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谈 留守儿童简介: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得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地关注。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
2、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万人数,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西部贫困地区的一些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到在校生的23,而且有着扩大化和低龄化的趋势。据有报道,西部地区的一所农村学校有856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为450名,占学生总数的52.5。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1.、监护现状堪忧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
3、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
4、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
5、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首先,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其次,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
6、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3.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和不良职业活动存在负面影响尽管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
7、般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勤奋学习,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一些打工父
8、母的不良“职业”对自己的孩子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有一个被称为“假证之乡”的小镇,外出务工者的职业是“做证件生意”,实为造假证件。务工者心里非常清楚这种职业违法,但他们不但没有对孩子作任何矫饰,而是认为这是一条生财的捷径。更有甚者,寒暑假期间,有些父母把孩子接到城市去,利用孩子还未成年,法律不便追究这一特点,要孩子散发做假证传单,教孩子逃避检查和被抓后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直接成为生意的帮手,做着触犯法律的事情。对于这种害人害己的违法活动,一些父母却是积重难返,执迷不悟。另外还有的父母染上了赌搏,吸毒等恶习,把无辜的孩子也拉下水。可悲的是,耳濡目染,近墨者黑,再加上亲身经历,对于还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
9、,这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4.监督弱化,学校教育独立难支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70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但由于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带来的将是不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影响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二、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或相关亲戚监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较少,并疏于对孩子的管理,更谈不上对
10、孩子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至行为、心理等方面较同龄儿童相比,存在问题较多,且十分突出。1、缺乏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不佳在走访中我了解到,临时监护人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由于亲朋好友作临时护人的同时还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和繁琐的家务劳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学习,。此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由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的滞后,明显存在着娇生,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再之,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或文盲的老年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造成学习成绩不佳。2、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发育不健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孩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留守 儿童教育 问题 浅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