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_第四章公共选择.ppt
《财政学_第四章公共选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_第四章公共选择.ppt(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公共选择公共选择 本章提要 1、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 2、财政决策机制(规则) 3、财政决策主体的行为 4、 政府失效1、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财政决策与公共选择 本章之前分析中所存在的三个问题:本章之前分析中所存在的三个问题: 公共产品无市场价格,如何判定稀缺资源配置效公共产品无市场价格,如何判定稀缺资源配置效率?率? 市场失效是公共财政的逻辑起点,那么政府就不市场失效是公共财政的逻辑起点,那么政府就不会失效吗?会失效吗? 既然经济学有经济人假设,那么政府怎么就天然既然经济学有经济人假设,那么政府怎么就天然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呢?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呢?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论公共选择与公共选
2、择论 私人产品:私人部门,分散选择,价格机制私人产品:私人部门,分散选择,价格机制 揭示偏好揭示偏好 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公共选择,投票规则公共产品:公共部门,公共选择,投票规则 揭示偏好揭示偏好 公共选择(集体选择或社会抉择公共选择(集体选择或社会抉择 ) 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集体选择的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对应的集体选择的概念。它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概念。它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从而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化为集体决策的一种机制或过程,它是对资源配置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机制非市场决策机制
3、。 公共选择论(公共选择论(Public Choice Theory) 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把经济学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即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 非市场的决策要用市场的方法来研究非市场的决策要用市场的方法来研究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公共选择研究方法论三要素:三要素: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以个人作为分析的起点以个人作为分析的起点相对应的是方法论上集相对应的是方法论上集体主义体主义 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 不论是在经济市场上还是在政治市场上,他不论是在经济市场上还是在政治市场上,他们的行为动机都是一样的们的行为动机都是一样的 交易政治观交易政
4、治观 以选票为交易手段,个人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交以选票为交易手段,个人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交易活动,都是利益的交换易活动,都是利益的交换 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公共选择下的财政决策 公共决策的两大问题公共决策的两大问题 偏好显示问题:集体成员对公共产品有何评价?偏好显示问题:集体成员对公共产品有何评价? 偏好加总问题:不同的观点如何集中起来并予以偏好加总问题:不同的观点如何集中起来并予以权衡,形成最后的决定?权衡,形成最后的决定? 偏好显示机制偏好显示机制投票投票 问题:问题: 投票方式只能反映相当有限的信息投票方式只能反映相当有限的信息间接民主的情形间接民主的情形即使是直接民主的情形即使是直
5、接民主的情形也有偏好强度问题也有偏好强度问题 人们未必真实反映其偏好人们未必真实反映其偏好隐瞒或者从低申报自己的偏好;隐瞒或者从低申报自己的偏好;不愿参与选举活动,即不愿参与选举活动,即“理性的无知理性的无知”;投票交易等策略性行动投票交易等策略性行动利益集团的存在可能使少数战胜多数利益集团的存在可能使少数战胜多数 偏好加总问题偏好加总问题 加总方法加总方法投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主要方法投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主要方法一致同意一致同意多数票多数票如简单多数票如简单多数票(其缺陷后文分析)(其缺陷后文分析) 政治均衡政治均衡政治市场的效率标准政治市场的效率标准 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
