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调研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济调研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调研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报告.docx(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及关联程度的调研报告 以武汉市为例2012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及关联程度的调研报告以武汉市为例团队:完成日期:2012年9月2日目 录摘 要4第一章:绪论51.1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5 1.2研究思路及其方法7第二章: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及关联程度的理论研究10 2.1 农产品的概念及范围、分类10 2.2农产品价格构成的理论综述10 2.2.1 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分析10 2.2.2 农产品价格的基本构成11 2.3武汉市农产品价格现状的综述18 2.4 国内外有关农产品价格的理论研究21第三章:关于武汉市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的综合调研
2、方案34 3.1调研基本情况介绍34 3.1.1调研目的和内容34 3.1.2调研的方法34 3.1.3调研规划及时间安排35 3.2 调研方案所基于的假设37 3.3调研分项方案阐述38 3.3.1 消费者购买行为及需求的调研38 3.3.2农产品生产成本的调研(调研地宜昌分乡镇)39 3.3.3 农产品流通成本的调研(调研地宜昌分乡镇)45 3.4 武汉宜昌两地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48 3.4.1宜昌到武汉各地蔬菜价格对比48 3.4.2 宜昌蔬菜生产基地到本市及武汉的流通成本分析51 3.4.3武汉市流通渠道透视54 3.4.4 宜昌夷陵区分乡镇山里来蔬菜生产基地生产成本分析55 3.4.
3、5 武汉市消费者蔬菜购买行为分析57 3.4.6 调研地宜昌市夷陵区农业现状及山里来公司经营现状60第四章:农产品价格上涨成因及稳定农产品物价对策分析65 4.1构建农产品产销长效机制65 4.2扩大生产,增加农产品供给67 4.3控制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幅度68 4.4增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69 4.5推进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与发展69附录一:武汉市消费者购买行为及需求(农产品)问卷70附录二:对武汉市蔬菜供给地之一宜昌夷陵农业区农户问卷71附录三:对宜昌市夷陵区山里来农副产品公司的问卷72附录四:对宜昌市夷陵区农户生产成本调研汇总用表73附录五:调研期间部分采访稿74附录六:调研期间实
4、地图片78特别致谢83参考文献84结语85摘 要作为基本生活和生产资料的农产品的价格变化, 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调研报告以武汉市农产品(尤其蔬菜)为例,以从武汉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到最终销售市场为研究范围,以各个环节平均成本增加和利润分配为研究对象,同时用量化的客观问卷加主观采访来达成调研目的。 在充分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本文进行多重假设,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市场农产品最终价格背后的成本形成最大关联因素。 本文的一大亮点是实地调研跨度广,在武汉本市就有包括白沙洲市场及民族大道一带,在宜昌也从市区到分乡镇都有调研。另一大亮点是收集的数据翔实,对验证假设有很大帮助。最后,本文试图会试图找
5、到其不合理、可以改进的地方,提出可行性建议及改进措施,从而最大化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让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关键词】:农产品价格 价格关联因素 武汉农产品生产基地第一章:绪 论 1.1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农产品,既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价格的非正常波动及其传导不仅仅影响着居民的健康生活和生产者行为,也影响着全产业链条的收益分配和终端消费者福利,最终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共同构成了农业再生产的有机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和不畅都会影响农业的不健康发展。我国农业受本国的经济实力
6、和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文化的影响,尚不能形成像欧美国家那样的规模化农业,所以中国农业大都以“小生产”的面貌存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农产品价格波动在其同类产品间产业链间区域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加强。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作为普通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它的价格的起伏涨落时时刻刻牵动着人们的神经,然而当近几年,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并没有起到“安天下,稳民心”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极大多数人的不满与恐慌。特别是2010 年之后,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不论是大豆玉米棉花糖猪肉等大宗农产品,还是绿豆大蒜生姜苹果禽蛋等小宗农产品均连续出现价格接力暴涨现
7、象,2011年情况并未好转,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比2010年同期上涨分别为15.6%、18.0%和20.5% 各产业类别均全面上涨,其中,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分别为16.5%、8.6%和8.96% ,其中粮食生产价格同比上涨分别为12.1%、9.6% 和8.4% 前三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远远高于同期的CPI 涨幅。如何在2012年及以后稳定农产品价格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实例引证山东济南市唐王镇39岁的农民韩进,为人淳朴老实,善良勤劳。他千方百计想富,可流年不顺,时气不佳。借了一万元养羊,羊染上瘟疫,致血本无归;今年他的六亩多地全种了卷心菜,想多
8、少挣几个钱,补一下窟窿。谁知屋漏偏遇连阴雨,卷心菜的价格一下降到八分钱一斤。旧债未还新债来,旧窟窿没补新窟窿开。他脆弱的神经崩溃了,他的双肩承受不了这样沉重的压力,他破碎的心更经受不了如此天塌地陷般的打击。他,丢下了七十多岁的父母,与他同甘共苦的爱妻,两个念书的女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曾经奋斗过的世界。这是一起由农产品价格引发的悲剧,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使多少农民韩进一样,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变成了肥皂泡,使他们对种地失去了信心?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不仅牵动着农民的心,更是普通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时而蒜你狠,时而姜你军,时而豆你玩,我们想知道,在农产品价格形成链上有哪些成本是合理的,又有哪些成
