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针教案课程.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1. 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1.全面地理解长大的含义。2.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教学准备】 1.这是道德与法治课的第一课,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建议教有关人员协商,利用其他课的时间,提前几天将准备工作布置下去。2.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出生纪念卡、纪念册等反映自己成长的奥片、幼儿用品等。3.布置学生向家长调查自己的童年趣事。4.了解学生准备的情况。5.如果可能,还可以请几位热心家长到课堂上来参与教学活动,讲一讲自己孩子成长的事。【教学过程】 1.导人。“同学们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虽然大家的姓名不同,生活经历也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每个
2、同学都是从一个小娃娃成长为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自己长大的历程。”板书课题:我长大了。请学生读教科书第47页乐乐和小文的话。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欣赏教科书第4-17页。请几位同学发表意见。2.小组调查。教师告诉学生:“每位同学都和教科书上的小朋友一样,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我的昨天,和今天。”分小组,测量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然后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得最多。 3.故事会。按照座位排列,就近的几个同学组成小组,哪位同学身高增加得最多。务:选择一件自己幼年时期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交流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尤其
3、是那些令爸爸、妈妈和自己难忘的事情。并且展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如小衣服、玩具店。4.全班讨论。请学生读教科书第7页小文发现小鞋的文字大了”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长大了,不仅是指自己的身体长大了,而且是指我们知道得更多了,生活和学习的本领更强了。5.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课堂活动,我们知道了每一位同学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今天,都长大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比以前更深刻地懂得了长大,的含义。希望同学们经常想到这一点,像个长大了,的孩子一样要求自己。” 【教学反思】2.我懂事了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2.知识目标: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3.能力目标
4、: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呢?(学生猜) (二)引导对比1.师:(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2)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3.教师小结。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懂事
5、了。 (三)交流感悟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知道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了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应该为他们减轻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说说吗?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2)交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感想。(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爸爸、妈妈的一天”
6、,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4)播放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录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片断和对父母的访谈)。6.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补充和介绍自己工作的辛劳。7.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吗?你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来表达你的心意呢?8.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采访父母1.师:听到同学们都这样为爸爸、妈妈着想,懂得要为爸爸、妈妈分忧,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看来你们不仅长大了,而且懂事了,懂得体贴爸爸、妈妈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师想对你们说:你们真棒!今天还有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不知他们看到你们今天的表现,有什么想法?你们想去采访一下他们吗?2
7、.教师请一位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3.该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4.师:你听了爸爸(妈妈)的这番话,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和同学说吗?5.师:你们也想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吗?如果今天爸爸、妈妈没来,你也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和听课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6.全班学生去采访家长和听课的教师。 (五)全课总结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2.选派代表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3.教师总结。师: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和交流,体会到自己发生了变化,知识、能力比以前提高了、进步了。我和你们的家长都觉得你们长大了、懂事了。再过三个