6、的供给指在一定的规则下,全体成员就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协议。量及相应税收的分摊达成协议。 2、财政决策机制、财政决策机制 分析投票规则的缺陷分析投票规则的缺陷 2.1 一致同意规则一致同意规则 2.2多数同意规则多数同意规则 2.3投票悖论投票悖论 2.4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 2.5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2.1 一致同意规则一致同意规则 “一致性规则一致性规则”,指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指的是一项决策或议案,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项投须经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才能通过的一项投票规则。票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实质上实行的是一票否决一致同意规
7、则实质上实行的是一票否决 政治市场上的帕累托效率政治市场上的帕累托效率 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 一种揭示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政府机制一种揭示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政府机制 林达尔均衡的达成林达尔均衡的达成(上章上章P48图图3-4)图 林达尔均衡公 共 产 品 数 量GaEG0Gbh0h1李四的份额( 1-h)张三的份额 (h)D张 三D李 四 优点:一致同意规则具有帕累托效率优点:一致同意规则具有帕累托效率 缺点:缺点: 但决策成本高但决策成本高 在人数众多时,要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纳税在人数众多时,要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纳税份额,需花费大量时间份额,需花费大量时间时间成本可能大于公时间成本可能
8、大于公共产品带来的收益共产品带来的收益 可能存在敲诈可能存在敲诈 总结评价:总结评价:“一致同意是好事,但却非常昂一致同意是好事,但却非常昂贵贵” 由此解释了由此解释了:为什么现实中总是要求少数服:为什么现实中总是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从多数 少数服从多数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外部成本少数服从多数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外部成本 一致同意与多数同意的效率一致同意与多数同意的效率(P67图画得有点歪图画得有点歪) 外部成本+决策成本 决策成本 外部成本 同意同意人数K2.2 多数同意规则多数同意规则 又称又称“多数票规则多数票规则”,是指一项决策须经半数,是指一项决策须经半数以上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
9、则以上人赞成,才能获得通过的一种投票规则 分类:分类: 简单多数:超过半数简单多数:超过半数 比例多数:超过某一比例比例多数:超过某一比例 多数同意规则实质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同意规则实质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优点:决策成本小,容易做出决策决策成本小,容易做出决策缺点:存在多数人强制现象(外部成本)存在多数人强制现象(外部成本)无法表达偏好强度无法表达偏好强度 影响个人参与投票的积极性,最终影响真实的偏好影响个人参与投票的积极性,最终影响真实的偏好显示显示存在多种结果的可能存在多种结果的可能 即即“投票悖论投票悖论” (接下来分析(接下来分析的重点)的重点) 总结评价:可见虽然现实要求少数服从多数
10、,但少数总结评价:可见虽然现实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但少数服从多数不尽合理服从多数不尽合理案例:选举规则中的法定人数案例:选举规则中的法定人数析法定人数析法定人数对少数服从多数规则的影响对少数服从多数规则的影响 选举规则除了对投票规则(一致同意或多数同选举规则除了对投票规则(一致同意或多数同意规则)进行规定以外,一般还有对法定人数意规则)进行规定以外,一般还有对法定人数的规定的规定 在选举中,只有当参加选举的有选举权的人数在选举中,只有当参加选举的有选举权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选举所得的结果方可有效。参达到一定数量时选举所得的结果方可有效。参加选举人数的最低限额就是所谓的法定人数加选举人数的最低限额
11、就是所谓的法定人数 法定人数如何合理规定会对多数同意的法定人数如何合理规定会对多数同意的“民意民意”产生影响产生影响 例如党代会选举规定:例如党代会选举规定: 规则规则1:19871987年前,选举办法实际上是年前,选举办法实际上是“双过半双过半”规规则则“出席人数必须超过全体代表或支部党员的半数,出席人数必须超过全体代表或支部党员的半数,会议方为有效。会议方为有效。被选举人得票要超过到会有选举权的被选举人得票要超过到会有选举权的人数的半数才能当选人数的半数才能当选”此规则问题明显,表面上看是此规则问题明显,表面上看是多数同意规则的体现,实际上却可能产生少数人强迫多数多数同意规则的体现,实际上
