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进修学习心得5篇.doc
《医生进修学习心得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生进修学习心得5篇.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医生进修学习心得5篇【篇一】放射科医生进修总结怎么写呢?很多朋友对此都不清楚,因此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结束了,我又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首先要感谢医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还要感谢各位同事,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使我安心完成学业。我进修的单位是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是山东半岛地区医学影像水平的先进单位。日均CT400余人次,MR70余人次。与其他医院不同,他们不按机器种类划分专业而是按系统划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是骨神组和胸腹组,各组都有相应固定的人员。科室每天早晨都有病例讨论,先由主持讨论的医师汇报病例病史,然后从实习学生到进修医师、
2、住院医师、主治医师顺次发表意见,然后由负责病例所属系统的副主任或主任医师总结,并提出最终的诊断意见。讨论时气氛和谐,讲求实事求是、重视循证医学证据,发表的观点都有据可循。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我系统的学习了呼吸、消化、骨骼、神经、五官及血管的CT与MR诊断,对以前比较熟悉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查看了众多的典型病例。先后书写诊断报告1000余份。对于一些比较疑难和罕见的疾病,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修期间我着重学习了心血管和外周血管CT造影的技术和诊断,系统的学习了心脏冠脉CT造影,头颈、四肢、胸腹血管CT造影技术及诊断,对于冠心病、头颈血管粥
3、样硬化、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下肢动脉闭塞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临床表现及影像诊断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虽然现在我们医院由于设备等原因开展的这方面的技术不是很多,但是随着医院的发展,医疗设备的进步这方面肯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我着重学习这方面的目的也是为不久的将来为医院及科室的发展做好准备。进修期间除了每天早上的病例讨论为我参加的学术活动还有:每月两次院级讲座及每周一次的科内讲座。每月两次的院级多学科的讲座极大的丰富我影像以外的临床知识,开阔了视野。每周一次的科内业务学习,都有相关专业的老师主持,通过听他们的讲座,了解到了很多世界先进的检查技术,诊断理论。在专业学习之外我还体
4、会到了他们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他们的患者量很大,每位老师每天都有写不完的片子,但是每每遇到前来会诊的病人和需要专家解释片子的时候,他们总是很耐心的给他们解释。在书写诊断报告的时候不是单纯的完成任务,而是全面考虑到病人的进一步的治疗,回答临床大夫的疑问等,深思熟虑之后做出合理的诊断意见和建议,这些都是我所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半年的时间是短暂的,虽收获很多,但毕竟时间有限,学海无涯,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影像诊断医生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继续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争取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为医院发展做贡献。【篇二】20XX年3月6日,我启程前往南京,计划在南京军区总医院进
5、修学习6个月。2000多公里的旅程,我没有感到丝毫的疲惫,那是因为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室以及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大师在我心中扎根很久很久了 南京军区总医院成立于1929年,原名为中央医院,为民国时期的顶级医院之一,也是当时卫生部所在地,由曾任国民政府卫生部部长的刘瑞恒担任首任院长,抗日战争期间,医院辗转长沙、重庆等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更名,现名为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间加上“南京”二字是用以区分后来成立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因为历史的原因,人们仍习惯称之为南京军区总医院,简称“南总”。 众所周知,南总的特色在于普外科与肾病科。普外科疾病中的肠瘘,它既可以是普外科疾病发展的一个阶段,也可以
