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3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五章第3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第3节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第3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例1】如下图,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 【答案】h5R【详解】设物块在圆形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得mgh2mgR1/2 mv2 物块在最高点受的力为重力mg、轨道的压力N。重力与压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 物块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N0 由式得 由式得 按题的要求,N5mg,
2、由式得 由式得h5R h的取值范围是2. 5Rh5R【例2】 (菏泽模拟)(20分)如下图,斜面轨道AB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53,BD为半径R4 m的圆弧形轨道,且B点与D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在B点,斜面轨道AB与圆弧形轨道BD相切,整个轨道处于竖直平面内且处处光滑,在A点处有一质量m1 kg的小球由静止下滑,经过B、C两点后从D点斜抛出去,最后落在地面上的S点时的速度大小vS8 m/s,A点距地面的高度H10 m,B点距地面的高度h5 m,设以MDN为分界线,其左边为一阻力场区域,右边为真空区域,g取10 m/s2, cos530.6,求:(1)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多大?(2)小球经过圆弧轨道
3、最低处C点时受到的支持力为多大?(3)小球从D点抛出后,受到的阻力Ff与其瞬时速度方向始终相反,求小球从D点至S点的过程中阻力所做的功.【答案】(1)10 m/s (2)43 N (3)68 J【详解】(1)设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B,由机械能守恒得:mg(Hh)= 0(3分)解得:vB=10 m/s(2分)(2)设小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vC,受到的支持力为FN.由B点到C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3分)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 (3分)解得:FN=43 N(2分)(3)设小球由D点到S点的过程中阻力做功为W,那么由动能定理得:mgh+W= (4分)而且vD=vB=10 m
4、/s(1分)解得:W=68 J(2分)【稳固练习】1新课标全国卷T16一蹦极运发动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发动可视为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运发动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 蹦极过程中,运发动、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答案】选A、B、C。【详解】运发动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故A正确。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向上,位移向下,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故B正确。选取运
5、发动、地球和蹦绳为一系统,在蹦极过程中,只有重力和系统内弹力做功,这个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重力势能改变的表达式为Ep=mgh,由于h是绝对的与选取的重力势能参考零点无关,故D错。2.大纲版全国T2626.装甲车和战舰采用多层钢板比采用同样质量的单层钢板更能抵御穿甲弹的射击。通过对一下简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粗略说明其原因。质量为2m、厚度为2d的钢板静止在水平光滑桌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速度垂直射向该钢板,刚好能将钢板射穿。现把钢板分成厚度均为d、质量均为m的相同两块,间隔一段距离水平放置,如下图。假设子弹以相同的速度垂直射向第一块钢板,穿出后再射向第二块钢板,求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的深度
6、。设子弹在钢板中受到的阻力为恒力,且两块钢板不会发生碰撞不计重力影响。【详解】设子弹初速度为,射入厚为的钢板后,最终的共同速度为,根据动量守恒解得动能损失分成两块钢板之后,设子弹打穿第一块时两者的速度分别是和,根据动量守恒子弹在钢板中所受的阻力为恒力,射穿第一块钢板的动能损失为,根据能量守恒,联立,考虑到必须大于,得设子弹射入第二块钢板并留在其中后两者的共同速度为,根据动量守恒动能损失联立,得因为子弹在钢板中所受的阻力为恒力,由式,得射入第二块钢版的深度3.高考T24如下图,质量M=2kg的滑块套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质量m=1kg的小球通过长L=的轻质细杆与滑块上的光滑轴O连接,小球和轻杆可在
7、竖直平面内绕O轴自由转动,开始轻杆处于水平状态,现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4 m/s,g取10。1假设锁定滑块,试求小球通过最高点P时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2假设解除对滑块的锁定,试求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在满足2的条件下,试求小球击中滑块右侧轨道位置点与小球起始位置点间的距离。【详解】设小球能通过最高点,且此时的速度为v1,在上升过程中,因只有重力做功,小球的机械能守恒,那么 设小球到达最高点时,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F,方向向下,那么小球受到的拉力和重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 由式,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2假设解除锁定,设小球通过
8、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2,此时滑块的速度为V 。小球和滑块起始状态沿在水平方向初速度均为零,在上升过程中,因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右方向为正方向,有 在上升过程中,因只有重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那么 ,由式得。3设小球击中滑块右侧轨道的位置点与小球起始位置点间的距离为s1,滑块向左移动的距离为s2。任意时刻小球的水平速度大小为v3,滑块的速度大小为V。由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得 将式两边同乘以,得 ,因式对任意时刻附近的微小间隔都成立,累积相加后,有 ,又 ,由式,得m答案:12N,方向竖直向上 2 3 m4.高考T22如下图,长度为的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
9、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的大小可以忽略。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小球保持静止,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图,并求力F的大小; 由图示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小球,求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及轻绳对小球的拉力。不计空气阻力。【答案】 ;,方向竖直向上【详解】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平衡条件,所以拉力大小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通过最低点时速度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得通过最低点时拉力,方向竖直向上5.理综T10如下图,圆管构成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半径为R,MN为直径且与水平面垂直,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A以某一速度冲进轨道,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M时与静止于该处的质量与A相同的
