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录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31.1 认识三角形(1)31.1 认识三角形(2)61.2 定义与命题(1)81.2 定义与命题(2)101.3 证明(1)121.3 证明(2)141.4 全等三角形16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18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20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22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241.6 尺规作图26第2章 特殊三角形282.1 图形的轴对称282.2 等腰三角形30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322.3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34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62.5 逆命题和逆定理382.6 直角三角形(1)402.6 直角三
2、角形(2)422.7 探索勾股定理(1)442.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46第3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493.1 认识不等式493.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3.3 一元一次不等式(1)563.3 一元一次不等式(2)583.3 一元一次不等式(3)603.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2第4章 图形与坐标644.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644.2 平面直角坐标系(1)684.2 平面直角坐标系(2)714.3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形变换(1)744.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图形变换(2)76第五章 一次函数795.1 常量和变量795.2 认识函数(1)815.2 认识函数(2)865.3 一次函数(1)905
3、.3 一次函数(2)935.4 一次函数的图象(1)965.4 一次函数的图象(2)995.5 一次数函数的简单应用(1)1025.5 一次数函数的简单应用(2)106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 认识三角形(1)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三顶点、三边、三角,会正确地用三种语言表示它们2、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难点:灵活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自主先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提出以下问题:问题1:你在生活中见过不少三角形吧?请
4、举出实例;问题2:能谈谈你对三角形的了解吗?问题3:你知道三角形的定义吗?1、三角形定义及表示方法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以下内容:2、三角形按角分类; 三角形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即时练习:如图:1、图中有三个三角形,分别是_、_、_;.2、ABD的三边为:_、_、_;3、ADC的三角为:_、_、_;4、在ABC中,C的对边是_、BC的对角是_.5、若A=40,C=60,求ABC度数.6、已知ABC中,A:B:C=1:2:3试判断ABC的形状.3、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得到:b+ca, , 得到三角形如下性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长度比较大小?A
5、B-AC_BC, AC-BC_AB, AB-BC_AC由上面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_第三边二、典型例题:例1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首尾相接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 a=2.5cm,b=3cm ,c=5cm (2)e=6.3cm,f=6.3cm,g=12.6cm例2 有两根长度分别为3cm和8cm的木棒,用长度为4cm的第三根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1cm的木棒呢?长度为7cm的木棒呢?如果第三根木棒长为奇数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则摆成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三、巩固练习:1、(1)如图,点D在ABC中,写出图中所有三角形: ; (2)如图,线段BC
6、是 和 的边; (3)如图,ABD的3个内角是 ,三条边是 .2、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单位:cm)(1)1,3,3; (2)3,4,7; (3)5,9,13;(4)11,12,22; (5)14,15,30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_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_,这样的三角形有_个;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_,这样的三角形又有_个4、现有木棒4根,长度分别为12, 10, 8, 4, 选其中3根组成三角形,则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5、在ABC中,AB=6 cm,AC=8 c
7、m那么BC长的取值范围是_.四、拓展提高:1、如果三条线段的比是146 123 345 335那么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比有_种.2、 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cm,三角形的一边长6cm,求其他两边长.3、三角形的边长都是整数,并且唯一的最长边是6,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 ( )A. 3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4、已知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则化简|a+b-c|b-a-c|的结果是多少?5、如图,在ABC的边AB上截取AD=AC,连结CD,说明(1)2ADCD(2)说明BDBC的理由6.如图所示三条线段啊,a,b,c能组成三角形吗?你用什么方法判别的?参考答案:1、
8、2种2、第1种:6cm,8cm; 第2种:7cm,7cm3、C4、|a+b-c|b-a-c|=a+b-c-(a+c-b)=2b-2c5、(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6、利用长度1.1 认识三角形(2)学习目标1、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定义及画图。2、 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高线的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学习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高线的概念学习难点:例题的学习一、自主先学:1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 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 叫做三角形的 。一个三角形共有 条角平分线,它