9、本是不必要的,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分析,可以切实对解决有关农产品价格这一民生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让类似的悲剧不再上演。同时,为了最大化调研效果,我们主要精力集中于常消费的蔬菜上,兼调查肉类产品的价格。图一:我国2008年1月份到2012年2月份的CPI和PPI的比较图注: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图二 2005-2006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由于数据获取难度大,无法准确同期比较几者的关系。但可以看出,这三者波动幅度均很大。1.2研究思路及方法1.2.1研究思路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本部分内容包括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两小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
10、对课题选择的理论性及现实性意义做出描述,第一部分的论述为我们的研究做出了概括性的描述。第二部分是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及关联程度的理论研究,本部分内容包括对农产品概念的界定以及范围的划分,农产品价格构成的理论综述,武汉市农产品价格现状的综述和国内外有关农产品价格的理论研究。第二部分具体围绕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做出了详尽的理论分析,为实地调研打下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关于武汉市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的综合调研方案,本部分包括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调研方案所基于的四点假设. 调研分项方案阐述我们在武汉市和宜昌夷陵区具体的时间安排和行动方案。第三部分是本次调研的核心所在,基于之前的理论研究,我们在调研之前首先对
11、影响武汉市农产品价格因素提出了四点假设,然后通过对实地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将进一步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印证或推翻,由此确定影响武汉市农产品价格的真正因素,并对每种因素的关联程度做出比较。第四部分是对于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对策与措施的提出,本部分内容是我们整个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基于前面一系列的理论和实地研究,我们在本章提出最为现实和合理的对策与措施来平稳农产品价格。理论阐述形成假设撰写调研方案形成概念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经验、理论概况实地调研接受或拒绝假设 理论解释 数据印证总结与对策展望1.2.2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是理论研究,主要为文献调研法(查找相关文献,从中获得相关的经验、方法和数
12、据)第二是实地调研,主要有访谈法(主要对象为超市和农贸市场相关的负责人、农业厅或农业局的政府官员)、抽样问卷调研法(主要对象为鲜菜消费者)和实地调研法(深入某一农产品的原产地也就是宜昌的分乡镇调研)第二章: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及关联程度的理论研究2.1 农产品的概念及范围、分类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具体包括种植、饲养、采集、编织、加工以及捕捞、狩猎等业的产品。这部分产品种类复杂、品种繁多,主要有粮食、油料、木材、肉、蛋、奶、棉、麻、烟、茧、茶、糖、畜产品、水产品、蔬菜、花卉、果品、干菜、干果、食用菌、中药材、土特产品以及野生动植物原料等。
13、农产品品种繁多,但是根据其生产和销售的特点可以划分为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和渔业产品三大类,根据时代的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以及有机农产品也在逐步成为百姓消费的热点。其中,大(小)白菜、黄瓜、青椒、四季豆、姜、茄子和土豆作为农产品尤其是蔬菜中常消费的品种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2.2 农产品价格构成的理论综述2.2.1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分析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理论分析农产品的商品在一定时间与空间的市场上所形成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既有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也有上层建筑方面点因素。市场上所形成的农产品价格的实际形成,是在各种因素及其力量共同作用下,最终达到统一的结果。通过基本的产品
14、价格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知道。农产品价值是决定其价格的最基本因素。任何商品都含有社会劳动时间的价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商品价值。农产品的形成过程中包括许多步骤,在这些步骤中所用去的人力物力就是农产品价值的基础。由于不同农产品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不同,所以价格也不同。其次,供求关系也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供不应求时,农产品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只无形的手对价格进行控制。最后,农产品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战略的发展。所以政府对此实施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通过价格补贴,物资储备,以及强制性的价格限制等积极引导
15、农产品价格。2.2.2农产品价格的基本构成商品价格是以其成本为基础的。一般情况下成本决定商品的最低价格。从价格形成过程来看,农产品价格主要由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和利润三部分构成。1、生产成本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指农业生产者(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力成本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农产品平均成本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投入成本,另一方面取决于农业生产的规模。从长远来看,农业生产存在规模经济。在一定技术水平下,随着生产规模(特别是土地使用规模)的扩大,农业产出的平均成本会降低。但是,在中国当前相对分散的农业生产模式中,绝大多数农民所拥有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小,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从而不能实
