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0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古诗三首都是托物言志诗,包括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马诗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骏马自喻,抒发若遇知己定当一展雄才的远大抱负。同时,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石灰吟是明朝于谦的一篇托物言志诗,表达了诗人崇高的志向。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竹石是清朝郑燮的一首咏物诗,借赞美竹石来歌颂诗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本诗浅显易懂,学生不难理解。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练字悟品。 教学竹石一课时,一个学生说:“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咬”字用的不恰当。此时,我想
2、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练字过程,我引导学生:首先理解“咬”的意思。“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然后拓展,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 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用“咬定”二字,把竹石拟人化,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传达自己像竹石一样的品质。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用“抓、攀”等可以吗?最后让学生朗读诗句,同时拿出画笔,把山、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画出来,品一品。这样通过“读议画品”,学生充分感悟到郑燮的品质。2.教学收获(思得)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10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 部编版 六年级 下册 语文 10 古诗 教学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