6、是腹部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曾经让多少普外科医生谈之色变、畏之如虎。肠瘘是普外科医生在行医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往往也是普外科医生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肠瘘的高发生率以及高死亡率,让无数普外科医生迷茫、纠结。肠瘘这只拦路虎在州医院普外科同样存在,2012年年底转往南总救治的符某某病例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我在南总学习时也查到了该患者的诊治病历。从60年代起,南总普外科的领军人物,黎氏三兄弟之一的黎介寿院士,看准肠瘘及腹腔感染这一高难领域,知难而上,勇攀高峰,系统研究了肠瘘的成因、病理生理基础、复杂多变的临床表现、诊治的要点难点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南京人心中,黎院士被称之为“研究一根肠子到底的人”
7、。他在60年代创造性提出一整套肠外瘘的治疗原则和方法;70年代提出“设法使瘘自行愈合,手术是最后的治疗选择”的新见解,这一创新的治疗理论使国内外医学界对肠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80年代研究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控制腹腔感染、处理瘘口、营养支持、手术技巧等完整的治疗方法,解决了带血蒂管肠浆肌层片修补复杂肠瘘手术的难题,创造了运用腹腔灌洗引流控制腹腔内感染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肠瘘的自愈率并缩短了疗程。他创造性发明了“黎氏三套管(也叫黎氏滴管)”,摸索出肠瘘后的多种置管方法。营养支持上提出充分利用可利用肠道的理念,瘘管远近端肠管均充分发挥作用,消化道内容物的再收集远端注入等理念。迄今为止,他所领导
8、的全军普外科研究所接收的1000多例肠瘘病人,治愈率高达92.6%;手术的成功率为99.1%,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他编写肠外瘘一书,已经成为普外科医生必读的经典。他培养了任建安、赵允召、李维勤、李宁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后继者。 我在南总8病室学习,是专门的肠瘘及腹腔感染专科,同时也是全军普外科研究所。这里的口号是“来到8病区就像到了您的家,这里不仅治疗您身体的伤痛,还会抚慰您受伤的心灵”。8病室几乎都是来之全国各地的疑难重症患者,部分来自于国外。我在这里主要学习了大量的肠瘘、胰腺炎、克罗恩病、放射性肠损伤、广泛腹腔粘连肠梗阻等疾病。肠瘘在这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实它除了包含有小肠瘘、结肠瘘之外
9、,还有胃瘘、胰瘘、食管瘘、子宫阴道瘘、尿瘘等。我系统性学习他们对该类患者的各个阶段各个难关的处理,如出血、感染、脏器功能紊乱、内稳态失衡以及营养不良等等。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来自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的马姓患者,因胆道手术后继发了十二指肠瘘,不远千里辗转来到南京军区总医院。患者家属及原手术医生来院后不停说着“请你们救救患者啊,他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入院时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有大量黄褐色渗液,腰背部可见引流管3根,其内有黄色脓液引出,腰背部大量溃烂面,直至会阴部。入院时生命体征紊乱,命悬一线。入院后诊断为“十二指肠瘘;腹腔感染;贫血;营养不良;胆道术后”。入院后立即置“黎氏管”多腔隙引流,启动肠内及
10、肠外营养,实施引流液过滤后回输入远端消化道,同时积极补充蛋白及抗炎支持治疗。一周后患者转危为安,三月后实施了确定性手术,痊愈出院。 在黎介寿院士的带领下,科室纪律严明,多年来有着良好的工作习惯。这里实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坚持三级医师早八点及晚八点查房制。随时发现住院患者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处理。这里的医师必须具备重症患者抢救的基本知识,如科室走廊备有6台呼吸机,随时给呼吸衰竭患者使用,备用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包,备有床旁B超机、心电图机,以及各种正压负压吸引装置,各级医师均能熟练掌握运用。在肠瘘病人的处理上,采用生长激素与生长抑素序贯疗法,结合各类繁复的引流技术,同时
11、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的置入,综合管理,疗效显著。工作之余,科室医生往往专注于科研论文的写作与教学,晚八点查房后加班到凌晨1点左右是常事。正如黎院士教导我们:“外科医师要做到三会:会治病,会科研,会讲课”,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大道理。对于我们进修人员,他提出了“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的十二字方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科室里面放手让我操作,使我亲自操作并掌握了腹腔深部引流管的放置、肠瘘患者远端可利用肠道的寻找、鼻空肠管的放置、肠内营养的合理配置、严重腹腔感染的控制、各类肠瘘的手术时机的把握等等。 在南总的学习因为医院的三甲评审以及医院普外科专业的重新配置安排,我被迫中断学习并返院。学习时间虽