10、小球B发生碰撞,碰后两球粘在一起飞出轨道,落地点距N为2R,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圆管内径,空气阻力及各处摩擦均不计,求粘合后的两球从飞出轨道到落地的时间t;小球A冲进轨道时速度v的大小。【答案】 【详解】粘合后的小球A和小球B,飞出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有 - 解得: - 设球A的质量为m,碰撞前速度大小为,把求A冲进轨道最点处的重力势能定为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 - 设碰撞后粘在一起的两球的速度为,由动量守恒定律知: - 飞出轨道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有 - 3分 联立几式可得: - 6.理综T21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
11、,其下半部AB是一长为2R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管内有一原长为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后锁定,在弹簧上端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重力加速度为g。求: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地面与水面相距1.5R,假设使该投饵管绕AB管的中轴线在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到m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
12、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是多少?【答案】1 (2) 3mgR 3【详解】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提供那么由得(2)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鱼饵的机械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联立方程解得Ep=3mgR(3) 鱼饵离开管口C作平抛运动,那么有 联立方程解得当鱼饵质量为时,设其到达管口的速度为v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解得同理有 联立方程解得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 7.卷14.伽利略曾设计如下图的一个实验,将摆球拉至M点放开,摆球会到达同一水平高度上的N点。如果在E或F处钉子,摆球将沿不同的圆弧到达同一高度的对应点;反过来,如果让摆球从这些点下落,它同样会到达原水
13、平高度上的M点。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或弧线下滑时,其末速度的大小 答案:C解析:伽利略的理想西面和摆球实验,斜面上的小球和摆线上的小球好似“记得起自己的起始高度,实质是动能与势能的转化过程中,总能量不变。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或弧线下滑时,高度越高,初始的势能越大转化后的末动能也就越大,速度越大。选项C正确。8.卷17、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
14、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那么 A.时刻小球动能最大B. 时刻小球动能最大C. 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D. 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答案】C【解析】小球在接触弹簧之前做自由落体。碰到弹簧后先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0,即重力等于弹簧弹力时速度到达最大值,而后往下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与弹簧接触的整个下降过程,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上升过程恰好与下降过程互逆。由乙图可知t1时刻开始接触弹簧;t2时刻弹力最大,小球处在最低点,动能最小;t3时刻小球往上运动恰好要离开弹簧;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先加速
15、后减速,动能先增加后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9.卷24.(20分)如图,ABD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为半径R=103V/m。一不带电的绝缘小球甲,以速度10-2kg10-5C,g取10m/s2。(水平轨道足够长,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1 甲乙两球碰撞后,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D,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2在满足(1)的条件下。求的甲的速度0;3假设甲仍以速度0向右运动,增大甲的质量,保持乙的质量不变,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答案:1 2 3解析:1在乙恰好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的情况下,设乙
16、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乙离开D点到达水平轨道的时间为t,乙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那么 联立得: 2设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联立得: 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得: 3设甲的质量为M,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0 11联立1011得: 12由12和,可得: 13设乙球过D点的速度为,由动能定理得 14联立1314得: 15设乙在水平轨道上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那么有 16联立1516得:10.全国卷224.(15)如图,MNP 为整直面内一固定轨道,其圆弧段MN与水平段NP相切于N、P端固定一竖直挡板。M相对于N的高度为h,N
17、P长度为s.一木块自M端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挡板发生一次完全弹性碰撞后停止在水平轨道上某处。假设在MN段的摩擦可忽略不计,物块与NP段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求物块停止的地方与N点距离的可能值。【答案】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的距离可能为或【解析】根据功能原理,在物块从开始下滑到停止在水平轨道上的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的减少与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功的数值相等。 设物块的质量为m,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总路程为s,那么 连立化简得 第一种可能是:物块与弹性挡板碰撞后,在N前停止,那么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的距离为 第一种可能是:物块与弹性挡板碰撞后,可再一次滑上光滑圆弧轨道,滑下后在水平轨道上停止,那么物块
18、停止的位置距N的距离为 所以物块停止的位置距N的距离可能为或。11.物理30.10分如图,ABC和ABD为两个光滑固定轨道,A、B、E在同一水平面,C、D、E在同一竖直线上,D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C点高度为2h,一滑块从A点以初速度分别沿两轨道滑行到C或D处后水平抛出。1求滑块落到水平面时,落点与E点间的距离和.2为实现,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1根据机械能守恒,根据平抛运动规律:, ,综合得,2为实现,即,得但滑块从A点以初速度分别沿两轨道滑行到C或D处后水平抛出,要求,所以。此题考查根据机械能守恒和平抛运动规律以及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难度:难。12.卷14. (16分)在游乐节目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机械能 守恒定律 及其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