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十大魔法——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docx
《会计十大魔法——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十大魔法——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十大魔法飞草2003年12月7日晚央视“对话”现场,招商局集团董事长秦晓对国资委李毅中副主任及现场嘉宾公开宣称:“我这两天在北京开会,我公司的那些领导给我打电话,问我今年利润是做成17亿还是18亿呢,还是20亿呢?我说你等我回去看看国资委的考核条例我再给你定。”会计改革这么多年了,怎么还会有这种“书记利润,厂长成本”发生?而且以前这种事情是“偷偷摸摸”的,现在倒好“广而告之”了。如果会计利润是如此容易操纵,国资委对大企业基于业绩的考核目标岂不落空,上市公司业绩报告还有多少含金量可言?笔者认为当前会计存在十大魔法,导致会计核算变得弹性十足会计核算就象一个小孩的气球,一个公司可以随意使自己使盈
2、余或资产变大或变小。会计政策判断和选择的“点”与“区域” 该表来自黄文锋:论会计选择行为存在的根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07本文用来与十大魔法涵盖内容对比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具体项目需要判断和选择的“点”与“区域”本文是否涉及1、资产、负债的未来观利益和义务的未来特征涉及2、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产性支出期间的估计涉及3、实质重于形式交易业务的经济实质涉及4、应计制分摊、跨期、递延及配比涉及5、备选方法价值流程涉及6、资产减值减值程度涉及7、销售收入的确认和计量销售风险转移的实际情况涉及8、计量属性多种计量属性的经济特征涉及9、长期投资的成本法和权益法持有比例和实际情况不涉及10、建造收入完工程度等
3、因素涉及11、或有事项很可能、可能、很少可能的概率涉及12、表内表外项目是否符合报表项目的经济实质涉及13、会计变更、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环境变化和交易的实质涉及14、经常收益与非经常收益交易的实质涉及15、库藏股票的会计处理成本法和面值法的选择不涉及16、持有利得会计处理进入收益表或在表外披露的条件涉及17、合并报表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以及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涉及18、外币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功能货币的选择不涉及19、商誉计量和摊销方法涉及20、递延项目业务的实质涉及21、研究开发费用是否符合资产的条件一般作为支出,若符合规定可列为资产(如国际会计准则和会第32号征求意见稿)涉及22、借款费用资本
4、化资本化时点的条件涉及23、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是否满足权益法的条件涉及24、关联方交易交易实质和交易价格涉及25、债务重组重组条件及价格涉及26、非货币交易交易实质和交易价格涉及27、待摊费用摊销金额和期间涉及28、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市价的确定涉及一、收入确认收入确认在理论上是一个时点,实务上却是一个时期,这给企业管理当局操纵利润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通过交易安排,可以人为创造销售收入;除此之外,现在许多收入是打包的,“包”里既有销售收入,又有劳务收入,可能还有使用权收入,这些收入确认的时点是不一样的,施乐主要舞弊手法就是操纵“捆绑”收入的分摊,它的“捆绑”收入中包括销售收入、融
5、资收入和维护收入,施乐从1995年开始通过武断确定融资权益回报率人为压低融资收入、高估毛利率人为提高销售收入及利用租赁价格调增和展期等手法提前确认复印机销售收入。这种手法在我国的软件企业中应该是存在的,软件行业提供的系统集成等业务也是一种“捆绑”收入,至少有硬件销售和软件服务两块,由于销售收入一般是即期确认,而服务收入是递延确认,而一些软件公司可能即期将所有的收入都确认了,这就有可能导致提前确认收入。收入的伎俩除了提前和推迟确认之外,还有两种手法值得警惕:一是三角交易,这种手法最简单就是互相交易,你买我的产品(劳务),我也买你的劳务(产品),彼此虚增资产和收益,这些伎俩最适用场所是一方是提供劳
6、务,另外一方是提供商品,当然由于直接对敲容易引起审计师怀疑,最好是经过桥梁公司,A卖B,B卖给C,C再卖给A,不且是商品或劳务可以通过三角交易完成虚增资产、虚增收入的目的,股权、除商品外其它资产也可以通过这种三角交易完成自我增值,如上市公司子公司A将旗下一子公司股权转让给B,B又将该公司股权转让给C,而C又是上市公司另外一家子公司,通过这种交易,子公司A就可以确认巨额的投资收益,从而可以轻松绕过成本法不能象权益法一样根据被投资公司净资产变动确认投资收益的缺陷,2002年福日股份被迫调回投资收益2821万元,理由是其持有被投资公司9.5%股权不适用权益法,如果当时及早操作,有可能可以通过三角交易