12、然短暂,但收获满满,我非常珍惜在南总的学习时光。这里的学术气氛感染了我,这里的良好学习风气影响了我,这里的创新精神激励着我。我将这里优秀的东西带回州医院,运用我所学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回院后的第一月成功救治一例27公斤的十二指肠瘘患者,后续不断有胃瘘、小肠瘘及结肠瘘患者从我院普外科治愈出院。我在去年底加入了湖南省普外科学会肠瘘学组并成为首届委员。以后我将在肠瘘及腹腔感染专业的道路上更加努力,不断前进!【篇三】XX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我国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专业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以郭卫、杨荣利、汤小东为首的著名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队伍
13、,尤其在复杂、高难度的脊柱、骨盆和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本人有幸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开始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感受颇深。中心现拥有西直门院区、白塔寺院区、海淀院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四个骨肿瘤临床病区和一个骨肿瘤研究重点实验室,共计床位200余张。其中西直门院区主要负责三、四级手术,其它病区主要负责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如术前术后放化疗等,同时还负责部分一二级手术,便于床位周转及患者就医。该科室每周三举行一次全科病例讨论,每月组织硕博研究生及住院规培医师专项学习。中心主持并参与每月一次的北京市骨肿瘤及相关专业多学科会诊,目前已坚持了15年。骨肿瘤研究室在国内
14、首先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多种良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展开多元化的系统研究,拥有国内最大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组织库,实行专人负责制,除了专业的基础科研人员外,还配备了专业技术员二名,分别负责手术室标本采集及临床资料收集。骨肿瘤研究室科研硕果累累,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承担多项卫生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本人此次有幸跟随著名骨肿瘤专家杨荣利教授,系统地学习了骨肿瘤尤其是脊柱肿瘤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在进修期间参与了科室具体病人管理、门诊、值班、手术等日常诊疗工作,共参与手术300余台,被评为优秀进修医师,圆满完成了进修计划。脊柱肿瘤外科治疗的
15、最高目标是彻底切除局部病灶、控制或避免局部复发,使患者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及长久的正常生存。根据不同性质的肿瘤和不同的个体情况确定治疗目标,根据该目标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只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如何系统化标准化治疗脊柱肿瘤成为此次进修学习的主要内容。目前脊柱肿瘤外科技术发展迅猛,个人体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术前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相结合的精确诊断,明确肿瘤性质,确定临床分期,为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2.新辅助化疗、基因检测技术、抗肿瘤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索拉非尼、迪诺单抗、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的临床应用,可部分有效地减缓肿瘤进展、为手术切除乃至肿瘤治愈提供了可能
16、性。3.围手术期出血控制技术的完善,包括术前介入栓塞、术中供应血管处理、术后局部切口压迫包扎等,为保证良好的手术视野,确保完整的肿瘤切除边界,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提供支持。4.脊柱肿瘤手术技术的规范化合理化。脊柱肿瘤外科强调第一次手术的重要性,即one shot surgery,一般来说:根治性切除是每一位脊柱外科医生的理想,但实际工作中脊柱毗邻重要血管神经组织,往往达不到彻底切除,只能做到包膜外经瘤的广泛切除(intralesional extracompartment excision),而根治性手术仅见于瘤体较小且局限于椎体内的病例。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
17、ondylectomy,TES)为分块切除肿瘤,国内目前流行的为日本人Tomita的TES术式,即胸腰椎肿瘤在椎弓根处分为前后二块切除,同时配合术中辅助化疗减少种植术后辅助放疗,以减少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5.各种新设备新材料新器械的临床使用:高倍手术显微镜、超声骨刀、肿瘤射频消融器,止血电极从单极、双极发展至滴水双极、四极电凝等器械改进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保障。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完成世界首例人工定制全骶骨置换治疗骶骨恶性肿瘤;北医三院刘忠军教授完成世界首例人工定制枢椎治疗寰枢椎恶性肿瘤;上海长征医院肖建如教授完成世界首例钛合金6节椎体钢板一体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生 进修 学习心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