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看教育教学的本质.doc
《从说文解字-看教育教学的本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说文解字-看教育教学的本质.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说文解字 看教育的本质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汉朝时代的许慎,编写的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老祖宗在3000年前,就将他们的智慧融入他们设计的文字之中,比如“教育”两个字: 1、育。我们先来看“”字。在古代,老祖宗告诉我们教是教、育是育,不一样。我们先看“”字。上面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头朝下。下面是一个月亮的“月”,大家知道 “月”代表什么吗?“月”通“肉”是代表妈妈的肚子。这个“”字它的取象是我们每个人,头朝下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那个状况叫“育”。请问各位,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时候是头朝上还是朝下?如果谁回答头朝上,那妈妈就比较麻烦了,那个叫难产,脚先出来。 头朝下的
2、孩子就是顺产,那叫先天,有智慧,孝顺,顺着出来的。“育”字的字义是什么呢?老祖宗告诉我们,在所有的母亲怀着孩子的时候,那个状态要干的活叫“育”。干什么活?一句话(说文解字)讲:“育者,养子使作善也”。“育”告诉我们教育的内容要“作善”。各位老师,如果“作恶”叫不叫“育”?不叫,“作恶”就不叫育人了。“育人为本”,一定是要“作善”,那才叫育人。如果“作恶”就不是育人了,育什么呢?如果孩子跟着狼学,就叫育狼,印度有个狼孩,有一大帮专家教她说人话,她就是不会说人话,17岁才说四十五个单词。给她牛奶喝,她不会喝,倒在地上用舌头舔。半夜爬起来,要趴在窗户嚎叫。大家看过狼孩的案例吗?因为他父母没有“养子使
3、作善”,“养子使做狼”了,跟着狼学了。当一个妈妈怀着孩子的时候,如果没有“作善”,她没有在育人,在育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历史上教育孩子做的最好的是谁啊?是周文王的母亲太妊,在列女传这本书当中有记载。她如何养子作善?从胎教开始,每天安排一定时间静养听轻音乐,同时做到四个不:“目不视恶色”,眼睛不看不好的景象;“耳不听淫声”,耳朵不听不好的声音;“席不正不坐”,你看坐不正的都没有在育人,大家都坐得很好,都有在育人。椅子不正她都不坐,歪一点都不坐。“割不正不食”,食品不是这个季节采过来的、切歪的都不吃,煮的不好也都吃,所有都是正的才吃。这叫养正。童蒙养正,从在娘胎开始养正才叫育人,这个是根本。如果不正
4、那就叫歪,叫养歪,不行,童蒙是要养正啊!易经讲:“蒙以养正,是为圣功”,是圣人之教,这叫“育”(为什么育要从胎教开始,下面还要举例说明)。所以礼记学记开篇明义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发虑宪,求善良。”要求善良才行,求善良才是育人。开宗明义第一句多重要啊!2,教。现在我们再来来看“”,看这个“教”字会看了,教育就搞清楚了。“教”是什意思?说文解字告诉我们:“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简称“上施下效”。“上”是谁?“上”就是上一代,父母、老师、长者;“下”是谁?下一代,儿女、学生。上就是施教者,下就是受教者。这个“施”就代表的是施教者的语言行为乃至思想。下一代跟着学,那才叫“教”,教不单单是站在讲台
5、上讲课,那只是教的一小方面而矣,这个“教”是上施下效。我们看,教的左边,大家看“”的图片,上面这个“”代表上所施,下面这个“”代表下所效。谁来效?就是儿女、学生、下属等。 下面这个孩子头朝上,那是后天生下来的。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孩子的耳朵就像录音机,嘴巴像复读机。把施教者父母、老师,上一代的一言一行乃至思想全部接收过来,照单全收,而且还可能给你发扬光大。窗体顶端我可以讲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故事。主人家要举行晚宴,他们家的女佣要工作到很晚,她就把自己4岁的男孩带到了主人家,但是这个女佣很自卑,她怕自己的儿子知道他是佣人,他就把自己的儿子藏在卫生间里,并且告诉他,今天晚上,你将在这里享用晚餐,就拿
6、了一点吃的给他。这个4岁的男孩在贫寒的家庭长大,从来没有见过那么漂亮的马桶、洗漱台,还有有香气的洗澡液,他很开心,他边唱着歌边享用着他的晚餐。这时候主人意识到什么了,这个主人就开始寻找这个4岁的小男孩,她循着歌声就找到了卫生间,她就问那个男孩:你在这里干什么呢?那个男孩说:我在这里享用晚餐。这个主人接着问:是你的妈妈告诉你吗?男孩说:是的,其实不用我妈妈说,我也知道,主人一定会把我安排到这所房子里的最好房间里。这个女主人默默的走出了卫生间,这时候男孩说:我希望有人跟我一起吃东西,一起唱歌。这个女主人走到所有的贵宾面前说:对不起大家,今天我不能陪大家用晚餐了,因为我要陪一位重要的客人。她接着从餐
7、桌上拿了好吃的东西,征得了男孩的同意以后,进入到卫生间里面,跟那个男孩一起分享晚餐,那天他们聊了很多,一起唱着歌。这时候外面的宾客也纷纷走过来,不断的递进来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闹剧。他们就想让这个4岁的男孩知道,并且坚信,卫生间是整栋房子里面最好的房间。多年以后,这个男孩长大了,他变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拥有了很多的财富,拥有了很多卫生间的房子,每年都把很多钱捐助给需要帮助的人,从不搞任何的捐赠仪式,也不接受采访。他的朋友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始终记得,在很多年前,有一个富人,他们呵护了一个4岁男孩的自尊。所以我说,一切教育皆有线索,自尊是引擎。这个比方不一定贴切,但