7、成功确认所需要的收益,当然股权转让也是有限制的,特别是国有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受到一定限制,福日股份想通过股份迂回转让方式确认投资收益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被投资企业当年改组为股份公司,股东不能变更的情况下,利用此手法只有提前将所持中华映管的股权交由投资公司持有,再由投资公司出面完成股权迂回转让。正因为此,很多上市公司都成立了投资公司,投资公司的成立为三角交易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二是填塞分销渠道,这种手法也非常常用,大部分商品都要通过分销商才到最终用户头上,生产商或批发商为了增加销售收入,不管分销商的实际需要,提前数月发贷并确认收入,导致分销商手头存货严重积压,博士伦、阳光电器及百时美施
8、贵宝都曾用过这样的伎俩,这种伎俩非常隐蔽,分销商之所以接受超过需要的存货主要是生商或批发商采取各种促销手法导致,如可以退货、回扣点增加、货款回笼延迟以及虚假提价等导致分销商囤货奇居,这种促销手法往往导致生产商或批发商销售额在月度之间大起大落,独立审计师应从销售额月度间波动发现此类舞弊.美国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涉嫌财务问题的公司中,有50%涉嫌收入确认问题,所以,收入确认是审计的重中之重,对收入的审计,美国新舞弊审计准则规定了“有错推定”假设,也就是要求审计师要取得充分证据证明客户的收入不存在虚构、隐瞒以及提前、推迟确认等情况。美国财务研究分析中心(CFRA)总裁霍华德施利特概括了美国上市公司七
9、大骗术及三十种手段 美霍华德施利特:财务骗术美吴谦立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1月版,其中有四大骗术及十七种手段与收入确认有关,包括过早地记录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记录伪造收入、使用一次性所得抬高收入以及把现在的收入转移到未来等四大骗术,这四大骗术具体又包括以下手段:l 记录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1. 在未来服务尚未提供时,记录收入2. 在货物发出前或客户无条件接受前,记录收入3. 在客户还没有义务支付货款时,记录收入4. 向附属单位出售产品5. 给予客户某种回扣作为补偿6. 重复计算收入l 记录伪造收入1. 记录缺乏实际经济意义的收入2. 将出借交易所得现金计为收入3. 将投资所得计为收入
10、4. 将供货商以未来继续购买为条件的折扣计为收入5. 将公司合并前不适当扣留的收入释放出来作为新公司的收入l 使用一次性所得抬高收入1. 通过出售低价资产增加利润2. 把投资所得作为收入的一部分3. 把投资所得作为营业费用的减少来报告4. 通过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栏目的重新归类制造收入l 使用一次性所得抬高收入1. 建立准备金然后在未来某个时期释放,充作收入2. 在公司兼并完成前夕,不正当地扣留收入二、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会计上将支出按受益期的不同,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直接进入当期损益,资本性支出形成长期资产,也就是俗称的“资本化”开支,尽管从理论上是从受益期限长同可以划分清楚
11、,但实务中,仅从受益期限来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是不现实的,因为它还得服从“重要性”原则和“配比”原则及“稳健性”原则的修正,按照会计理论,如果没有对应可靠的收入配比,支出就要直接进入当期损益,这可能是研发支出、广告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的理论依据,但事实上,广告与研发费用具有滞后效应和长期效应,所以美国会计准则允许在一定条件下这两者也是可以资本化的,但这样一来就乱了,我们已分不清楚哪些广告和研发费用要资本化和哪些不需要,美国在线曾一度将广告费用作为“递延订户获取成本”,因此导致美国在线1994年至1996年虚盈实亏,SEC后来对此会计处理提出提出指控,由于美国在线将广告费用资本化导致以后年度
12、推销稀释其利润的压力非常大,美国在线于是顺水推舟,在交了350万元罚款与SEC达成和解之后,一次性注销3.85亿元资本化的广告费用。但世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20亿美元的线路租赁费用资本化,尽管财务总监力劝审计委员会以计提巨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将这20亿泡沫固定资产冲掉,但审计委员会仍然向SEC报告了这一情况,最终导致继安然之后美国证券市场又一惊天丑闻,当然笔者在此要特别指出的是,安然与世通的崩塌表面上是由会计丑闻直接导致,实际上崩塌根本原因是经营失败,如果一个企业经营很好至少资金流不断裂,会计丑闻是很难击倒他的,如施乐、百时美施贵宝等,迄今仍然是美国最好的公司的代表。美国上市公司除了在研发
