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第五单元第1讲课后作业.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第五单元第1讲课后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模式一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第五单元第1讲课后作业.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河北张家口期末)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朱元璋此语意在说明明初()A加强中央集权的紧迫性 B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C设立内阁制度的有效性 D中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言论。从材料中的“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来看,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因此这一说法是说明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故选B项。废除丞相制度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朱元璋时期没有设立内阁制度,排除C项;D项与材
2、料信息不符,排除。2(2019安徽定远月考)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 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 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答案B解析黄宗羲是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他反对君主专制,由材料“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君权与相权是其基本矛盾之一。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君权,因此黄宗羲这一言论是指宰相制度下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所以B项正确。A项与材料含
3、义相悖,C项无法得出这一结论,D项错在材料与政治腐败无关,均排除。3(2019衡阳联考)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看出,唐代、宋代丞相人数明显多于其他朝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削弱了相权,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以分散相权,明朝废除宰相,相权从秦朝的位高权重到日益削弱直至废除,君主专制日益加强,B项正确,C项错误;元朝宰相权力有所反弹,A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2019湖南师
4、大附中月考)洪武年间,大臣的奏章均由朱元璋亲阅。永乐年间,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A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B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C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D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答案C解析最高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内阁取得票拟权力,但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可知,内阁票拟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故C项正确;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内阁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故D项错误。5(2019新疆月考)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
5、”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宦官与内阁互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现失控之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获得“票拟”职权的同时,又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这种做法是通过宦官与内阁的共同参与、相互制约来保证皇权独尊,故B项正确。明代废除了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理解过于表面和片面,故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宦官权力恶性膨胀呈失控之势,故D项错误。6(201
6、8四川四市三模)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内阁掌握国家决策大权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宰相权曾一度得以恢复答案C解析据材料“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可知决策权仍旧在皇帝手中,故A、D两项错误;据材料“圣意所予夺”和“采纳内阁票拟”可知内阁只具备建议权而不是决策权,故B项错误;据材料“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可知中枢权力的运行有序,故C项正确。7(2019黑龙江双鸭山月考)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
7、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阁臣拥有“批红”的权力 B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C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 D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明代不同时期内阁权力不同,说明明代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故B项正确。明代内阁掌握“票拟权”,皇帝及司礼监掌握“批红权”,故A项错误;内阁出现是在明成祖时期,故C项错误;明朝内阁制的建立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故D项错误。8(2019湖北孝感联考)雍正时期,内阁逐渐分化,兼军机处职责的是内中堂,留守内阁的是外中堂。嘉(庆)道(光)以后,甚至出现了内中堂不看本章的情形。有史书则记载了当时皇帝发布上谕不许军机
8、大臣将部务带到军机处处理。这一变化反映了()A军机处日益成为权力决策中枢B内阁与军机处的权力争夺激化C内阁地位下降,已经形同虚设D军机大臣必须以阁员身份入选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清朝军机处处理机要事务,成为决策中枢,内阁则沦为处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因此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内阁与军机处争夺权力,B项错误;C项错误,据相关所学内容可知,军机处设立后,内阁成为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并非形同虚设;D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军机大臣必须以内阁成员身份入选。9(2019河南新乡七中月考)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
9、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嘉庆发布该上谕的实质是()A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 B确保皇权的至尊地位C限制军机处权力扩大 D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可知,通过发布上谕,敲打军机处,限制其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C项是确保皇权独尊的手段,不是实质,排除;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是军机处设立的作用,与材料不符,排除。10(2019贵州贵阳联考)嘉庆四年(1799年),皇帝下令满汉章京“内阁六部、理藩院堂官于司员中书、笔帖式等官内择其人品端方、年力富强、字画端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高 历史 人民 通史 模式 一轮 复习 测试 第一 部分 第五 单元 课后 作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