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doc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三个课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把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带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以及定量分析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课题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在物理学科中已经了解到“所有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物质有三态变化”等知识,并对一
2、些涉及微观粒子的生活场景有所接触。但是,学生还很难将物理中学到的知识、将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同时,作为刚刚接触到微观概念的初中生,其思维方式还处在形象向抽象的过渡期,用微观概念解释宏观现象往往会感到过于抽象,难于理解。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分子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化学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分子性质的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分子性质,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引导
3、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象,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问题引领式教学”的教学手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五、学法指导: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自主探究、动手实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再现酒精挥发消失的生活场景;观察品红在冷热水中扩散;学生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思考、讨论。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联想物理中学到的知识,总结出“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
4、的。”(二)、活动探究,学习新知:教学内容:活动探究,学习新知之一:“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教师活动:过度引言,你们见过分子、原子吗?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视频:从眼睛到扫描隧道显微镜看世界,继而:展示移走硅原子留下的空缺构成的中国文字图。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及图片,和老师一起大声念出“中国”。认识到分子和原子客观存在。设计意图:视频把超出学生生活范围的内容和实验呈现在学生眼前,增强了直观感受,让学生亲眼感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继而给出“移走硅原子留下的空缺构成的中国文字图”)这一图片不但进一步加深知识认识,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
5、加大了对科学的向往,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活动探究,学习新知之二: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水分子的自述:同学们,我是水分子,我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千克在每滴水中水分子大约有1.671021个,我这么小,当然人类是用肉眼是看不见的若用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要数3万多年 。以上说明分子有什么性质?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得出结论。设计意图:把想象变为具体的数字,使学生们更形象的认识了分子的这一性质,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教学内容:活动探究,学习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