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7.2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ppt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7.2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7.2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ppt(1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育种,考点一染色体变异【核心知识突破】1.染色体结构变异:(1)类型和特点(连线):,(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数目或排列顺序,2.染色体数目变异:,3.易位与交叉互换的区别:,非,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结构变异,4.三种方法确定染色体组数量:(1)染色体形态法: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组,如图中有_个染色体组。,4,(2)等位基因个数法: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有几个就有几组,如AAabbb个体中有_个染色体组。(3)公式法:染色体组数=如图中有_个染色体组。,3,4,【微点警示】与染色体片段有关的变异辨析(1)关于“互换”问
2、题。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2)关于“缺失”问题。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秒判正误】1.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分析:染色体易位虽然没有改变基因数量,但是依然影响生物性状。,2.染色体上某个基因的丢失属于基因突变。()分析:染色体上基因的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属于基因突变。,3.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析: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3、,非同源染色体片段交换属于易位,任何时期都有可能发生。,4.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分析:三倍体西瓜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5.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分析: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增加了基因的数目,基因种类没变。6.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都是奇数。()分析: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取决于亲本。若亲本是八倍体,它的单倍体就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命题案例研析】【典例】(2016江苏高考)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表
4、现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表现型)无异常,【审答技巧】(1)分析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基因分布判断变异类型:甲中其中一条染色体缺少e基因(缺失);乙中cde基因顺序颠倒(倒位)。(2)理解染色体变异对表现型有很大影响:包括配子不育等,所以可能不符合遗传定律分析出的性状比。,【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其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基因“e”所在片段缺失,影响表型(表现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不育的,故其后代
5、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表现型)异常,D错误。,【核心素养新命题】(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甲、乙两图均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分别属于哪一种情况?提示:甲为缺失,乙为倒位。,(2)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上述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有的导致生物体死亡,并不遗传给后代,为何还称为可遗传的变异?提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即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就称为可遗传的变异。,【方法规律】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断,【考点题组诊断】角度一染色体结构变异1.(2019鹰潭模拟)某动物一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图所示
6、,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若干精细胞中,出现了以下6种异常精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1和6属于同一变异类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2、4、5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C.3发生的变异一般不改变碱基序列,是变异的根本来源D.以上6种异常精子的形成都与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有关,【解析】选B。1和6精细胞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两者很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的染色体片段重复、5的染色体片段倒位,三者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础是染色体片段断裂;3
7、中d基因出现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由,DNA复制出错引起的,其实质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故一定存在基因中碱基顺序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都与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无关。,2.(2018临沂模拟)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类型的变异,图甲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中的生物变异都属于染色体变异B.若图乙为一性原细胞,其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与图丙相比较,图丁产生不利变异的可能性更大D.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解析】选A。甲、乙和丁属于染色体变异,丙属于基因重组;若图乙为一性原细胞,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
8、正常的配子和异常的配子;图丁和图丙相比较,图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其产生不利变异的可能性更大;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方法技巧】“三看法”判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3.(金榜原创预测)DNA分子中特定片段的“拷贝数变异”是指与本物种正常的基因组相比,染色体上发生变异。某研究小组利用PCR方法,检测了莱芜猪(2n=38)种群体细胞中R基因拷贝总数。如图为R基因在13号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拷贝数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A.与a比较,b、c染色体发生了R基因所在片段的缺失、重复B.R基因拷贝数的改变可能导致基因表达量的改变,引起性状的改变,C.因为染
9、色体的长度差异,减数分裂过程中,a、b、c三种染色体不能联会D.上述两种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观察染色体基因的排列顺序和数目。(2)染色体结构变异不影响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解析】选C。与a比较,b缺失了部分片段,c重复了部分片段,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和重复,A正确;R基因拷贝数的改变可能导致基因表达量的改变,进而引起性状的改变,B正确;虽然由于R基因拷贝不同染色体长度出现差异,但是a、b、c仍然是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可以联会,C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都能观察到,D正确。,角度二染色体数目变异4.(2016海南高考)减数分裂过
10、程中出现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导致的遗传病是()A.先天性愚型B.原发性高血压C.猫叫综合征D.苯丙酮尿症,【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不同遗传病的发病原因。先天性愚型又称21三体综合征,如果双亲之一的第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没有正常分离,移向细胞的同一极,这样生殖细胞中就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导致后代患先天性愚型。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5.(教材素材新命题必修2P89拓展题变式)如图表示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图解,请回答:,(1)秋水仙素一般滴加在二倍体西瓜幼苗的什么部位?_,其作用机理是_。(2)三倍体西瓜没有
11、种子的原因是_。(3)无子西瓜需要每年制种,很麻烦,请设计一种解决方案。,【解析】(1)西瓜幼苗的芽尖是有丝分裂旺盛的地方,用秋水仙素处理有利于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从而形成四倍体西瓜植株。(2)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3)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或生长素处理的方式解决。,答案:(1)芽尖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2)三倍体植株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因此不能形成种子,(3)方法一:进行无性繁殖。将三倍体西瓜植株进行组织培养获取大量的组培苗,再进行移栽。方法二:利用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未受粉的雌蕊,以促进子房发育成无种
