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势对化学学习的消极影响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定势对化学学习的消极影响及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思维定势对化学学习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温西中学 童秋月摘要思维定势对化学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它对化学学习的消极影响,通过实例说明消极影响的严重性,以及提出如何消除消极影响的对策。关键词思维定势 化学 消极影响 对策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的高级思维,它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问题的高级思维过程,其思维特征包括新奇性,灵活性,联想性,反常规性,顿悟性和可迁移性。从目前的化学高考趋势来看,已趋向于反常规,灵活性较强的题目,越来越多的题目需要知识的迁移。由此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在化学解题中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的思维定势却阻碍了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那么什么是思维
2、定势呢?思维定势又会对人的思维过程产生那些不利因素呢?这些因素又会给我们的化学学习带来哪些困扰?如何才能突破思维定势?本文将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和模式。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容易使我们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题习惯。当新旧问题形似质异时,思维的定势往往会使解题者步入误区。 大量事例表明,思维定势确实对问题解决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当一个问题的条件发生质的变化时,思维定势会使解题者墨守成规,难以涌出新思维,作出新决策,造成知识和经验的负迁移。
3、思维定势强调事物间的相似性和不变性,在问题解决中,它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策略。所以,当新问题相对于旧问题,其差异性起主导作用时,由旧问题的求解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有碍于新问题的解决。 比如在化学学习中,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下面我将以习题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有这样一道练习:区分两块体积,重量不相等但颜色较为相近的铝片和铁片,请找出三套较为合理的方案。 要求:(1)方案具有可操作性; (2)每套方案需写出所需用到的仪器及试剂,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 (3)可通过作图加强表述效果,不一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以下为提供的试剂与仪器: 仪器:1000mL量杯、托盘
4、天平、直流电源、导线、石墨电极、铁电极、铜电极、电流表、酒精灯、水槽 试剂:蒸馏水、CuSO4溶液、浓硫酸、浓硝酸、稀H2SO4、稀HCl、AgNO3溶液、NaOH溶液、氨水、NaCl溶液 大部分同学采用下面两种解法:解一:两待测金属用导线相连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为正极,即为铁片。解二:两待测金属分别与铁电极相连, 若电流表中无电流产生,则待测金属为铁电极。以上两种方法均利用了电化学的知识解题,因为这道题目是出在学生学了电化学知识之后,思维定势产生了影响。那有没有其它的解法呢?可用常规的物理方法解决。解三:在量杯中放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再在量杯中放入金属,依据此时水的体积测出金属的体积,再
5、用天平称出金属质量,依据= m/v 计算金属密度,密度大的为铁片。还有没有别的解法呢?只要我们能从电化学的思维中解放出来,单纯从化学的角度看,就会多出很多答案。例如, 解四:将两待测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反应片刻后,观察溶液的颜色。若溶液为浅绿色,则说明生成了FeCl2,原金属就为铁片。这一解法利用了Fe2+和Al3+颜色上的区别。又如解五:将两金属分别放入NaOH溶液中,若能与NaOH反应并放出气体的为铝片。此解法利用了铝的两性。解六:将量筒装满水倒置于稀盐酸中,将两待测金属用天平称其质量后分别放入稀盐酸,当收集满1000mL气体后终止反应,再称量反应后金属,由此可依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
6、金属原子量,再依据金属原子量确定是何种金属。解七:用导线扎在铁电极上,构成了带铁芯的螺线管,通电后就成了电磁铁。能被电磁铁所吸引的是铁片。除此以外,解法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累述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思维定势是解题过程中的一大忌。它严重局限了我们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一旦可以突破思维定势这一瓶颈,我们的思路可以一下子开阔许多。我们再来看到一道习题:把pH值为9的强碱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中c(H+)是原来的:A、约1/1000倍 B、约1/100倍 C、约100倍 D、约1000倍. 此题学生在解答时常因为思维定势而产生错误,教师应在讲清溶液中的H+虽只来自于水,但在稀释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也发
7、生变化这一实质后,引导学生注意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再如,在物质的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原子的个数往往搞不清楚,把它等同于分子数,简单的用物质的量之比就是分子数之比去套用。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看清题目,告诉学生要计算到原子的物质的量,再去套公式。还如电荷守恒这一知识,等式两边应该是正负电荷的浓度和物质的量代数和相等,但事实上学生潜意识识记得却是阴阳离子的浓度或物质的量代数和相等,所以常常出现带2个或2个以上电荷的离子浓度前没有乘上所带电荷数。 通过上述这些例子,我们发现思维的定势束缚着我们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要突破思维定势就必须经常与自己的思维习惯作斗争,不要被习惯束缚,尤其不要沉
8、迷在已有的成功经验之中,抱着经验不撒手。要多应用新的思维方法思维,要经常变换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化学的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思维的发散与创新。那么如何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一、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的情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所谓问题情景,就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学习任务)。教师可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景,来加强对学生的锻炼。1、 创设“阶梯式”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条理明晰、合于逻辑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9、,自现象而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步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创设这种阶梯式问题情景,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有重要意义。2、创设“辐射式”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以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现、寻找与此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例如,06年江苏高考化学21题第3题NH3还原NOX ,将催化剂分别用于还原等物质的量的NO和汽车尾气,消耗NH3的多少,如果把汽车尾气简单想象成NO和CO,则回答局限性比较大。我们应深入了解汽车尾气的形成过程及为什么
