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课件.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课件.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课时: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出示统计图。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4月26日5月31日)(图略)2回答问题。(1)这是什么统计图?(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二探索新知教学例2。1出示课文例题。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四、布置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一 单元 长度 单位 课时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