16、现规模经济条件下较低的长期平均成本,甚至有可能处于规模不经济条件下较高的长期平均成本。此外,近几年来,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并不能带来农民实际收入的相应增长。2、流通成本流通成本是指农产品从生产环节流转到最终销售(零售)环节所形成的成本。包括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包装、分类、加工、搬运、损耗等等。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逐渐形成,农产品销售的地域范围在不断扩大,而部分农产品本身存在着易变质、存储周期短、对运输条件要求高等特点,使其运输成本很高。较高的运输成本成为农产品价格构成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中间商收购农产品以后,一般不会直接将农产品送入销售市场,
17、往往要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挑拣、分类、包装等),然后针对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产品,以不同的价格转售,以获得更多利润。此外,由于新鲜农产品直接存储的时间比较短,对运输条件要求很高,为了解决运输条件給农产品流通带来的限制,农产品深加工成为关键环节。深加工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对农产品运输条件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通过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带来一定比例的成本增加。由于仓储、运输条件以及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导致农产品在流转过程中的损耗严重。各种损耗都要记在农产品流通成本之中,最终成为农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分类生产成本物质费用(种子种苗、化肥农药、机械畜力、棚架薄
18、膜等)简介生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土地承包费、管理费等)流通成本仓储、包装分类、加工、搬运损耗、管理费用等表一:农产品价格构成简表3、利润利润是产品售价与成本的差额。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主体,中间商是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的主体,农产品的利润在这两者之间分配。(1)农民出售农产品的利润水平。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成本,主要由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决定;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收入由初始农产品收购价格决定。而农民既是农业生产资料供给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又是其农产品初始采购价格的被动接受者。而农民的实际收益正是由这两个价格决定的(农民出售单位农产品的利润=农产品初始销售(采购)价格-单位农产品农业生产资
19、料投入量*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一方面,在既定的投入产出技术条件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通过增加农产品的投入成本抽取农产品利润;另一方面,农产品收购价格被压低,通过减少农产品的初始销售收入挤压农产品利润。由于农民仅仅是上述两个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所以农民实际上无法预期更无法控制其农业生产的利润水平。(2)经营农产品的中间商的利润水平。最初的农产品采购商从农民手中收购产品之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将所收购的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而是使其进入包括收购、仓储、运输、加工、零售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复杂的中间流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形成新的附加成本。农产品中间商获取的利润水平与农产品流通市场的结
20、构特征密切相关。从总体上看,农产品中间流通市场缺乏竞争性,相反,它却具有很强的“区域自然垄断”性。中间商正是凭借这种区域自然垄断型市场结构,实现农产品在中间流通和最终销售环节的垄断定价而获取较高的超额利润。总之,农产品中间商通过农产品的初始销售环节较低程度的垄断购买定价,以及在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较高程度的垄断销售定价,获取了比农产品生产者高得多的超额垄断利润。2.2.3 农产品价格形成背景(因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产品问题事关农民收入和社会社稳定大局。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价格是调节农产品,包括食品需要的主要信号,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比较稳定,但是从2007年开
21、始出现了快速上涨的局面,2007年农场品生产价格指数上涨了18.5%,2008年上涨14.1%,2009年到2010年也则出现了大幅波动,增加了通胀的预期。那么中国农产品价格形成的背景是什么?产生波动性的根本原因又何在呢?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但二、三产业发展需要的食物和初级产品要由农业的发展来保障,只有农业水平稳步提高,非农产业才能得到充分的支持。农产品价格是调节劳动力和资源在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流动的主要信号。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扩张减少了郊区农产品种植面积,进而影响供应;另一方面,原来的农民进城打工,
22、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居民收入提高,吃菜、吃肉的比重也增加了。此外,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价格将稳步上涨。但只要这种上涨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就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大背景。具体来说,农产品价格形成取决于中国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数量和规模;同时不可避免要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变化,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和政府的调控政策。(一)国内农产品的供求变化。中国主要农产品的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国内市场农产品的
23、价格主要受国内供给变化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是由成本波动,技术进步和自然因素决定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主要包括物质和服务费用成本和人工成本两部分。2008年,全国范围内农业生产资料上涨20.3%,涨幅高于2007年的7.6%。近几年,农产品生产的成本持续增长,使得种植粮食的收益下降,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土地撂荒,或者每年两季改种一季的现象,农产品的供给有所下降。生产农产品的收益不仅取决于其直接成本,还取决于机会成本,及劳动力从事农产品生产和非农业生产所获得收入的对比,如果种植农产品的收益低于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即使和原来相比收入提高,劳动力也会从农业转向其他产业。技术进步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调研 管理 财务 知识 分析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