终日见桃花。”诗中的桃花,暗指爱恋的女子。诗人借栏下水可以终日和桃花相守,比喻自己不能和心爱的女子相爱相依的伤感。再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
17、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今日,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宛如一幅画,以桃花为衬托,表达了诗人对温婉可人、脉脉含情的女子的爱慕之情。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花掩映的门户,可美丽的女子却不知去处,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临风盛开,笑对诗人。这里还是以桃花为衬托,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全诗爱恨喜忧全由一束桃花映照而出,而美丽的桃花既是美貌女子的衬托,也是美貌女子的象征。诗人把桃花比喻为妙龄女子,表达对她的爱慕和追逐,或是表达诗人寻而不得,爱而不能的伤感。三、宁静淡泊,品境悟情自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桃花源”就成了自由隐逸的代名词。此后,很多的诗人都借桃花
18、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一二两句“问”而“不答”,“笑”含悬念,“闲”显心性,尽见诗人远离尘俗,自由自在的浪漫情怀。第三句特写桃花流水、窅然远逝的景色,渲染一种天然宁静、淡泊幽深的氛围。桃花流水,自自然然、清明亮丽,不汲汲于荣、不寂寂于逝,令人联想到宠辱不惊、淡泊处世的隐士风采。末句对比议论,满蓄真情。山中一溪桃花、一脉流水、一山青翠、一心清闲,别有天地而自得其乐。这份目无杂色,耳无杂音,心无杂念的舒适惬意,哪里是滚滚红尘、碌碌人间所能相比的呢?全诗借“桃花流水”展示诗人潇洒出尘之心和归隐山林之志。再如张旭的桃花
19、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起笔画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山溪之上,长桥横跨,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深幽而神秘,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发问绘近景,涉“目”成趣:水中岩石,如岛如屿(石矾);清溪之上,桃花飘流,源源不尽,绵绵不绝,如红霞映水,似赤袖拂风。诗意美妙空灵,恍恍惚惚。天真有趣的一“问”引出一溪桃花流水,激活一份飘渺幻想,不言神往而神往自见,表达了诗人心仪虚无飘渺,神往世外桃源的审美情趣。但这明知故问也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此外还有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还有杜甫的“如行武陵暮,
20、欲问桃花宿”,还有张说的“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等等,在这么多诗文中,桃花这一意象都传达出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对自由隐逸生活的追慕,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厌恶。四、浪漫遐思,品幻悟情自从王母娘娘大摆蟠桃宴,招待众位神仙开始,蟠桃以及桃树、桃花也成了丹霞仙境的代名词。如李贺的浩歌里有这样的诗句,“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诗人开篇从虚处起笔,将幻想的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南风把大山吹成了平地,天帝派遣天吴去移海水,幻象纷呈,雄奇诡谲,委婉而又鲜明的表达了沧海桑田之意。三四句写仙境和尘世,传说王母的桃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生果”,当王母的桃树开花千遍的时
21、候,彭祖和巫咸这样长寿的人也不知道死过几遍了。两相对照,见出生命的短促。在感叹生命短促之时,诗人通过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桃花盛开,永恒存在的仙境,感伤和向往之情通过对照也鲜明地呈现出来。再如晏殊的燕归梁也有这样的句子,“蟠桃花发一千年。祝长寿、比神仙。”借仙境中的蟠桃树的恒久存在表达了词人对于神仙的羡慕,对于长寿的向往。又如唐伯虎的桃花庵歌里这样写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这首诗通过对桃花仙人自由自在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桃花仙人的羡慕,对功名利禄的
22、蔑视。总之,经典诗文中的桃花意象,缤纷多彩,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留给后人无穷的回味。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在感悟中生成,就一定能提升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谈诵读经典古诗文与学生品德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段话包含了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范围,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生的两件大事,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事。所谓“人才”,首先得是堂堂正正的人。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引导和保障,掌握了知识技能就有可能不能为社会造福,甚至有可能危害社会。我们
23、教师的首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因此,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经典古诗文是我们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精华积淀,我认为在诵读课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准诗文、读好诗韵、读出诗境,还要充分利用古诗文诵读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传承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经典诗文积淀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优秀的传统道德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魂、民族根。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主要指的是以儒家伦理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道德精华。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团
24、结友爱、孝敬父母的意识淡薄,所以我在诵读课中让学生诵读弟子规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自律,以“诚”为先的交往准则,以“礼”为先的行为规范,以“孝”为先的家庭伦理,以“俭”为先的立家之本,以“仁”为先的待人之心。这些都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再如诵读三字经的内容,“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融四岁,能让梨如囊萤,如映雪”在诵读中,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指导学生诵读,还指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哪些行为是对的,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今后应该怎样做。在诵读中不仅使学生积淀了知识,还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发愤读书、孝敬父母以及
25、行为准则的印迹,对培养学生品德,激发学生勤学上进,起到了很大作用。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人民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推动力量。我们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就一定要跟先进的、卓越的比,比民族的志气和民族的自尊,因此,我们必须从小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与祖国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中华古诗词中不乏歌颂祖国壮丽河山、名胜古迹、丰富物产、辽阔疆域等名篇,教师利用诵读课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可谓水到渠成。如学习陆游的示儿可以利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用作者的遗
