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寒潮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含解析中图版2.doc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寒潮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含解析中图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4寒潮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含解析中图版2.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十四)(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如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B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C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增强D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2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B秋末和初春发生的频次低,但是强度比较大,因此对农业生产危害大C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生产的减产一定比较严重D东北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小于南方1B2.D第1题,根据图中温度距平和寒潮频次曲线看,二者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
2、低,寒潮频次应越高。第2题,影响我国的寒潮冬季频次最高,但北方农作物不生长,危害轻,而秋、春季节农作物仍在生长,因而危害最大,也进一步说明农业减产的轻重主要与寒潮发生的季节和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否得力有关。东北地区冬半年农作物不生长,而南方初冬、冬末农作物还在生长,受寒潮危害较重。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如图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关于我国涝渍灾害分布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B分布在地势较高处C河流两侧地区分布面积较大D与蒸发量大有关系4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中,不正确的是()A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B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C人口稠
3、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D土地盐碱化严重,引发涝渍3C4.D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但第二级阶梯上黄河流域也有分布。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处。河流两侧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形成大面积的涝渍分布区。涝渍发生地区蒸发相对较小。第4题,涝渍与土地盐碱化无关。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量。“消耗”是指某流
4、域中现有的地下、地表水体因为蒸发、汇入其他流域或大海,或者用于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57题。5“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A江苏B山西C北京 D海南6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有()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A BC D7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有()跨流域调
5、水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A BC D5C6.A7.C第5题,“灰水足迹”比重越大,说明污染越重。从图中可见,北京“灰水足迹”比重大,污染重。第6题,图中显示“绿水足迹”海南远大于新疆,说明海南农业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远大于新疆,主要是因为海南年降水量大、气温高;海南面积远小于新疆,耕地海南也比新疆少;新疆主要发展绿洲农业,不可能种植耗水量大的品种。第7题,跨流域调水和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入海量不能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而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可以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如图为我国某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课后 限时 集训 14 寒潮 水资源 人类 生存 发展 意义 解析 图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