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培训(岩土工程)1PPT课件.ppt
《最新培训(岩土工程)1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培训(岩土工程)1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培训培训(岩土工程岩土工程)1代志宏 3.1理论体系构成 3.2 岩土力学的发展 3.2.1 岩土力学理论体系 3.2.2 岩土材料的本质特性 3.2.3 岩土工程问题的特点 3.2.4 现有岩土力学理论的不足 3.2.5 岩土力学发展前景展望岩土工程学理论体系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水文地质基础岩土工程学桩基岩土工程学路基岩土工程学岩土锚固工程学地下建筑岩土工程土力学古典土力学(一个原理、两个理论)现代土力学(一个模型、三个理论、四个分支)有效应力原理饱和土的固结理论极限平衡理论非饱和土固结理论液化破坏理论逐渐破坏理论理论土力学计算土力学实验土力学应用土力学本 构模型现代土力
2、学应用土力学计算土力学专家系统地基处理工程实录理论土力学实验土力学原位观测土样实验原位测试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实验反分析非确定性分析确定性分析逐渐破坏理论液化破坏理论非饱和固结理论 4.1 典型设计问题分析 4.2 典型工程事故分析 4.3 现有规范中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 4.4 计算参数的可靠性 (1)不必要地采用桩基:在良好的地基上仍采用桩基是当前设计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南方残积土地基上已建成的28幢1433层高层建筑中有26幢按桩基设计。而改为筏基后不但节约了大量费用,而且运行良好。 (2)采用过多过长的桩:软土地基上建高层或重型建筑物,采用桩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打桩过密,
3、不但浪费,而且会造成地面隆起和挤坏相邻建筑等危害。例如上海地区18个失效的港口工程中有10例就是由于沉桩挤土效应引起的。有的过于强调桩尖必须到达中风化、甚至微风化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这不但浪费,也延误了施工进度,有的甚至把桩打坏。 (3)过大的基础埋深:广东某地采用了8的基础埋深,这在无冻害及抗风能力足够的条件下实无必要。 (4)过缓的边坡:这种情况通过常发生在无地基破坏问题的堆石边坡,在的坡度达到12,原因显然与采用过低的内摩擦角有关。 (5)过多的挖土:对重要建筑物的地基,挖除十分软的黏土是完全必要的。但过于强调必须建筑在基岩上,良好的沙卵石层也必须挖除,在水利工程中也是常见的。除
4、了由此造成投资增加和工期延长外,有时人工填筑料还不如天然沉积物密实。 (1)过快的施工进度:软土上填方工程的破坏很多与此有关。如果事先对软土的固结和强度增长过程进行分析,施工过程严格按设计进行,则这类事故是完全可避免的。 (2)存在没有发现的软弱层:许多事故与勘测中的疏忽有关。例如广东五湾码头的破坏与抛石基床下存在的淤泥馄砂层当作砾砂层直接有关。 (3)忽略了应当考虑的荷载:大面积堆载和抽水引起的大面积沉降往往在设计中未被考虑。由此而产生的作用于桩上的负摩擦力造成桩基的过大沉降和桩身破坏现象已累见不鲜。60年代上海张华浜码头基桩破坏也是没有考虑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的结果。此外,后方堆载
5、和前方开挖对桩的侧向荷载也常常估计不足,从而引起桩体的严重位移甚至破坏。 (4)排水处理不当:当存在地下水流时,未采取足够的排水措施,是水工建筑物和基坑失事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基坑抽水也是造成相邻建筑物损害的重要原因。 (5)欠固结土的测试手段不当:欠固结土很容易因扰动而压密,从而得到过高的参数。有关这一问题,下面将进一步讨论。 (6)对土的某些特性认识不足:例如对膨胀土、黄土和易液化土的某些特性。但这里必须区分两种情况。一是人们普遍认识不足,连规范中也没有反映;二是个别设计人员的经验不足而又学习不够。 承载力的概念来源于地基的破坏。目前,有关这方面已经成熟的理论是基于刚塑性模型的极限平衡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培训 岩土 工程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