26、虑、遗愤、遗言、遗憾几个问题,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在心底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人人都说家乡好,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无处不存在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如学习泊瓜洲船、忆江南等古诗让学生在体会作者的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中,扣动学生爱家乡之心弦,然后再扩大到整个国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还应先从教育学生同情他人,爱身边的亲人,关心师友做起。如锄禾在教育学生爱惜粮食的同时,还应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学习“送别诗”后,要启发学生心中有他人,播撒友爱的种子,为萌生爱国主义思想奠定心理基础。三、注重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真善美,是我们诵经活动的最终目标。中华古诗文记载着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荟集着
27、儒、道、墨等诸家的深刻思想,这些传诵千年,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合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主任陈越光)。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富裕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也随之产生了,诸多的因素造成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不懂人生意义,只贪图享乐。针对学生的现状,我认为只把道德品质教育推给少先队,推给思品课是行不通的,应充分利用诵读课的优势和学生对诵读课浓厚的兴趣,在诵读课中渗透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和学习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认识
28、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深受感染、熏陶,从而树立远大理想,陶冶自己的情操,塑造高尚的灵魂和完美人格。如诵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诗人的修养、胸怀会感染学生,使得思想品质教育渗入他们的血液,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总之,经典古诗文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宝库,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文,他们受到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性格的熏陶。古诗文诵读课的开展,在提高少年儿童资质品格,陶冶情操,学习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转贴于论文联盟用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人生摘要:我国古典诗文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锤炼和积淀,具有感发人心、陶冶性情、塑造
29、人格、增长知识的功能。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最佳时期,是人格培养、知识增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让每位学生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诵读和欣赏经典古诗文的习惯,既能使学生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古诗文的内涵,受到良好的礼仪文化教育,又能继承、发扬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因此用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孩子的人生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古诗文 经典诵读 浸润 科学性 可行性 古典诗文是古代文化中的瑰宝,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文化遗产。在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校摸索出了一条以“古诗文诵读工程”为核心,结合国学教育,开展不同形式的特色教育之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真正起
30、到“让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人生”的效果,充分印证了用古诗文经典诵读浸润学生的人生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一、以科学性、可行性的理论为依据,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我国的古典诗文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锤炼和积淀,具有感发人心、陶冶性情、塑造人格、增长知识的功能,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之无愧的代表,是中华儿女共同情感和群体心声的抒发和体现,引起了后人心灵上的共鸣,深得一代代中国人的喜爱,并将其发扬光大。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这充分说明了儿童阅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小学阶段是学
31、生记忆的最佳时期,是人格培养、知识增长的重要时期,如果让每位学生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诵读和欣赏经典古诗文的习惯,既能使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古诗文的内涵,受到良好的礼仪文化教育,又能继承、发扬这份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二、建立行之有效、规范的制度,保证“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开展 1.开展课前十分钟诵读。我们利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课前十分钟让学生诵读,并且列入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年背诵古诗文80篇,小学阶段共背诵古诗文不少于500篇。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篇目大大超过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数目。 2.开展古诗过级测试。我校建立了古诗文经典诵读
32、过级制度,规定了考核要求,制定了小学古诗文诵读过级实施方案以及测试标准。每年56月份,我校组织并培训科任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古诗文过级测试。过级测试要求学生通过抽签决定背诵自己所在年级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中的6首,每个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要求过2级,6年共过12级。只有熟练背诵全本教材上的古诗文,才能顺利通过。 三、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诵读实践,编辑、出版教材,拓宽学生诵读古诗文的阅读面、阅读量 在实施“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初始阶段(19992006年),我们先后以中华古诗文读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等书为诵读教材。在积累了大量的诵读实践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校于2005年组织本校语文教师