8、月新年就要来临了,你们又要长一岁了,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 (六)布置作业1.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了解家长的反应。2.落实计划几天后,完成教科书第13页“我的感受”。3.阅读母亲节的由来,并查找资料,了解父亲节的由来。 【教学反思】3.我爱我家3.1相亲相爱一家人【教学目标】1. 知道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2.知道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理解,相亲相爱。3.感受家庭亲情。教科书分析参见第2627页。【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和亲戚的家庭照片,尽可能有不同类型的家庭照。2.布置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和心愿。3.布置学生了解家庭成员日常在家做得最多的事。【教学过程】1.导人。“
9、你家有几口人?”“除了爸爸妈妈,还有谁和你生活在一起?”“一起阅读教科书第14页上虎子的话。”你的家和虎子的家有什么一样或不一样的吗?”让学生说说家庭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讨论和讲解。教师可把学生说出的多种家庭结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有最基本的家庭类型的概念;也可用结构图的方式画出家庭树,尽可能多地写出称谓;还可以让学生填写家庭树并进行展示交流。 在此要特别注意: (1)保护那些单亲家庭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引导学生懂得从积极的方向看问题:即使爸爸妈妈不和自己一起生活,他们仍然是爱自己的。 (2)随着二胎政策的出台。有些孩子对父母生二胎有担心和抵触情绪,教师可以用具体事例让学生懂得有兄弟姐妹
10、的快乐。阅读教科书第14页下半部分文字。3.家人的爱好与需求。分小组讨论。“每个人所生活的家庭环境是不一样的,家庭成员的性格、爱好也不一样,当家庭成员之间的需求不一样的时候,可能就会产生矛盾。有时我们会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有时候,家长也会说我们不懂事。生活中会有很多小矛盾,家人之间也会有争吵。” “现在让我们一起阅读教科书第15页照片下面的内容,看看书中两位同学所说的事,你是不是也遇到过呢?”“你都遇到过什么样的事?是怎么解决的”“请大家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时要按照书上第15页豆博士的提示来做。如果有大家都解决不了或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一会儿在全班讨论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讲
11、讲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小妙招。如果有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教师要随时板书记录学生的问题。 5.回馈与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给子点评或反馈,也可适当让其他组的学生进行点评或提问。引导学生懂得:在家要讲理,更要讲情。生活中很多事情说不清对错,角度不同,想法就不一一样,所以要学会“换位思考”。 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才是最重要的,家人和睦相处,我们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家人所给予的幸福感是其他任何人无法代替的。家人是我们最可信赖的、可依靠的大树。【教学反思】3.2居家生活有礼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帮助学生确立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树立对爸爸、妈妈要有礼貌的情感。2.能力目标:懂得文
12、明礼貌可以让亲人间关系更融洽,文明礼貌可以筑就一个暖意融融的家。3.知识目标:知道在家里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并乐于去做,进而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过程】(1) 调查和统计教师出示四种画面,请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情景在自己的调查表上做出选择。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对每个情景中的两种表现做出选择。 第一个情景:早晨离家上学前A.向父母说“再见”;B.天天在一起生活,天天都见面,说不说“再见”无所谓。第二个情景:当有事要进父母房间时A.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B.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敲门,可以直接推门进去。第三个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叫你和爸爸吃饭A.等妈妈起吃;B.都是
13、一家人,你等我,我等你,多累呀,可以边吃边等。第四个情景:回家之后,很累了A.坐要讲究坐相,再累也不能四仰八叉地;B.往沙发上一躺,怎么舒服怎么坐。(二)接着请各小组分别统计组内A,B选项人数的多少,然后全班统计A,B选项的人数。最后的统计显示:选A的有16人,选B的有24人。 讨论和探究师:现在大家可以看出选A和选B的人数相差不多,但你们能看出选A和选B的同学代表了哪两种观点吗?(学生说得比较零散,有的说选A的表示一家人比较客气,选B的表示在家里很随意很自由等。板书A选项代表的观点:家人之间也应该讲文明礼貌;B选项代表的观点:家里是自由自在的地方,可以完全放松自己。)师:选A或选B的同学能分
14、别说说自己的理由吗?(教师要给出争论的时间,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时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选B的学生坚持认为,在学校都被管够了,在家里还要注意这注意那,累死了,家都不像家了;而选A的学生认为,这样做家里人会很高兴和舒适,觉得选B的同学太自私了。)师:刚才你们说的听起来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的,让我们来看几个采访片段,听听家里人的感受吧。(三)体验和感受播放采访学生家长的录像片段,小记者向家长提出的问题:(1)妈妈正在做饭时,孩子自顾自吃起来和等妈妈一起吃,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2)孩子进您房间时,敲门好还是不敲门好,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师:(提醒学生)这都是我们学校
15、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你们的爸爸、妈妈想法一定和他们差不多。(通过播放采访录像,学生发现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和站在家人的角度想问题是不一样的。这时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只顾自己。比如吃饭,本来想一家人没必要等,但如果和爸爸一起等妈妈吃,妈妈是很高兴的。教师再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一下,自己对家人或家人对自己,讲文明礼貌和不讲文明礼貌时的不同效果。结果有的学生说爸爸进他房间,不敲门自己会觉得很不高兴,是“打扰我了”;父母外出不打招呼是“不怎么在乎这个孩子”。然后引导学生将心比心。师:你希望父母尊重你,那你对父母应是怎样的态度呢?(得出结论:我们的家庭只有互相尊重,相互讲文明礼貌,才会让