10、会形成NOX(氧气过量),就不难看出此题是开放性题目,辐射的角度比较大。在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做好示范、指导,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训练。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励学生广开思路,逐渐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辐射式”问题情景的创设,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也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教材内容。 3、创设“比较式”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针对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原理或生理过程,采用创设“比较式”问题情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高一新教材中,为什么咸菜不能存放在铝制的容器中,如果教师就是论事,给学生一个答案,则学生可能
11、不理解,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对照性的实验:铝片和2mol/L HCl及的2mol/L H2SO4 反应(设计表格如下)组别 试剂5 mL 添加物质 现象1 、2mol/L H2SO4 不反应2、 2mol/L H2SO4 1 mol/L Na2SO4 不反应3 、2mol/L H2SO4 2 mol/L NaCl 较快4 、2mol/L HCl / 较快.同上5 、2mol/L HCl 1 mol/L Na2SO4 较快.同上 从而加深对氯离子性质的了解,得出结论氯离子能破坏氧化层。从而咸菜不能放在铝制容器中。若教师只简单地设问二者关系,学生只会照本宣科,但如果教师能巧妙地设置比较式问题情景,
12、学生就会通过思维加工理解得更深刻。通过创设“比较式”问题情景,有利于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区分易混淆的知识。4、创设“联系实际”的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活跃性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合试题2003年非典爆发,高考中有与“非典”相关的试题,神舟五号载人升天,也有相关试题;2005年发现“苏丹红”污染食品后,相关试题就出现在高考中;2006禽流感时高考中出现防禽流感的消毒剂“萨罗”。由此推测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和事件,结合化学知识如化学试剂、环境污染、新药问题是高考命题素材,在平时教学中应积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不断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既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知识
13、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5、创设“开放性”问题情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研究和设计一些发散型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猜想。 例如在金属铁、铝、铜在助燃性气体氧气和氯气中燃烧,铝、铁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要放一些细沙或水,而铝、铁、铜在氯气中燃烧不用放细沙,推测原因是什么?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铜是什么晶体?(分子晶体)。 这些问题,书上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打破思维定势,不唯师唯书是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二、教会他们一题多变一题多变常指通过对题中已知条件的增减,所提问题的变换来增加题中的信息量。一道题稍作变动,往往会有相同或不同答案,解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
14、生在变化中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对各种题型的应变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05年全国高考28题第7题,设计实验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解答此题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如果教师加以积极引导,能把各种知识点串联成一片,辐射成一片。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三、培养他们学会逆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在介绍正确思维过程的同时设计一些“陷阱”,让学生误入歧途,若学生知错最好,若不知错则教师反驳,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如对照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例如20 mL NH3和NO2的混合气体发生 6NO2+8NH3 =7N2+12H2O,已知参加反应的NO2比NH3少2mol(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
15、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A 3:2 B 2:3 C 3:7 D 3:4 此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比较容易忽略陷阱, 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回答成(A.C),其实此题答案为物质的量之比为(3/7 3/2),应选(B.D)。 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造成强烈的对比,既有利于纠正学生思维不严谨,解题马虎等不良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批评性。综上所述,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只有通过思维,学生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问题的提出,则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采用各种方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一些有一定层次的问题情景,由教师诱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打破学生思维定势,消除思维定势消极影响的好方法,。今后本人还将对此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参考文献1.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 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2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杨纲凯:情景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黄锋、雷雳:高中生心理学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