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衔接,一直是一个困扰人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进程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入学准备流于表面。不少幼儿园只是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 园介绍学习生活等。这些做法是必要的,也较易做到,但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提前学小学课程。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部分课程,结果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提前学习的孩 子,入学之初确实感到轻松,于是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不认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以后,随着学习 难度的增加,“储备”用完,其优势逐渐消失,劣势日益突出,致使学习成绩落后于他人。因此,提前学习是 一种短视性行为。 从已
2、获得成功的经验看,解决幼小衔接问题必须依靠幼儿园和小学以至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 幼小衔接工作中,目前较突出 的问题是只注意阶段性,而忽视连续性。学前儿童和小学生是有不同阶段特点的,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 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完全失去幼儿的特点,发展的连续性规律决定了他仍然带有幼儿特点。如果这时小学老 师完全按小学特点要求初入学的儿童,那么势必造成儿童严重不适应新的生活。 其实,幼、小两个发展阶段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也可以称为衔接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小两阶段的特 点同时并存,互相交叉。幼儿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逐渐增强。比如,大班幼儿渐渐增加对规 则游戏的兴趣,反映出他们规则意
3、识的逐渐加强,但仍然热衷于游戏;小学一年级学生能够接受许多规则的约 束,但仍保留对游戏的兴趣。 发展过渡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这时期,如果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新阶段的 特点较易形成,否则,会过多保留幼儿期的特点。例如,缺乏入学准备教育的孩子,到了一年级的课堂,仍然 随意活动,难以自控。因此,学前阶段幼小衔接的任务,就是做好入学准备,为新阶段特点的产生和发展打下 基础。 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 、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有些家长或幼儿园过多注重大班孩子的学习,忽视其身体健康,其后果是孩子入 学初期即难以适应生活上的急剧变化和紧张的学习任务,以至接连生病。 我们应
4、把侧重点放在主动性培养上。大量的现实事例证明,无论是身 体准备、学习适应准备和社会性适应准备,首要的是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如果儿童缺乏主动的态度,就得不到 比较好的发展。强制也可能一时奏效,但最终是不成功的。有些孩子在入学后遇到的难题,并不是学习上或智 力上的问题,而是生活自理问题,比如,不会整理书包,上课时找不到所要的书或练习本,接连丢失学习用具 等。另一些孩子则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困惑,如有的孩子因为小学教师不像幼儿园教师那样和自己密切接触,就 以为教师不喜欢自己,因此不愿学习该教师教授的课程;还有些孩子因不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而苦恼。由此说 明,入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另一个侧重点
5、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上。幼儿的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没 有趣的事情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缺乏指导,幼儿的兴趣就仍然停留在被动地由外界事物的表面特点所 左右,不会产生较强的、持久的主动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对幼儿兴趣的指导是必要的,这实际上是培养幼儿 的学习动机。从客观规律上看,幼儿园大班末期的幼儿已经有可能产生探索和思考的兴趣,如果教师因势利导 ,结合教学和日常生活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自己寻找答案,可以培养幼儿旺盛的求知欲、上进心和学习兴趣。 另外,还应侧重于向抽象方面提高。我们在做幼小衔接工作中发现,不可忽视为幼儿 抽象思维的发展做准备,否则,初入学儿童会面临许多不适应的问题。比如,文字是符号,相对于图画和实物 来说是抽象的,而儿童入学后要去适应大量的文字和符号。又如在语言方面,幼儿园老师对孩子说话往往是非 常形象的,常常是罗列和描述许多细节,但是到了小学,孩子要面对许多术语和比较概括的指令,由此可能产 生不适应。这在体操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幼儿园用比拟性的、描述性的指导语,小学从第一天开始就用口令 ,因此,在幼小衔接期,应该适当提高语言和教学内容的概括性,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 较、分析、综合、概括和推理等能力,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