16、家里充满爱和温暖。讲文明礼貌,实际给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带来了舒适温馨的感觉。)(四)讨论和总结请每个小组用一句话概括在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全班交流。生:文明礼貌让家里每个人都快乐。(五)讨论和设计让学生思考家里还有哪些地方应该做到文明礼貌、怎么做,并根据“什么时候”和“怎么做”的思路设计出家庭文明公约,并拿回家和父母交流讨论。学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如家庭成员不管谁有事出门,都要相互打招呼;回到家里也应该打招呼“我回来了!”;互相之间都不能翻私人的东西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多用了“相互”的概念,可见他们很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显示出了“平等”观念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成人平时都爱给孩子提各种各
17、样的要求,却没有想到家庭的氛围和习惯是要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创设的。【教学反思】3.3居家生活讲节约【教学目标】 1.知道勒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是珍惜资源和爱护环境。 2.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3.能够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赞成和支持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家的节约情况。 2.寻找家里的旧物件,请爸爸、妈妈讲有关家里节俭的事。【教学过程】 1.导人。先让学生看第18页上的课文和图画,然后自由发表看法,说说自己家里是否也有类似的做法,介绍自家中的一些节约的做法。 “我们生活在温暖的家庭里,这个家庭是爸爸、妈妈创造
18、的,家庭的花销要依靠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来看一看教科书第19页的连环画,想一想这组连环画说的是什么意思?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有什么想法?”请学生发表意见。 2.探究活动。可以先请几个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表演小品。然后通过全班讨论进行探究。连环画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在攀比,这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例如:看见其他同学有贴画,自己也想有很多贴画;看见其他同学戴上了好看的发卡,自己也想要;看见其他同学背上了好看的新书包,自己也要买一个新书包;看见其他同学穿名牌服装,自己也想穿;一旦知道其他同学有了新的游戏卡,自己就一定要买更多的游戏卡;知道其他同学吃过洋快餐,自己就一定要去尝一尝等等。其实这样做
19、都是不对的,这种现象就叫做“攀比”。家长和老师都会教育同学们,在生活中不应当“攀比”。谁能说说,为什么不应当攀比?攀比有什么坏处?让学生自由发言,肯定和鼓励如下回答:攀比会造成浪费、生活上攀比对自己进步没有帮助、攀比助长虚荣等。“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不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官目攀比是不对的。另外,选择生活用品也不是越多越好、越优越好,它也是有原则的,是什么原则呢?”(讲究实际,讲究节约)教师朗读教科书第19页一“节约,体现了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尊重。节约,也是珍惜资源和爱护环境的表现。”提问学生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并做适当解释。(可以与父母的劳动,与水、纸张、树木等自然资源联
20、系起来进行解释) 3.全班介绍。各小组介绍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4.教师总结:“节俭是在健康生活的前提下,不攀比、不智侈、不随意丢弃有用的东西。节约就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既是尊重父母的劳动,同时也是尊重其他人的劳动成果。节约就是珍惜资源和爱护环境。既保证了物尽其用,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不攀比,讲节约,对人对已都是有好处的,是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基本品质。”【教学反思】3.4居家生活讲安全【教学目标】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教自护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能力。【教学准备】 收集
21、学生在家庭生活以及个人在校外日常生活中安全方面的事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1.导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0页上方的课文。告诉学生,今天要讨论的是家庭生活和个人校外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2.自由讨论。提问学生:“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有哪些方面容易对我们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伤害?同学们是否遇到过或者听说过在家庭中发生的安全方面的事故?”通过讨论明确:“在日常生活中,用电、燃气、火、水(俗话说:“水火无情。”)等都容易造成对我们的伤害,每位同学都应该具有防范意识。下 面我们就来分项进行讨论。”请学生看教科书第20页安全用电和安全使用燃气的图画,并阅读豆博士的话,然后组织讨论或边演示边讨论:“为什么不能
22、用手拉触电者,而要用干木棍或不导电的器具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用手拉触电的人,电流立即就会传导过来,救人不成,反倒使救人者也触电了) “为什么发现燃气泄漏,千万不可以使用明火,甚至不能开灯,而要先切断燃气的泄漏源,打开门窗,再抢救中毒的人?”(发现燃气泄漏,绝对不能开灯,因为这时室内燃气的浓度非常大,旦有微小的火花,瞬间就会引起大火,造成火灾) 3.模拟体验。“生活是复杂的, 在社会上还有个别坏人。这些坏人对小学生来说特别危险,会做出伤害小学生安全甚至生命的事情。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危险,当小学生独自在家的时候,遇到特殊的情况,就应当多动动脑筋。教科书第21页的图画,为我们提供了类似的情境,
23、下面请同学们通过模拟活动自己来体验-一下,好好想一想,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进行模拟体验活动。可以建议由一个学生扮演陌生人(可以是坏人,也可以是好人),其他学生商量如何对待。教师巡视并且帮助学生。(比如,陌生人要想出种理由要求进来,小学生则坚持不答应,提醒他们可以让对方留下姓名、电话,答应转告父母具体的事情,请把要交给父母的东西放在门边,等等)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为全班表演,向全班介绍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教师简单讲评,强调陌生人也许不一定是坏人,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生的正确做法定是不能够开门,不能够让他进来。关键强调:在家里没有大人的情况下,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三年级 上册 道德 法治 教学 方针 教案 课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