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docx
《道路桥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桥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道路桥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1、总说明 本方案设计的路线所在地理位置显示出路线在山岭重丘区,地形 起伏较大,最大高差可达69m,沿线地质状况良好。路线总长 1068.77m,起点高程857.00m,终点高程917.00m。由于地形复杂, 沿线共设置6段缓和曲线和7段直线,直线总长549.39m,曲线总长 519.38m,圆曲线最大半径设置为90m,最小半径为30m,缓和曲线 长度均为25m。线路平均坡度为6.46%,最大纵坡7.6%,最小纵坡 2.9%,最大坡长308.77m,最小坡长173m。设置竖曲线3个,最大 半径为2560.82m,最小半径853.24m。 本团队系某211重点高校道
2、路与桥梁专业研究生,长期从事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代做,保证原创,精通毕业设计的各个步骤,讲诚信,从开题报告到答辩竭诚为你服务,专业代做道路和桥梁相关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QQ1761306145,注明毕业设计 2、道路等级确定及主要技术指标 由初始给定条件中的交通量1500辆/昼夜,查阅文献1确定该道 路等级为三级,根据山岭重丘的地形查阅文献1、2、3、4和5, 找出对应技术标准如下: 具体设计过程中还要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3、平面设计 3.1 设计基本思路 3.1.1确定选线方案和控制点 由地形图等高线可以看出,在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地形高差很大,且高程在850m以上,可以作
3、为山岭重丘区考虑。再由等高线分布形态,可以将路线沿等高线布置,缓慢上升。从线路经济性和可能性考虑,线路由起点到终点必须经过一个垭口(高程为926m),故可以将其定为一个活动控制点,线路中线必须达到这一垭口高程,若不能满足最大纵坡要求,则在高差的要求下,采取合适的平均坡度,定出是采取浅挖垭口、深挖垭口还是采取隧道穿越的方案。 3.1.2图上放坡 选定合适的纵坡坡度(本方案采用7%)进行放坡,具体步骤是用圆规选取与坡度对应的距离,从起点出发依次与各个等高线相交至垭口附近,记下各交点。再从终点用同样方法选取至垭口附近,计算与垭口的高差,即可定出线路经过垭口所采取的方案(本方案采取深挖)。 3.1.3
4、定平面交点 根据放坡展线图,在图纸上进行穿线,找出各弯道处的交点。并注意结合现场地形,尽量通过多的放坡点,无法通过时,则尽量靠近放坡点。尽量拉长每条直线,最后定出直线的交点,并计算转角,为计算平曲线要素、路线里程做好准备。 3.1.4设计缓和曲线 在每个交点处,根据相关技术标准选用合适的圆曲线或者标准的带有回旋线的圆曲线,并计算相应的要素。 3.1.5百米桩号及缓和曲线要素桩计算 从起点开始,计算线路的长度,并记录20m 桩、百米桩号和曲线要素桩,并绘出相应的平面图。 3.2 计算成果 3.2.1平面交点数据的确定 从起点开始记为K0+000,量测出起点至JD1的长度1l 和方向角 1,得出J
5、D1的桩号,再依次量测出其他交点的数据。 3.2.2拟订缓和曲线 根据交点间的距离和夹角,选取合适的圆曲线,对半径小于文献1规定的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350m 的要设置缓和段。以4JD 和5JD 处为例:先假设4JD 处圆曲线半径m R 65=,回旋线长度m L s 25=(文献1所规定的极限最小值),测出夹角52=;5JD 处 m L m R s 25,65=(同上),测出82=,且4JD 和5JD 间距为208.8m 。 则有: 4JD 处: 0.116479.28,40.0238424,48.12240203 4 2 3 =-=-=R L m R L R L p m R L L q
6、s S s s s 切线长()m q P R T 38.442 tan 1=+= 曲线长() m L L S 99.832180 201=+-= 外距()m R P R E 66.72 sec 1=-+= 5JD 处: 本团队系某211重点高校道路与桥梁专业研究生,长期从事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代做,保证原创,精通毕业设计的各个步骤,讲诚信,从开题报告到答辩竭诚为你服务,专业代做道路和桥梁相关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QQ1761306145,注明毕业设计 3,反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要求为2V ),故符合要求。 再根据以上算得的各要素值,作出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和回旋线:对应圆心位置在内角平分线上距交
7、点R E +处,圆曲线对应圆心角为 02-,得出各要素点的位置,然后依次画圆弧和回旋线,连接直线 即可。同时可以算出个要素桩的桩号(以4JD 为例): 44T JD ZH -=m K K 54.401038.4492.4450+=-+, m K K L ZH HY S 54.42602554.4010,+=+=+=, m K K R HY QZ 54.2430)11252(652 1 54.4260180)2(210+=?-?+=-+=() m K K R HY YH 53.4600180 )11252(6554.4260180 20+=? ?-+=-+= m K K L YH HZ S 53
8、.48502553.4600+=+=+=。 3.2.3画线标桩 定出并画好缓和曲线后,求出路线的总长-+=T L D L 2总 其中:D 相连交点间距离(包括起终点) L 各段曲线长 T 各段曲线切线长 确定好各段曲线要素桩号后,再沿路线中线标出百米桩号和千米桩号。同时找出各20m 桩的位置,以便为纵断面设计做准备。 4、纵断面设计 4.1 设计基本思路 4.1.1沿路线中线作地面高程图 从起点开始,量测出每个20m 桩的高程,若20m 桩在等高线上就直接标出其高程,若不在等高线上,则要过该桩作等高线的法线,近似计算其高程。完成20m 桩的高程计算后,在图纸上按合适比例连接相邻点绘出地面高程图
9、。 4.1.2拉纵坡与定变坡点 计算起点,终点以及控制点的高程,再根据线路等级技术标准,结合地面起伏变化,并考虑平纵组合原则,选出一条合理又经济的初定坡度线。再将前后坡度线延长交会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经过调整和核对,按照文献1规定和实际情况,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 4.1.3设置竖曲线 根据技术标准,以及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合适的竖曲线半径或切线长,计算竖曲线其他要素。 4.2计算成果 4.2.1变坡点位置确定 考虑线路长度与高差,以及地形变化和文献1的规定,确定纵坡的坡长L 和坡度i ,计算变坡点高程。以确定第二变坡点为例: 起点高程m h 00.8570=,第一段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桥梁 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