33、,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文中优中选精,遴选出334篇适合少年儿童背诵的名篇佳作,编为6册,分别供一至六年级的学生使用。 这套小学生古诗文经典诵读覆盖并超过新课标规定的篇目,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编排。低年级学生从背诵白话蒙学经典以及简短的名句、诗歌开始,难度逐渐加大到篇幅较长的诗文词赋等,安排比较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对诗文的理解和思考。在编写时,除在原文中给生字加注拼音外(一至三册),还在文后安排了“请你知道”“为你释疑”“帮你理解”或“给你提示”几个小板块。前三项分别是介绍作者、解释字词和作品的译文、鉴赏,我们在译成现代汉语的同时,尽量保持了原作的意境和风格。最后
34、一项是对作品内涵的提炼和延伸,启示学生自察自省,完善自我。 四、结合学年德育目标,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提高诵读经典古诗文质量,赋予“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更鲜活和实用的生命力 我们在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时,十分注重它的长久性和实用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结合德育目标,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提高诵读经典古诗文质量,赋予“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更鲜活和实用的生命力。 1.以节目的形式表演古诗文。诗是浓缩了的语言精华,把语言展开,诗的意境也就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我校先后举行了以“诵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诵读经典古诗,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文艺演出。在每年的“六一”
35、联欢会上,都有以古诗为题材的节目。 2.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PK赛”。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各班开展不同形式的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PK赛”,同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现场抽签,有感情地背诵或PK。 3.绘制古诗配画手抄报。学生把诵读过的古诗文,配上想象的画面,精心设计,绘制成图文并茂、别具一格的古诗配画手抄报。这样就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再现出诗歌所表现的生动意象。 4.写读后感。学校要求各班都召开我从古诗中寻找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做礼仪小公民等为主题的班队会,并要求学生及时把读古诗文的体会写出来,交流心得。这样不仅使学生会背诵古诗文,还使学生从古诗中有所感悟,受到了教
36、育。 5.每日一句古训。在实施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同时,我们注意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要求各班在黑板左边一小角写一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古诗文经典名句,每日一换,并且让各班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每天将本班黑板上的经典名句记录下来。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同时也在学生中弘扬了中华传统民族精神。 五、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力求取得内蕴性、持久性、影响性的效果 开展此项工程,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大量诵读经典古诗的层面,而是力求取得内蕴性、持久性、影响性的效果。实践证明,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学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综合素养有了明显提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不
37、少学生为人处事的态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为提醒学生珍惜时间、爱惜粮食的警句;“温故而知新”则成为学生的座右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此外,古诗文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记忆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总之,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十几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学生能更加有效地从古诗文春风化雨般的滋养中汲取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精华,充分领略汉语言微言大义的魅力,体验余韵悠长的、咀嚼不尽的文学之美,让更多的学生在记诵经典、沐浴圣人先贤思想恩泽的同时,逐渐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
38、明理崇学的翩翩少年君子。语文教学应加强古诗文的诵读摘 要:诵读,是古代私塾教学的重要方法。古人一再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诵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诵读古诗文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提高文化知识修养作用。我们应当督促学生加强诵读,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诵读兴趣,使他们在诵读中品味古诗文的语言风格,懈悟句句箴言,顺应层层波澜,体会种种情感。关键词:语文教学 古诗文诵读 作用 方法诵读,是古代私塾教学的重要方法。古人一再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古诗文的诵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连起码的断句都不会,对最基础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就更差了。笔者在
39、上古诗文课时,许多学生学得很被动,课堂上没有积极活跃的气氛。后来笔者了解到,学生之所以怠慢古诗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们觉得学这些古代的文辞似乎没有多大的作用,而我们语文教师也没有认真对待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以致使学生在古诗文学习的认识方面造成短缺。所以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古诗文的诵读。下面笔者主要从诵读古诗文的作用和怎样诵读两大方面谈谈笔者的一点见解。1.1诵读古诗文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青少年正处于思想波动时期,经常诵读古诗文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和学习处世的方法。如荀况的劝学一文,行文中整齐的排比、和谐的音节、畅达的气势使之流传久远,文中的比喻贴切、浅显易懂。
