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如何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如何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为人师表,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使命和工作目标,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是个人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不强,对所从事的职业产生厌烦心理,甚至存在”混口饭“或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二是教学工作压力大,对于高密度的工作量不能较好适应,对严谨的学风、作风和管理制度有抵触情绪,崇尚绝对的公平和极端的自由;三是日常生活影响工作状态,由于婚恋、家庭、子女、经济等等产生的不顺心和不如意,导致工作情绪不高涨,精神萎靡不振;四是个人
2、工作能力欠缺,在工作中学习后劲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教学质量不高,不能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五是拜金主义思想严重,受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影响,不能正确看待个人成长空间,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能和睦与同事相处,不能潜心钻研教学工作。以上种种表现,都是要不得的,都是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或深或多的问题。教师行业是清贫的职业,是潜心研究学问的,是教育书育人的。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甘于奉献、无怨无悔地当好”蜡烛“、争做”灵魂工程师“。现就教师如何培养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给予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尊重教师职业,实现自身价值。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是做好工作内在的感情基础
3、。教师工作需要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可以使自己始终保持专注愉悦的状态,一如既往、兢兢业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去成就高质量的教学质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师职业也不例外,只有付出、奉献、勤奋,我们同样可以成为行家里手,成为行业里的标兵,同样享受价值带来的充实,分享成就带来的荣誉。二是正确认识自己,保持良好状态。有的教师缺乏对自己的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败,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心理失衡。有的教师加之因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容易产生产生不良情绪,甚至职业倦怠感,降低工作效率。人贵有自知之明,每个人都是独
4、立而特殊的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的调试,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中扬长避短,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不断去革新自己、突破自己,才能保持高昂的工作状态,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三是不断积极进取,提高综合素质。学习无止境,只有多钻研,少抱怨,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才能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中。一个安于现状,没有强烈进取精神的人,终将被社会淘汰,会被人所遗忘的。工作中只有不断增长才干,工作的成果才能使我们获得满足和激励,也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保持心理健康,才是一名合格的教
5、师。四是学会释放减压,保持心理平衡。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具核心作用,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不仅对健康有减力作用,且易导致人的心理障碍。善于控制情绪是教师心理调节的有效措施,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自控能力,培养良好的情趣爱好,转换思维方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认识调适方法,这样不但可以使自己变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也有利于与领导、同事、学生、家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五是锻造坚强意志,树立良好典范。教师对于每个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来说,将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模范作用,良好的师德,健康的心态,是对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也不适合教育行业,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达到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标准。教师行业具有其特殊性,教师不但要武装好自己,更要培养和教育好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所以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才能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让我们关注老师的心理健康,让教师的精神世界更加充满理解、关心和温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