9、们相交于 点。2已知如右图,AD是ABC的平分线,则 = = ,若BAC=80,则BAD= ,CAD= 。3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 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一个三角形共有 条中线,它们相交于 点。4已知如右图,AD是ABC中BC是的中线,则BD DC BC,SABD SADC SABC,若BC=8cm,则BD= ,CD= 。5高线的叙述:(右图) AD是ABC的 边上的高。 AD BC垂足为D = =90 6请在EFG中画出三个角的平分线,在HIJ中画出三条中线。你有什么发现?7在下面三个三角形中分别画出三条边上的高线。你有什么发现?二、典型例题:例 如图,在ABC中,AD是A
10、BC的高线,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60,C=40。求DAE的大小。三、巩固练习:1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B=30,C=40,则BAD= 度。2如图,是的平分线,你能算出,的度数吗?3已知ABC中,AC=5cm。中线AD把ABC分成两个小三角形,且ABD的周长比ADC的周长大2cm。你能求出AB的长吗?参考答案:1、55 2、64,64,64 3、7cm变式1:若将条件变为:“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周长的差是2cm”,你能求出AB的长吗?变式2:已知ABC中,AD是ABC的中线,AC=8cm,AB= 5cm,求ADC与ABD的周长差?四、拓展提高1、已知:ACB=90,
11、 CDAB,AB=13,BC=12,AC=5求:(1)ABC 的面积(2)CD长 2、如图,在ABC中,BD、CD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1)若ABC=60,ACB=50,求BDC的度数。(2)若A=60,求BDC的度数。(3)若A=,求BDC的度数(用的代数式表示)。参考答案:1、(1)30 (2) 2、(1)125 (2)120 (3)BDC =1.2 定义与命题(1)【学习目标】1.了解定义的含义,体会在生活中对一个名词或术语下定义的重要性.2.了解命题的含义3.了解命题的结构,会把一个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学习内容】书本p10 - p12【学习过程】一、 情境导入 1.
12、请写出下列名词的定义:(1) 无理数( );(2) 直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中线( )(4) 分式( );(5) 因式分解( )2. 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述形式上,哪些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1) 对顶角相等;(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a,b两条直线平行吗?(5)鸟是动物;(6)a=4,求a的值;(7)若a=b,则a=b.二、知识梳理:3.能清楚地( )某一( )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 )注意:定义必须是严密的,一般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例如“一些”、“大概”、“差不多”等不能在定义中出现.4.对某一件事情( )正确或不正确
13、的( )的句子叫做(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出“如果+条件,那么+结论”的形式.有的命题表面上看不具有“如果-,那么-”的形式,但可以写成这种形式.如:“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5.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三、应用新知6.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A.过点A作直线MN的垂线 B.正数都大于负数吗? C.你必须完成作业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7.下列描述属
14、于定义的是( )A.对顶角相等 B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D链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中位线8.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鲸鱼是哺乳动物乳 B植物都需要水 C你必须完成作业 D实数不包括零9.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1)在线段AB上任取一点C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作线段AB的中垂线 (4)两个锐角的和大于直角吗?(5)同角的余角相等 (6)8不是偶数(7)若则 (8)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9)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1+23.(11)如果,那么a=b.10.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2=b2,那么a=
15、b(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1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参考答案:6、D 7、D 8、C9、命题:(2)(5)(6) (7)(8)(9)(10)(11) 不是命题:(1)(3)(4)10、11略四、回顾小结五、能力提升12.观察下列这类整式的次数和项数,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给以名称并作出定义. 13.在数学运算中,除了加、减、乘、除等运算外,还可以定义新的运算.如定义一种“星”运算,“*”是它的运算
16、符号,其运算法则是:于是:按以上定义,填空:_;_参考答案:12、二次三项式 13、-5,01.2 定义与命题(2)【学习目标】1、学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2、了解基本事实、定理的含义3、学会用推理的方法说明简单的真命题【学习内容】书本p13 - p15【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写出序号)(1)猴子是动物的一种; (2)玫瑰花是动物; (3)美丽的天空;(4)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5)负数都小于零;(6)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7)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8)动物都需要水;(9)过直线a外一点作a的平行线; (10)如果ab,ac,那么b=c.2.上面
17、命题中,真命题有哪些?(写出序号)结论:正确的命题称为_,不正确的命题称为_3.你还能再举出命题和真命题的例子吗?二、合作探究:下列各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并判断真假(说明理由) (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2)如果ab,bc,那么a=c;(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5和7,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_但是要说明一个命题是正确的无论验证多少个特例,也无法保证命题的正确性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简单的推理论证(4)如图,若1=2,则3=4用推理的方法说明它是真命题13ACD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数学 教案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