40、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教育人们要有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学习态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指出了人们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文中蕴含的辩证唯物的思想观点多年来一直给人以启示和鼓励。还有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虽是一篇游记,却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深思慎取”的态度。这里包含了实事求是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我们人生的各方面都值得提倡。1.2可提高文化知识修养优美的古诗文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诵读这些名篇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灵敏的文言语感,弄通文言语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
41、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使学生便于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教古诗文,常常离不开对疑难词句重要语段的翻译。教师在课堂上点出了课文重点词句的翻译,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根据上下文语境体会、理解和记忆。并且在诵读中,还可形成良好的语感,既理解了课文,又领会了作者的情感。做到文感和情感的统一。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2)可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古代文化知识。我们学的古诗文,大都是作家的经典之作,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如古代四言诗的典范诗经硕鼠;古代议论文的典范荀子劝学,史传文学的经典廉颇蔺相如列传;五言律诗典范杜甫的春望等,这些名著不仅是古代语文的精品,也
42、是古代文化遗产的精华。它浓缩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对自然、人生、社会、科学、艺术、哲学等文化积淀,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性格、精神、意志和品质。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些古诗文时,不但学习了其中虚词、实词灵活多样的用法,还学习了动词的活用、介词结构后置、疑问代词后置等特殊的语言现象。也学习了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3)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快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和成语,可以做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座右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望洋兴叹”、“完璧归赵”、“不求甚解”、“锲而不舍”、“贻笑大方”、“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等等,这些词句都蕴含了深刻的
43、道理,字字珠玑,脍炙人口。我们的老一辈学者们,无不具有浓厚的文言文功底,他们之所以这样就是诵读了无数的名篇佳作。学生们更应该利用得天独厚的记忆力,熟读成诵名篇,从而奠定起“满腹经纶”的基础。(4)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写”,一些学生就是因为积累的材料少,无话可说,因此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多诵读古诗文,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自觉的运用,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使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此外,古人的一些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学生写作时也可以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1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因
44、素对学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激发学生学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诵读热情,是我们师者的关键问题所在。(1)把讲与读结合。笔者在进行古文教学时,对文中每个段落都要先讲解重点的字、词、句,再由学生参与译文理解文意,讲后一段读一段。先是笔者来范读,学生再进行全班齐读或单独诵读或小组诵读。(2)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背诵。笔者主要采用“背诵接力”、“默写比赛”、“小组竞争”、“小组个人评优”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热情。“背诵接力”就是用接力式背诵,每组抽一个人开始背诵,前一人出现差错或者遗忘时,小组其他同学接续,看哪一组用的人少。“默写比赛”就是全班同学同时默写,学生互改,小组总评分,选出得
45、分最高的同学和小组。“小组竞争”就是各组选出一名代表,参加读、背、默写比赛,以代表成绩记入小组成绩,评出先进小组。“小组个人评优”就是每次竞赛都记下小组个人成绩,一阶段后进行总评,选出小组优胜个人。通过这些宽松,有趣味的竞赛活动,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精神集中的状态,激发、提高他们诵读的兴趣。(3)在诵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学生在诵读古诗文时,常会情不自禁的被作者描绘的情景所感染,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个情感契机,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以至在诵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如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词中运用比兴手法,“借水怨山”,作者以眼前景(清江水和无数山)道心上事(追忆金兵往事,感叹中原
46、沦亡,壮志难酬),达到了比兴传统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词的开头一句就把词境从百里外的郁孤台,收至江西造口的江清水,紧接着“行人泪”三个字直点造口当年之事。词人身临宋太后隆祜及宋高宗被金兵追至之地,愤金兵之狂,羞国耻之未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词人因怀想隆祜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遥望汴京,然而,被无数青山重重遮住,望不见也。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在郁苦凄迷的景中,理解作者的愤慨之感,才能在诵读时做到声情并茂,如临其境。2.2加大诵读古诗文在考试中的比重,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已往的考试中,我们只
47、侧重于对字、词、句子的翻译、理解,考查背诵的内容较少,笔者认为可以加大一些比重,引起学生对诵读的重视。通过这些方法,我们督促学生加强诵读,使他们在诵读中品味古诗文的语言风格,懈悟句句箴言,顺应层层波澜,体会种种情感。在诵读中,积累文学精华和思想才富,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做到“下笔微云超泰山”。古诗文诵读教学之“四味”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但是,古诗文毕竟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存在隔膜,学生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势必造成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尴尬状态。如何指导学生在古诗文诵读中,读出层次,读出韵味,读出精神?我认为,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打破时空距离,走进作品,亲近作者,切身体味,充分诵读出古诗文作品中所蕴涵的四种“美味”来,即韵味、情味、意味、个味。一、韵味古诗文往往一字多义,不易理解,但它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一定会读出它的韵味。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通大致的文义。这里就不可避免地要引导学生查阅字典,对照注释,搞清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