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本文从教师要合理建立好小组、选择正确的合作时机、灵活担当好角色、应用科学的评价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关键词】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 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多方调动课堂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品质。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出现的最突出的
2、问题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那么,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具体谈一谈:一、教师要合理建立好小组学习小组建构的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即每个组的成员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且各组之间必须大体持平。例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
3、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这样做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互补互助。为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师要选择正确的合作时机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
4、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1、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的。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能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难,存在许多的疑难问题。这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说出各自的看法,相互启发,达到共识,从而顺利将旧知迁移到新知。 2、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不易理解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再加上老师点拨,有利于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使学生的思路茅塞顿开。3、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发
5、展,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生活化问题。当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时,教师适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不同解法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反馈,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4、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错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评议别人的看法,相互启发,修正认识,就能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中。5、在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单元复习课上,教师一般要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这时可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从而达到了补缺补漏、完善认知的目的,同时解决了差异问题。三、教师要灵活担
6、当好角色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
7、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如我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到他们中间倾听时,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
8、。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教学的目的。 四、教师要应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比如说: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
9、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在用小棒摆图形时,把给每个人的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棒,操作时教师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现,会发现有的小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在活动时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这时教师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坚持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的竞争中去,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总之,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小组成员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使每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意志、情感上都得到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