8、是我想通过这样的解释和比方,我们了解到,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我们给他阳光,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把心扉打开来,让阳光照进来,一切教育都是可能的。这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养人养心。 第三个主题是养树养根。前面讲到,人是最大的自然,就跟我们的一棵树一样,教育者的作用究竟是去修剪它,让它长得跟大家不一样,还是我们用农药喷洒它,还是去施肥给它,我想都不是。教育者的作用是种一棵树,去给它疏松土壤,涵养水系,让我们的树自然成长。过多的干预,用力过猛,对我们的孩子成长都是有危害的。那么怎么疏松土壤,怎么维系根系的发展?就回到了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一切教育都将归结到习惯的培养上,那是根。什么是习惯?习惯就
9、是自动化行为。人的动作中,有70%是习惯。而在我们的学校德育过程中,我们也认为习惯是最具体的抓手。我经常和老师、校长聊天,我说假如一个屋子是素质教育,那个门和门把手就是习惯,你想进入素质教育的殿堂,那就请抓住门把手。当然关于习惯,我想有很多的专家,包括在座的老师和家长朋友都有所了解。我就简单的构建,但是我需要指出来的是,我们过去认为的习惯,可能不是习惯,人的行为分四个层次,从被动性行为到自觉性行为,到自发性行为,最后到自动化行为。我们大多数说的行为习惯都只停留在自觉和自发上的行为上。而一旦培养成习惯以后,他应该是固化,是不加思索,如果你不做心里痒痒,那才是真正的习惯。所以我在街上看见培养孩子的
10、180个习惯,我很震惊,我觉得不可能。一个孩子如果一年能培养一个习惯,就已经是很伟大了。因为他多一个习惯,他就多一份自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成功的机会,习惯是神经系统内的一种道德资本。一个人要有了一个好习惯,他一辈子享用不尽它的“利息”,他要有一个坏习惯,一辈子偿还不完它的债务。这是著名的俄罗斯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这句话是深刻的。 所以从习惯上去建构人的成长,确确实实是一个好的办法和策略。习惯的培养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绝不可贪多,你说培养180个,我都想培养他500个习惯,那是不可能的,一定不要贪多,越少越好。第二个原则,不必纠缠着纠正坏习惯,因为清楚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植庄稼。因为好习惯
11、都有中心控制作用,也有螺旋式上升的循环作用,只要培养了好习惯,他的坏习惯就会被甩出去。第三个原则,我们的教育者要先自我教育、自我培养。习惯不分年龄段的,有人说习惯是不是小学生该培养的?我认为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培养习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种族,不分时间、不分空间。任何时候开始培养都是可行的,都是有效的。培养的基本步骤是经典的,这是大家公认的,第一步是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第二步是确定要培养哪一种习惯,第三步是树立一个榜样,第四步是积极的训练大概30到40天,第五步是及时的反馈和鼓励,第六步是形成家风或者班风,这个模型已经很经典了,全世界基本上公认。 但是究竟要培养哪些习惯呢?这变成我们当前
12、最大的难题,不是我们随便列出来一个东西就是习惯,不可靠的,有些习惯会控制人,习惯也是一把双刃剑,你要是用不好,它也会控制人,用好了,它就是一个好的武器,好的手段。因此我们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经过多年的实践,而且每年抽取了北京大学的100个学生、清华大学的100名学生与10所高校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比对研究。后来从诸多的习惯中抽了12个,这12个习惯,我在高中做实验的时候,用好其中4个,都能让他高考100天内增加30到50分,也就是说,习惯不仅能够让他变得素质好、心情好,还能让他成绩好。 这12个习惯我可以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因为我们在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里头,现在正在进行实验,包括我们深圳市东
13、晓小学。第一个习惯是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它也分成五个级别的要求,大家如果有兴趣也可以自己去生成五个级别的标准和评价的要求。第二个习惯是孝敬父母,因为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伦理要求就是必须孝敬父母,要不然谈不上爱国,孝敬父母也是爱心的起点,更是我们爱国主义的教育体起点。我们发现所有在社会上有作为的人,99.9%都是孝敬父母的。第三个习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第四个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五个习惯,耐心听他人说话。第六个习惯,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第七个习惯,说了就要努力去做,第八个习惯,微笑待人。第九个习惯,在错误中反思自己,第十个习惯,认真写字。第十一个习惯,主动学习,第十二个习惯,干干