12、却可能产生少数人强迫多数人的问题,使整个偏好显示机制扭曲。人的问题,使整个偏好显示机制扭曲。 规则规则2:87年年90年年“候选人得到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候选人得到赞成票超过应到会议代表的半数为当选议代表的半数为当选” 优点:确保每位当选者或通过优点:确保每位当选者或通过的决议,都能得到全体代表(而不仅仅是到会代表)半数的决议,都能得到全体代表(而不仅仅是到会代表)半数以上的赞同。产生新问题:以上的赞同。产生新问题:“缺席效应缺席效应”,把那些应到而,把那些应到而未到的缺席代表都计入了否定票数。这种机制保证了获得未到的缺席代表都计入了否定票数。这种机制保证了获得通过的决议体现了多数同意规则,但是不
13、能保证未获得通通过的决议体现了多数同意规则,但是不能保证未获得通过的决议也是多数人的真实意思的体现过的决议也是多数人的真实意思的体现 规则规则3:90年后年后.“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之四,会议有效。”;其二是;其二是“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一半,始得当选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一半,始得当选” 优点:一方面重新回到按实到人数计票的方法上来,优点:一方面重新回到按实到人数计票的方法上来,从而消除了规则从而消除了规则2所产生的所产生的“缺席效应缺席效应”的影响;另一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提高了法定人数(方面又
14、提高了法定人数(4/5-1/2=3/10,即,即30),),弥补了弥补了1982年的年的“双过半制双过半制”的不足,使当选者具有的不足,使当选者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但问题仍存:法定人数定的过高也会使选举规但问题仍存:法定人数定的过高也会使选举规则的防操纵性变得则的防操纵性变得“极差极差” 案例思考:案例可见,法定人数的规定影响着案例思考:案例可见,法定人数的规定影响着多数人同意的规则在实质上的实现。如果我们多数人同意的规则在实质上的实现。如果我们要再一次调整选举办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要再一次调整选举办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2.3 投票悖论投票悖论 多数票规则下的均衡多数
15、票规则下的均衡(避免最差避免最差) 投票 人 偏好甲甲乙乙丙丙第一第一第二第二第三第三ABCCBABCA以上我们提出了为什么现实中要求少数服从多数,而少数服从多数不尽合理。以上我们提出了为什么现实中要求少数服从多数,而少数服从多数不尽合理。现在来看少数服从多数是否有效?现在来看少数服从多数是否有效?结论:结论: 在两两选择中,无论投票次序是什么,在两两选择中,无论投票次序是什么,B都将都将获胜,会出现均衡结果获胜,会出现均衡结果但多数票规则并不会都出现均衡结果但多数票规则并不会都出现均衡结果 不是均衡的结果(出现投票悖论不是均衡的结果(出现投票悖论P64) 投票投票 人人 偏好偏好甲甲乙乙丙丙
16、第一第一第二第二第三第三ABCCABBCA 结论:结论: 谁将获胜与投票次序有关,不会出现均衡结谁将获胜与投票次序有关,不会出现均衡结果果 在这一情形中,没有一种提案能赢得多数票,这在这一情形中,没有一种提案能赢得多数票,这意味着简单多数票规则将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意味着简单多数票规则将无法得出明确的结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称为投票悖论(即投票均衡不存在,称为投票悖论(paradox of voting)(也称孔多塞悖论)(也称孔多塞悖论 1818世纪世纪8080年代)。年代)。 投票悖论的主要问题:投票的最终结果与投票顺投票悖论的主要问题:投票的最终结果与投票顺序有关序有关。 可见,少数服从
17、多数并不都是有效的可见,少数服从多数并不都是有效的P69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投票悖论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与投票人数和备选方案数有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投票悖论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与投票人数和备选方案数有关,投票人数越多或备选方案越多,出现投票悖论的概率就越大。当三个人对三关,投票人数越多或备选方案越多,出现投票悖论的概率就越大。当三个人对三个备选方案进行投票时,出现投票悖论的概率只有个备选方案进行投票时,出现投票悖论的概率只有5.7%,而当,而当19个人对个人对17个备个备选方案进行表决时,出现投票悖论的可能性就高达选方案进行表决时,出现投票悖论的可能性就高达62.2 投票悖论的成因(投票悖论的成因(P6
18、0P60):与投票人偏好结构有关):与投票人偏好结构有关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峰峰指投票人效用曲线上的一个点,该点所有相指投票人效用曲线上的一个点,该点所有相邻点的效用都低于它邻点的效用都低于它。 单峰偏好单峰偏好假如投票人从自己最偏好的结果向任何方向假如投票人从自己最偏好的结果向任何方向偏离之后,其效用总会下降,则称其具有偏离之后,其效用总会下降,则称其具有。 双峰(或多峰)偏好双峰(或多峰)偏好如果投票人偏离自己最偏好的结果之后,效如果投票人偏离自己最偏好的结果之后,效用先降后升,则称其具有用先降后升,则称其具有。 投票悖论的成因投票悖论的成因 图图4-24-2 投票悖论因投票者的多峰偏好所