12、子的果实,在此过程中要进行套袋处理,以避免受粉。(答出一种即可),6.(2018濮阳模拟)下列是对ah所示的生物体细胞图中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h图,该个体是单倍体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e、g图,该个体是二倍体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但该个体未必是三倍体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c、f图,该个体一定是四倍体,【解析】选C。形态、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由此我们可知:a、b图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h图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g图含有一个染色体组,e、f图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确认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必须先看发育
13、起点:若由配子发育而来,无论含几个染色体组均属于单倍体;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有几个染色体组即属于几倍体。,【方法技巧】判断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加固训练】1.生物的某些变异可通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染色体的行为来识别。甲、乙两模式图分别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环形圈”“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所示变异类型分别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B.甲图所示为个别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改变,C.乙图所示为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D.甲、乙两图常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与D
14、NA数目之比为12,【解析】选D。甲图中染色体增添或缺失了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乙图表示的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不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染色体的出现及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之比为12。,2.(2018贵阳模拟)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两种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丙表示果蝇的X染色体及其携带的部分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都正常B.甲、乙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相同C.丙中过程,可能是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
15、单体之间的易位D.丙中所示变异都可归类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选D。与甲相比,乙中的1号染色体发生了倒位,所以甲、乙杂交产生的F1减数分裂过程中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A项错误;因为乙中的1号染色体发生了倒位,所以甲、乙的1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丙中过程基因的位置发生颠倒,属于倒位,丙中过程染色体右侧的片段发生改变,显然来自它的非同源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项错误,D项正确。,考点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核心知识突破】1.实验原理、步骤与现象:,2.实验中的试剂及其作用:,解离根,尖细胞,漂洗根,尖,去,
16、掉解离液,【微点警示】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四点提醒(1)选材时应选用能进行分裂的分生组织细胞,否则不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情况。(2)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是已被盐酸杀死的细胞。,(3)观察时不是所有细胞中染色体均已加倍,只有少部分细胞实现“染色体加倍”,大部分细胞仍为二倍体分裂状况。(4)染色体染色用碱性染料,常见碱性染料包括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秒判正误】1.低温和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相同。()2.该实验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整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是死细胞,不能观察到连续分裂的动态变化。,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
17、实验,可剪取洋葱根尖0.51cm,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诱导36h。()分析:待洋葱长出约1cm的不定根时,将整个培养洋葱的装置放入冰箱低温处理,然后剪取根尖。,4.解离时间越长,解离越充分,染色体染色效果越好。()分析:解离时间要严格掌握好,解离时间过短或者过长都不利于染色体染色。5.低温处理完之后所有细胞都会加倍。()分析:低温处理使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部分细胞没有加倍,仍然为二倍体细胞。,【命题案例研析】【典例】(2018天津高考)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采用以下技术路线。据图回答:,(1)可用_对图中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去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8、观察_区的细胞。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_。统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染色体数。下表分别为幼苗中的甲株和幼苗中的乙株的统计结果。,可以利用表中数值_和_,比较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3)依表结果,绘出形成乙株的过程中,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审答技巧】(1)审题关键:题干要求获得“多倍体植株”,考查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第二小问要求比较“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可用细胞数目的比例代表细胞分裂时期的长短,分裂期包括前、中、后、末四个时期。,(2)满分答题:解离是使细胞相互分离开,压片是进一步使细胞相互分散开
19、,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都会使细胞均多层重叠,两方面要考虑全面。画图时需要注意加倍发生在后期,着丝点断裂数目加倍,纺锤丝不形成,染色体不能拉开移向两极,末期没有分到两个细胞。,【解析】本题考查多倍体的诱导、植物根尖装片的制作和观察、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等知识。(1)由图可知,幼苗是进行了多倍体诱导处理,可采用的手段是秋水仙素处理或低温诱导。,(2)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的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容易诱导成功的部位是分生区细胞;若细胞多层重叠没有分散开来,原因可能是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细胞周期中分裂时期的长短与该时期的细胞数目是相关的,故比较间期的细胞数目x1和分裂期中细
20、胞数目之和(x2+x3+x4+x5)即可。,(3)若诱导染色体加倍成功,后期开始时染色体数目加倍(2y),但由于无纺锤体,故加倍的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不能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但是下一个细胞周期正常,即仍然后期开始加倍,末期形成子细胞时染色体数减半,如答案图所示。,答案:(1)秋水仙素(或低温)(2)分生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x1x2+x3+x4+x5(3),【核心素养新命题】(1)科学思维分析与综合:如果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温度越低,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效果是否越明显?原因是什么?提示:温度不是越低越好。温度太低,会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不利于染色体加倍。,(2)科学探究设计实验方案:请设
21、计一个实验,探究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最适的浓度,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提示:先确定系列等浓度梯度,根据染色体加倍的细胞数量比例确定最适浓度。如果第一次实验浓度设置梯度较大,还可以在细胞染色体加倍最多的两组所对应的浓度之间设置更小浓度梯度继续实验。,【考点题组诊断】角度一实验基础1.(2019琼海模拟)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B.制作临时装片的程序为选材固定解离染色漂洗制片C.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加倍D.若低温处理根尖时间过短,可能难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解析】选
22、D。该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A错误;制作临时装片的程序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未发生改变,只有少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C错误;低温诱导根尖时间过短,不能很好地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所以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D正确。,2.(2019聊城模拟)洋葱是二倍体植物,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并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低温诱导过程会使细胞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B.低温诱导只能使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低温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D
23、.低温诱导的根尖细胞,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解析】选D。低温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子染色体不能被牵引到细胞两极,因此细胞周期没有末期,A正确;低温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会有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低温和秋水仙素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低温诱导的根尖细胞,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3.比较教材中的三个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7.2 染色体 变异 育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