14、净净迎接每一天。 迁西三中 田继海 2011年 12月 30日教育的本质是心灵之间的沟通和感应 中国教师报:您说过“教师和家长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去控制甚至摧残它”,对于教育者来讲,这一点为何尤其重要? 林 格: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回归本质的起码要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家长素质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了这一点,这很可贵。但在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探讨中我发现,还有相当多的教育者对教育的本质和人的发展基本规律的认知有待提高,对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如果搞不清楚,教育者也就无法寻找到教育的切入点。 现代教育有两个伟大的使命,一是发现孩子,
15、二是解放孩子。而发现和解放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其中包括两个层面的尊重:一是高度尊重孩子的发展权利。与成人一样,孩子也具有生存权、发展权,等等。二是高度尊重生命的发展规律,我们至少应当尊重生命发展的以下这几个基本规律。 主动性。人的发展具有主动性。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很多高级本能,比如思想、想象、发展,等等。其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本能是主动发展,教育者应该高度尊重、利用这个基本规律。人的主动性包括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通过对大量史料的分析和有关理论的梳理,我们发现,在影响教育行为的诸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是居于核心与灵魂地位的,那就是人的主动性。它是一个人的“脊梁骨”
16、,没有它的支撑,人是无法“站立”的。歌德说过:“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个奴隶。”人的主动性,表明了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程度,应当是人的本质属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主动性不断增强的历史。 每个学生都具有主动性这种高级本能,因此,协助拓展任何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可能,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激扬学生的主动性呈现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当学生隐约感觉到了发展可能,而还没有来得及产生什么具体动机时,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叫美感。一位优秀教师,就是能不断提供给孩子这些美感,也就是不断展示给孩子发展的各种可能性。这时候,孩子的内心就会油然生发出实现那些可能性的冲动与激情,孩子就开始了自
17、主学习的旅程,教育因此实现。相反,如果我们执著于“灌输”或者“填鸭”,实际上就是对学生的这种高级本能的蔑视和控制。他们被动地“学”,被动地接受你的影响,逐渐就会失去对学习的热情。真正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种大智慧,具有激扬人高级本能的无穷魅力。 成功性。小成功孕育大成功,要让孩子不断获得小成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大成功。教育者在帮助学生设立阶段目标时要注意尺度,“跳起来正好够得着”应是目标设立的基本原则。正如很多专家认为的那样:人是在反复的小成功中走向大成功,在反复小失败中走向大失败。在教育领域内,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应当是: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性的含义分为四层意思:一是每个学
18、生都是想成功的;二是每个学生只要通过努力,都是可以成功的;三是我们需要无条件保护孩子成功的愿望和信念;四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和台阶,让孩子自己走向成功。 阶段觉悟性。事物发展都是有序的,人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不能拔苗助长。教育的最低纲领是培养能力,而所谓能力,就是人主动利用条件实现预定目标的可能性。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引导阶段觉悟。只有帮助孩子自己悟到了,孩子才能做得到。 中国教师报:您刚才提到高度尊重人的发展规律是最根本的教育之道,也是教育回归本质的客观要求。那您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林 格:关于教育的本质,我的体会是,正如卢梭所说的,教育就是生长,这和甲骨文中“教育”这两个字的含义
