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与反思 张红江 一、单元内容及其单元教学价值分析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学习历史必修三的起点与基础,是在学习了政治、经济文明历程基础上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进一步认识历史、社会与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国情的必需。学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正确理解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明确我们的发展任务和责任,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传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本单元在整个的历史必修学习内容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横向看一:是与必
2、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正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状况的要求与反映;从横向看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古希腊的哲学、古希腊人文主义相映成趣,相映生辉。只有用全面、辨证、发展的观点对其进行准确分析、科学借鉴,才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及其影响”,才能认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才能够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学习与继承的关系。 从纵向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首先是中国传统思想的融合、整合,再就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核心,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的思想成果的总和,人类中华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在历史的每个时期
3、,社会发展的每个方面,直至现在都渗透与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是非曲折也是我们民族历史发展的真实反映,我们不能无视历史,自然也就不能无视历史主流思想文化。历史在发展,思想自然也在往前走。如何对待传统主流思想文化,也就是如何对待历史。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中国近现代思想的发展演变”进一步认识我们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变化,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从整个教学程序上看,本案例是整体模块教学设计之下的“主题单元”教学设计环节,是对整体的必修三“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宏观设计的细化和可行性、可操作性设计,是日常课时教学的统领。 二目标设计 (1)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分析思想变革与思想争鸣的历
4、史必然性,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3)比较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主张,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揭示其本质,并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2)探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理解思想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概括中国传统思想的特点并能够分析其产生原因和辨证地分析评价,学会尊重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学会理解和尊重各国的历史和文化。 目标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开始,也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灵魂。综合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注意: 首先是要能够准确全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何为“准确全面”?著名学者朱汉国
5、先生(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主编)特别强调要“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陈伟国先生对朱汉国先生的采访,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年1-2期,15页) 课程标准的宏观目标,是指高中学生在学完高中历史全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后,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所能达到的总要求。 课程标准的中观目标是指学生在学完某一学习模块后所要求达到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每一个学习模块后都有明确表述。如课程标准对历史III的学习目标表述为:“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
6、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课程标准的微观目标是指具体的内容标准,本学习主题的内容标准在课程标准中表述为: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我们平时教学设计时往往是局限在这
7、个具体的内容要求上,按照这个要求用5个课时分别完成的教学,而且实验教材基本上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内容标准编写为4-5课的内容(人教、岳麓、人民版均是如此)。如果是这样,我们知道是无法体现出新课程设计模块结构的特点和优势的。 本案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题下,“百家争鸣”、“汉代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儒学发展”学习内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是关联的、甚至是共通的,这就为个体内容的学习共同为主题整体学习目标的实现服务创造了条件。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促进学生发展,又为节省课时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本案例中的主题教学目标不是以某个时期为视角,而着眼于整体的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展演变的
8、共性和个性的角度设计的,同时也兼顾了这一主题在整个的必修三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与其他主题内容的关联(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代经济发展、西方思想发展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的关联)和拓展(近现代思想的突破与演变)。 案例设计为3个教学课时,摘要如下: 三教学策略与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自主阅读与思考 1阅读要点 (1)诸子百家思想 (2)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2思考要点 (1)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及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对历史发展的共同的影响。(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思想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 (3)如何看待儒家思想? 本教学设计的实施对象是全日制寄宿制的高中学生,全天的课程编排是紧张的
9、。同时考虑到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以及历史知识与学习基础方面的因素。因此作为学生学习本主题的开始,我们设计了一课时的自主阅读思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 阅读本主题的教材内容,把握住主题主干知识是本教学设计实施的开始,也是下一步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本课的预期效果: (1)把握本主题的主干知识,并通过回顾初中有关的历史知识,积累历史思考和历史分析的素材,形成本主题学习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感。 (2)启动初步的历史思考。实践证明,学生带着问题的阅读方向更明确,阅读效率更高。提出问题1、2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思想产生或变化的原因,或者在阅读历史背景时知道留意与思想发展有关的重要
10、信息,尽可能建立与必修一、二相关内容的联系。设计问题3的目的希望能够把学生在学习政治、经济内容时形成的辨证地、历史地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迁移过来,初步形成分析认识传统思想的思路。 第二课时:“诸子百家”的形成及意义以“情境体验”为核心的课时教学设计 一、预期目标: 1、体验诸子思想产生的历史情境。 2、掌握各主要学派思想要点并能够从当时时代背景出发分析评价,认识百家争鸣的意义。 3、通过角色体验激发学生自己的实际感受,促进学生个性化思想品格的形成。 4、认识思想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思想发展呈现出的复杂性、多样性,从思想发展角度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 二、实施步骤: 1、体验春秋战国时期的
11、历史情境(时代背景),感悟诸子思想的产生 片段一:情境体验:教师运用春秋战国形势图引导学生回顾必修一、必修二有关古代政治、经济发展史实,形成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状况的真切的、较全面的感受: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旧的土地制度逐渐解体,并逐渐形成新的制度;新的土地经营方式(小农经济)及工商业政策产生并推动了经济发展。 政治上:旧的政治体制(分封制)走向解体;国家陷入分裂、战争。 阶级关系上:旧的奴隶主政治经济特权在下降,新兴地主阶级上升;小农及小工商业者队伍在迅速壮大。 片段二:角色体验: (1)如果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平民,你有什么愿望、要求? (2)如果你作为该时期的国君,你将如何治理你的国家?
12、在“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在同样历史背景下,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也会有不同的思想主张”。 2、让学生自愿选择,成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或兵家的代言人,从而学生方面就形成了4-5个学习团队。 (1)按照学派分为4-5个小组,尝试阐述本学派主张并从实际历史发展情况说明理由(原因与目的)。 (2)展示与交流:各个小组分别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由其他同学或教师提问、质疑,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3)概括与总结:各学派的地位及影响。 (4)规律性总结:思想的作用以及地位取决于思想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是否关注国计民生,是体现民众意愿还是体现统治者意愿。 教学设计要首先关注两
13、个问题,一是教学素材特点,这影响着教学实施的形式;二是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即从这个教材内容出发要实现学生的哪些发展目标,这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决定因素。 从教学内容特点看,“百家争鸣”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横向的历史片段。在春秋战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反映各思想家、各学派、代表各利益阶层的各种思想主张,就是在春秋战国这个大舞台上活生生的表演,思想是他们对时代的思考,思想是他们对生活的向往与呼喊,思想是他们的政治抱负和历史责任感这是学生一个体验历史,理解思想,理解社会、理解人生的一个多么好的机会,我感觉“情境体验”与“角色体验”是这个学习内容最经典的教学设计,能够获得最大教育产出的教学设计。 从教学内容的教
14、育价值看,思想史的内容更能够将学生引向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从历史的角度体验分析思想家们的主张及作用,能够更直接地进行思维、思想、道德方面的沟通与教育。而“角色体验”则提供了一个学生走进思想家的时代,与思想家一起思考并一起努力、承担的真切情境,从而学会思考,学会承担社会责任。 第三课时: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以“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课时教学设计 预期目标: 1、通过对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探究,进一步认识西汉我们历史发展趋势及思想文化的演变;通过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及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认识思想演变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探究,认识从魏晋南
15、北朝到宋明时期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及思想演变的规律;通过对宋明理学的内涵及对后世影响的分析探究走进理学家的思想与精神世界,并有一个客观评价。 探究活动一:西汉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阅读材料: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三:“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矣。” 有研究者认为“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董仲舒所谓的儒家,是“霸、王道杂之”的儒家,是融合了各家各派思想的儒家。也正因为如此,儒家是吸取了各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