19、致,如果个人的投票悖论因投票者的多峰偏好所致,如果个人的偏好呈现单峰形态,投票悖论就不会发生,就会偏好呈现单峰形态,投票悖论就不会发生,就会存在投票均衡。存在投票均衡。 更确切地说,多峰偏好是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更确切地说,多峰偏好是投票悖论现象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图4-2 投票悖论的成因(乙为双峰偏好)效用 乙 丙 甲 A B C 备选方案2.4 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P66 假设前提假设前提 个人理性条件(偏好的完备性与可传递性);个人理性条件(偏好的完备性与可传递性); 帕累托条件帕累托条件 无限制域条件;无限制域条件;
20、独立性(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独立性(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 非独裁性非独裁性(P70 应修改过来)应修改过来) 应被认为是民主社会集体决策下普遍接受的合理应被认为是民主社会集体决策下普遍接受的合理条件。条件。 阿罗通过数学证明了,在至少存在三个备选方案的阿罗通过数学证明了,在至少存在三个备选方案的情况下,并不可能存在一个能够满足上述五个条件情况下,并不可能存在一个能够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的任何集体决策规则。这就是阿罗不可能定理。的任何集体决策规则。这就是阿罗不可能定理。 若对阿罗数学证明有兴趣,可见阿罗若对阿罗数学证明有兴趣,可见阿罗社会选择与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个人价值中译本中译本 四川人民出版
21、社四川人民出版社8787年年 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启示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启示 当至少存在三种备选方案时,任何集体决策过程当至少存在三种备选方案时,任何集体决策过程都无法保证能够同时满足民主社会的合理条件。都无法保证能够同时满足民主社会的合理条件。 因此,不应高估民主的公共选择过程的效率。因此,不应高估民主的公共选择过程的效率。 民主势不可挡、民主令人向往,但民主并非没有弊民主势不可挡、民主令人向往,但民主并非没有弊端端2.5 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单峰定理和中间投票人定理 单峰定理单峰定理如果所有投票人都是单峰偏好,在多数同意规则下一如果所有投票人都是单峰偏好,在多数同意规则下一定能产生唯一的均衡
22、解,而不会出现投票悖论。定能产生唯一的均衡解,而不会出现投票悖论。 中间投票人:中间投票人: 是在所有投票者中偏好居中的那个投票人是在所有投票者中偏好居中的那个投票人 中间投票人定理(中间投票人定理(the median voter theorem)当所有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情况下,在多数同当所有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情况下,在多数同意规则下,投票均衡的结果将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意规则下,投票均衡的结果将是中间投票人的方案获胜。获胜。 注意点:注意点: 中间投票人定理成立条件:单维,中间投票人定理成立条件:单维,即只在一种公共产品不同数量之间进行即只在一种公共产品不同数量之间进行选择时才成立的
23、。如果投票人面临的是选择时才成立的。如果投票人面临的是多维选择,则无法获得投票均衡多维选择,则无法获得投票均衡 3、财政决策主体的行为、财政决策主体的行为 3.1 选民行为选民行为 3.2 政治家与政党行为政治家与政党行为 3.3 官僚行为官僚行为 3.4 利益集团行为利益集团行为 3.5寻租寻租 间接民主制下将存在上述行为主体间接民主制下将存在上述行为主体3.1 选民行为选民行为 理性选民理性选民假说假说 唐斯率先提出唐斯率先提出 用用 表示选民投票行为的期望效用,则:表示选民投票行为的期望效用,则: 选民只有在选民只有在 ,即,即 的情况下才会决的情况下才会决定参加投票。定参加投票。 理性
24、选民假说有助于解释各地在选举过程时普理性选民假说有助于解释各地在选举过程时普遍存在的遍存在的“选民冷漠选民冷漠”现象,即实际参与投票现象,即实际参与投票的选民人数不多的情形。的选民人数不多的情形。 “理性的无知理性的无知”(rational ignorance)EU( )EUp U xC0EU( )p U xC附:谁最热衷投票?附:谁最热衷投票? 根据人口调查局对年美国总统大选根据人口调查局对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调查显示,年龄在岁到岁之间的的调查显示,年龄在岁到岁之间的美国选民最热衷于投票,投票率高达;美国选民最热衷于投票,投票率高达;年龄在到岁之间的美国选民最不热年龄在到岁之间的美国选民最不热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学 第四 公共 选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