19、是高度一致的。“教”字,上面是一个棍棒,底下是一个子,引喻为“上对下”的影响。影响靠什么实现呢?靠右边的“文”字,“文”在甲骨文当中中间有一个“心”,“育”在甲骨文中则是“孕育新生”的意思。 也就是说,从本源上,教育就是用心灵去感应、孕育、温暖另外一颗心灵,让孩子的心灵充满温暖与阳光。 这个感应、孕育、温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被培养和被教育的的过程。我们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三个维度,即长、宽、高。 “长”是擅长,人有一技之长,并能不断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 “宽”是指能与人相处和合作。因为我们是一个社会的人,我们的人才必须善于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更要有包容之心。 “高”是指一个人人格的构建,“高”决
20、定这个器的容量。这是关键,因为教育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中国教师报:我了解到您开展相关研究多年,并在一些学校进行了教学实验和探索,如何在学校教育层面上落实您提出的这些理念? 林 格:我们在学校教育层面开展的教学实验和研究主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培养不断自我更新的习惯,把学生从低级的学习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从而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教育“不教而教”的目的; 二是从孕育良好的品质与道德行为入手,分年级、分学期进行训练与自我训练,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平和稳定的成功心理状态。 总之,
21、教育者的创造性工作就是要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种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奥修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给每一个孩子以个性化的、合脚的“鞋”。 而在学校教育层面,是要落实四个具体任务:一是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与健康的自我概念。二是全面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心里有他人。三是用心灵温暖孩子的心灵,激发其潜能。四是从培养孩子的习惯着手,健全其人格。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与探索后,我坚信,从习惯着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从而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环节中去,实现德育、智育双丰收,是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现实路径,我们把这个路径称作养成教育。我这
22、里所说的养成教育是大教育,是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理论实践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抓关键期 中国教师报:从培养习惯入手,开展养成教育是包括您在内的19位专家进行了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成果,但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就是过多强调习惯的培养会束缚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林 格:恰恰相反,养成好的习惯,是人的解放,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坏习惯就像绳索一样把孩子束缚住了,比如马虎,上课不认真听讲,乱花钱,不守信用,磨蹭,等等,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的。只有培养好的习惯,帮助孩子从这些人的低级行为中解脱出来,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在孩子的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每个成长的特
23、定阶段的生理变化都会带来他的认知和兴趣的变化,教育者要遵循这些变化规律,并做出合适的调整。基于这样的认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需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这一点,教育者要做到心里有数,比如: 小学教育主要抓三点,首先是趣味。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从趣味入手,培养学科兴趣,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这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重点要抓的;小学三四年级是差生和好学生的分化期,这个时期的重点要抓孩子习惯的养成,侧重培养做人、做事、学习的习惯;孩子到了五六年级,主要要抓思维方式的训练养成,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学会创造。 初中教育的关键点是学生自我概念的建立,包括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控制自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文解字 教育 教学 本质 本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