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19张).ppt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19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19张).ppt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文莱,一、郑和下西洋,条件(1)经济: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2)技术: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配备了航海图和罗盘针);天文、历史、地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3)郑和本人的航海经验和勇于开拓的精神,概况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特点规模大;航行范围广;到达国家多;航行时间长,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开创了西
2、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泰国的三宝塔寺印尼三宝庙,1、倭寇指什么?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寇横行严重?3、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沿海人民称他们为“倭寇”。,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中国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时称“倭患”,二、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二、戚继光抗倭,、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利。、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据
3、说,戚继光当年在南方抗倭时,为了保持警觉,夜间也派出士兵沿海警戒,若发现敌情,及时报警。但夜间敌我分辨不清,怎么办呢?戚继光规定了口令。警戒的士兵都带着竹哨,如果发现人影,要立刻端枪跨步,嘴里喊:“哨起!”意思是警哨要响起。对方若是自己人,要立刻停止行走,双手下垂站正,嘴里喊:“立正。”意思是他立刻站正了。如果不这样做,就会被认为是倭寇,警哨要真的响起。后来,几经演变,“稍息”、“立正”竟成了军队队列练习的正规口令,沿用至今,只是在口令的语音和意思上有了些变化。,戚继光,12人鸳鸯阵图,矛与盾,长与短相结合,灵活机动,福建,广东,第一阶段:年,台州之战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地区倭患,第二阶段:前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19张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下册 15 明朝 对外 关系 课件 1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