13、支出及广告支出作文章外,还在其它一些支出上作文章,如世通就是把线路成本资本化,世通的高管人员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SEC和司法部已查实的这类造假金额高达38.52亿美元;而美国废物管理公司则把诸如维护、整修以及利息这些成本作为厂房设备转移到资产负债表中,然后把这些成本在长达40年的时期内折旧,拒绝冲销已经放弃了的或已经减值了的废物填埋地的开发成本,等等。各项会计程序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当期的经营成本,从而增加当期的经营性收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安然、世通、废物处理公司的审计师都是安达信(A
14、A),最后都发现有一个共同规律是安达信不但从这些公司收取了巨额的审计费用,还收取了巨额的咨询费用。我国2001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长期资产确认实行更稳健原则,基本上取消了“递延费用”、“长期待推资产”的核算,如开办费、待处理财产损益等直接进入当期损益,对这些大家争议不大,争议最大的就是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则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作出有条件资本化规定:对于已确认的不动产、厂场和设备所发生的相关后续支出,如果由此而可能流入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估计的绩效标准,则应增加这些资产的账面金额,此外其它的任何后续支出都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而
15、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既不预提也不摊销,在发生时直接进入当期损益,其会计处理与广告费、研发费本质是一致的,对此规定,航空公司首先坚决说“不”,因为此举对航空公司损益影响重大,航空公司的维修成本占了其营运成本的一个大头,一个发动机可以使用几年,但按现行规定直接进入当期损益,严重违反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不但是航空公司,其它企业同样也存在这种情况,当然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只是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一个典型的例子罢了,实务中还有太多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例子,就是同一个专家,他可能也说不清楚这个支出到底是费用性支出还是资本性支出。但与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会计准则相比,我国会计准则
16、在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规定比较死,从而有效遏制了企业混淆这两类支出的界限,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在广告支出、研发支出、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后续支出不是一刀切,也就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这些支出是可以资本化的,但我国将这些支出全部费用化,没有任何例外事项。比如,最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信息公告第7号对路桥进行巨额改造作出费用化的解释,其根据就是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而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不是这样规定的,它在原则上规定无形资产后续支出要费用化,但又规定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属例外,后续支出应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1)该支
17、出很可能使资产产生超过其原来预定的绩效水平的未来经济利益; (2)该支出可以可靠地计量和分摊至该资产。 如果按国际会计准则,则路桥进行巨额改造作出应该资本化。对于我国与国际惯例有差异的规定,是不是落伍或僵化呢?笔者认为不见得,美国会计准则在安然事件后作了反思,其中有一条就是有太多的例外事项,它引以自豪的第141号企业合并准则就是取消了权益联营法,只有购买法;这意味着以后准则的发展趋势很有可能是不允许当前广告、研发、利息、长期资产后续支出原则上“费用化”例外“资本化”的规定存在,因为正如企业会创造条件去迎合权益联营法一样,企业也可能创造条件去迎合资本化,导致企业大量的收益性支出资本化,事实上这么
18、多收益性支出资本化财务丑闻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资产减值2003年7月26日,证券市场周刊发表了会计魔方封面文章,文章称,在通过关联交易、债务重组等方式受限以后,一种更新的操纵利润手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合法地滥用。会计估计,会计链条上最具艺术的部分,正在变成上市公司手中的魔术巨额计提,秘密准备,各种版本的故事层出不穷。当T族公司庆幸保住上市资格,当秘密准备出奇制胜,当会计估计变成上市公司手中的魔术棒,市场健康的肌体正在受到损害。怕的是,这一切都披着合法合规的外衣。是政策出了问题?是监管不到位?是上市公司诚信岌岌可危?还是投资者没有辨别能力?由艺术到魔术仅一步之遥,当上市公司运用会计估计越
