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人的遭遇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个人的遭遇教学目标: 1、 了解肖洛霍夫的相关知识。2、 品味小说语言,加强对人物形象的把握。3、 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4、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课时:1 时间:12月17日教学内容: 导语一:提到战争,有的人想到的是血肉横飞、哀鸿遍野,有的人想到的是驰骋疆场,杀敌立功。对于战争我们仅仅是个看客,最有发言权的还是那些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去感受那血雨腥风的时代。导语二:有一首题为“和平与战争”的诗歌这样写道:“当第一枪打响的时候,和平就没有了,人类的牺
2、牲就开始了。人们将失去可爱的家园,失去亲爱的祖国,失去朋友和亲人-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女儿失去母亲青翠的树林焦黑了,彩色的农田荒芜了,凄惨的哭喊声代替了愉悦的歌声,轰鸣的炮火替代了朗朗读书声-世界变成人间地狱,人类的悲伤啊,被无限制的放大,人类的苦难啊,如深海”今天我们跟随肖霍洛夫去感受战争带给他的残酷。 一、关于作者1、作者简介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
3、贝尔文学奖。 本文发表于1956年,当时卫国战争结束已经10年,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根据他讲述的不幸遭遇,构思成小说。小说节选部分写了索科洛夫从战俘营逃回后的经历。2、基础积累邂逅( ) 狙击( ) 瓦砾( ) 嗜好( )狼吞虎咽( ) 胳肢窝( ) 刹那间( ) 柏林( )咽喉( ) 胳肢( ) 松柏( ) 柏油( )哽咽( ) 胳臂( ) 刹车( ) 黄柏( )呜咽( ) 胳膊( )栩栩如生:无济于事:不知所以:二、课文探讨 解题:一个人的遭遇 1、 一个人指的是谁? 是怎样的一个人? 索科洛夫(凡尼亚)参加二战的军人 2、他有怎样的遭遇? 索科洛夫 上了前线 -战
4、争刚爆发,木工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线 被俘受尽折磨 -在战争中,他走过了一条苦难的艰巨道路:他被俘过;在集中营里做过受尽折磨的苦工; 逃出集中营 “激动极了”。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一方面挨打,另一方面要挨饿;说明战争能给人的肉体上带来痛苦,反衬出战争的灾难和罪恶。 妻女被炸死 从索科洛夫由激动、兴奋到极度悲痛这样的心理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战争对于人的精神伤害,说明战争的罪恶和残酷。 儿子牺牲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失去所有的亲人更为痛苦的事呢!这样的一种悲痛欲绝的心理正是由于战争造成的! 得到一个新的儿子 3、体会情感变化转折 战争被俘(痛苦)-带人逃回(惊喜) 家毁妻亡(痛苦)-儿子幸免(惊喜
5、) 妻死家亡(痛苦)-儿有出息(惊喜) 儿死沙场(痛苦)-又得新儿(惊喜) 日念亡人(痛苦) 4、请学生谈对此的感受,揭示主题 控诉战争的罪恶,战争对人的摧残 文中提到另外一个人的作用 5、如何描写这个小孩 凡尼亚【明确】分别从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 外貌“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得要命,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语言“走到哪儿,睡到哪儿。”爸爸“在前线牺牲了”,“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 (凡尼亚成了流浪儿!) 动作“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他用两只小手勾住我的脖
6、子。一直没有松开。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贴在我那没有刮过的腮帮上,好象粘住了一样。” (凡尼亚的动作近似疯狂,可以看出他对于亲情和父爱的渴望,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6、希特勒入侵苏联,给全体苏联人民造成的灾难是无法描述的 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 不是。不是一个人,而是战争中的所有人都受害,受摧残苏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 其实,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人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7、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
7、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读懂了索科海味人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才的悲悯之心。 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 “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 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 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三、小结 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个读者,小说在苏联广播时就令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泪眼模糊;它传到我国后,也使多少人泪飞如雨,译者也是噙着眼泪翻译它的。读完全文后,你觉得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看看当今的世界,仍然有地方战火纷飞,仍然有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仍然有人还在参拜二次大战中的战犯。为了索科洛夫们的遭遇不再重演,为了凡尼亚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爱好和平的人不再为战争而流泪,让我们为和平而祈祷吧! 启示 珍爱和平,珍爱生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