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恢复期--诊疗方案(优化).docx
《中风恢复期--诊疗方案(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恢复期--诊疗方案(优化).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风恢复期-诊疗方案(优化) 中风病-诊疗方案 一、定义:中风也叫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2年)。 (1)脑血管意外病史,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梁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2)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偏身麻木。 (3)次症:可有思维迟钝、健忘、偏盲、复视、智能减退等症状。 2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 (1)病史: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2)症状:经过中风急性期的救治,神志清醒,遗留有语言蹇涩不利、口眼歪斜、肢体瘫痪,或四肢笨拙、动作失灵、站立不稳、步履不正、躯体晃动、手足震颤等。可伴有头痛、眩晕、饮水发呛、思维迟钝、健忘、偏盲、复视、智能减退等。 (3)体征:多数患者存在智能下降,多见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体征。 (4)辅助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肾功、血糖、心电图等,特殊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颈部血管彩超。 (二)证候诊断 1、风痰阻络:半身不遂或口角歪斜,头痛眩晕,胸
3、脘痞闷,咳吐痰涎或喉中痰鸣,语言蹇涩,或有癫痫发作,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失语,肢软无力或偏身麻木,面色晄白或萎黄,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或有斑点,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涩。 3、肝肾亏虚:语言蹇涩,肢体瘫痪挛急、屈伸不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肉削肤燥,或有癫痫发作,舌质淡,苔白或舌质红,无苔,脉细弱或细弦数。 4、肝阳上亢: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 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绛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 5、痰热腑实: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
4、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 侧脉弦滑而大。 三、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养,保持安静,根据病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2、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者可短暂吸氧或持续吸氧。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难咯者,应及时吸痰、排痰、体位引流。 4、吞咽困难,进食量少者,可插胃管,进行鼻饲饮食及给药。 5、保持大便通畅。 6、勤翻身,防止褥疮形成。 (二)针灸治疗 主穴:方氏头针:头、伏象上肢、伏象下肢、思维、记忆肩髃、外关、合谷、曲池、环跳、阳陵泉、昆仑 1.风痰阻络证 治法:祛风化痰。 常用穴位:主穴+丰隆、阴陵泉、风府、足三里 刺灸方法:
5、泻法。 2.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 常用穴位:主穴+足三里、气海、三阴交、血海 刺灸方法:平补平泻。 3.肝肾亏虚证: 治法:补益精血。 常用穴位:主穴+太溪、太冲、肝俞、肾俞、照海、绝骨。 刺灸方法:补法。 4、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 常用穴位:主穴+百会、风池、侠溪、太冲。 刺灸方法:泻法。 5、痰热腑实: 治法:泄热通腑 常用穴位:主穴+丰隆、上巨虚、天枢。 刺灸方法:泻法。 (三)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痰阻络 治法:祛风化痰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3.肝肾亏虚 治法:补益精血 推荐方药:左归丸加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风 恢复期 诊疗 方案 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