19、来越炉火纯青的时候,是非判断已经不那么简单了。这是国内权威媒体对会计妖魔化现象第一次提出比较系统的指控,指控的核心是滥用会计估计,主要内容是八项减值准备,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在实施资产减值会计时,主要问题是减值计提过度及不足现象,减值计提过度导致来年的回冲以及减值计提不足导致来年补提,这四种情况导致会计利润无法真实公允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该文记者归纳了四种滥用会计估计的主要手法(实际上滥用资产减值会计手法):一是巨额计提、休克疗法;二是该提未提,埋下隐患;三是大额冲回、超速成长;四是秘密准备、秘密武器,第一种手法及第四种手法都是过度计提,只是两种适用情形不一样,第一种手法俗称“大洗澡”,第四种
20、手法俗称“甜饼罐”,第一种手法针对亏损公司,第四种手法针对盈余公司,两种手法共同特点是过度计提留下秘密准备,只是前者通过过度亏损达到目标,后者是通过隐瞒利润达到目标。对此现象,且看记者对我们财政部会计司应副司长的采访,她是这么认为的:我们也很关注这一行为,但是由于计提减值准备其实属于会计估计范畴,如何判断公司在利用会计计提操纵利润,实在不好说,应唯总结说,在过去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也存在估计不准这一情况,此外,就会计估计这一特性而言,操纵利润的情况是难以遏制的。应唯还透露说,如果利用会计准备操纵利润的情况比较严重,他们可能会制定相应会计准则指南,但这类指南仅具有参考意义,不具有强制性。应唯呼吁有
21、关部门应该就会计法等相关法律中的上市、退市规则等有关条文进行修改,如对“三年盈利”的判定不应该只以利润一个指标为标准,利润指标只是反映经营成果的一个指标,该指标在会计分区的划分上可能存在估计上的不准确,不如采取国际惯例,以“综合收益表”来替代。“综合收益表”能解决问题吗,它只可能使问题变得更复杂!因为综合收益是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不但要确认已实现的收入和费用,还要确认未实现的利得与损失,打破了传统的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实现配比的收益决定原则,可想而知,综合收益比传统收益更具有弹性。最致命的是,中国资产减值会计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其无法对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中国会计标准 企业会计制度第二章
22、第五节规定了企业必须计提八项减值准备,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存货会计准则也规定了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了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收回金额时,必须计提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以资产使用价值与销售净价孰高为基础,这与国际会计准则是相一致的。但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同的是,中国规定长期资产应按单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而国际会计准则则根据是否能独立产生现金流分为单项资产和组合资产(现金产生单元)进行减值测试。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没有销售市价,只有使用价值,但是单项资产一般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这导致单项资产的使用价值无法计量,既无销售市价,又无使用价值,何来单项资产可收回金额?如果不能估计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根
23、据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则企业应确定资产所属的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中国资产减值会计只规定了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而没有就单项资产和现金产出单元减值准备的计量、确认和转回作出规定,就制度本身而言,在实务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某企业有一台486电脑,账面价值是4000元,销售市价是1000元,假设你是该企业的会计师或审计师,这么电脑是否要提减值准备,要提多少的减值准备?这个答案好象不难,不能直接根据销售市价的多少决定计提多少减值准备,还要看这台电脑的使用价值是多少,可是谁知道这台电脑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制度定义,是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魔法 资本 支出 收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