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doc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2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十二)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实验中学期中)据考古资料统计,秦汉墓葬遗址、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1 350件铁农具中,犁铧、铧冠、鐾土约计146件(其中,铧冠约计101件,鐾土4件),锸、锄、铲、镢之属1 204件。这些信息说明秦汉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A据材料“秦汉墓葬遗址、村落遗址、冶铁遗址”“犁铧、铧冠、鐾土”“锸、锄、铲、镢”可知,在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大量使用,且功能细化,不同作用的铁制农具的出现
2、反映的是农耕活动日益精细化,故A项正确。2(2019安徽蚌埠模拟)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A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B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D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C东汉地主田庄式经营,生产生活资料基本自给自足,可以闭门为市,不需要外界供给,这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特征,C项正确。3(2018江西抚州期中)汉承秦制,私有土地的买卖并不受法律限制,贫民一旦无法正常经营土地便只能
3、将其出售,地主的势力便越来越大。这一做法()A加快了土地的流转和兼并B为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C推动国有土地制度的瓦解D培植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A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有利于土地买卖,加快了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土地买卖与农业技术的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私有土地的买卖,与国有土地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材料“贫民一旦无法正常经营土地便只能将其出售”说明小农经济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4(2018山西太原期中)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
4、,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与商业的互相影响 B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C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 D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C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自给自足的,商业的影响极小,故A项错误;材料中田庄确实实行多样化经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自给自足的,本质上属于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故C项正确;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同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5(2019福建泉州联考)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农耕区域年人均耕田数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南方农耕区23小亩1.37石32石中原农耕区30小亩1.5石45石西北屯垦区74小亩0.4
5、石29石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C本题考查汉代精耕细作农业。汉代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人口数量有限,并非人多地少,故A项错误;西北地区年人均耕田数多于南方,但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均低于南方,说明西北生产力水平低于南方,故B项错误;中原地区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高于南方和西北,说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故C项正确;地理环境并非农业生产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故D项说法错误。6(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据南宋叶适集水心别集中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
6、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据此可知()A土地所有权的流转成为合法的社会现实B土地国有制是汉唐时的主要土地制度C宋代的土地兼并现象导致社会矛盾尖锐D宋代政府立契券保护商品经济的发展A材料“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说明政府为土地买卖提供法律保护,即土地所有权的流转成为合法的社会现实,故A项正确;汉唐时期以土地私有制为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社会矛盾尖锐”,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土地买卖的政策,不能说明“保护商品经济”,故D项错误。7(2019湖北宜昌联考)明末清初学者张履祥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
7、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折银三十两。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该方案重在强调()A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B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结构。材料“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说明该方案对土地的使用进行了较为合理的安排,生产粮食和经济作物以及发展饲养业相结合,体现出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故A项正确。8(2018山东滨州期中)下面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27 355 46
8、232.2乾隆十八年(1753年)183 678 2594.0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08 095 7903.6据此可知()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耕地面积逐步减少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A从材料中人口和人均土地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人口剧增,人地矛盾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单位面积上产出更多的粮食就更加有必要,即有精耕细作的必要性,故A项正确。9(2019湖南师大附中检测)明代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科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材料能够反映的信息是明朝()A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B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C江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B材料反映不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课后 限时 集训 12 古代 中国 农业经济 手工业 经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