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每次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总是忍不住将之与纲要相对比。如果说纲要像一个指南针,为我们在朦胧中指明了方向,那么指南就更像是阳光路牌,能为迷途者提供翔实的探索方案、可选择的探究路线,更具体、更易操作。尤其是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年龄阶段所提出的教育建议,更是为我们新教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习惯养成、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想法。这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无疑是甚为关键的。首先,指南是一本师幼共读的“成长册”。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划分是很严谨的,有些语句虽意义相近,但在数字或言语表述上
2、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层层递进的小小数字,恰似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能力发展差异,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因材施教”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毕竟,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更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其次,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则针对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
3、途径与方法。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各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 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等等,这些详实而有效的教育建议,既关注了细节,又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再次,指南是一本强调自主探索的“经验集”。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心理、社会交往、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
4、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
5、由翱翔。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一律”。建议一:指南不是一把尺。指南中提出了一整套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发展观自然地渗透其中,引导有关的成人沿着指南的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去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科学地帮助幼儿达到教育的期望。但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指南中所提到的范例与我们遇到的孩子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如果幼儿的行为特点与指南不完全一致,切不可简单轻率地对幼儿发展的好坏下判断,因为指南的“目标”不是准则,而是指引的方向;因为指南是整体,而孩子是个体,千万不要当作“量表”,不要当作筛选幼儿的工
6、具。尊重孩子们原有的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指南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建议二:爱的教育。爱孩子就不能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明白,怎样帮助孩子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达到目标的方向。爱是教育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教育智慧。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爱的环境,包括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伴之间等,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育组织者的科学理念和教育智慧,充满信任、欣赏和接纳的师幼关系
7、,丰富的活动资源,支持幼儿自主性的活动形式,负责任的家园协作体系将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建议三:注重榜样的力量。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自己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要孩子学会倾听,老师自己要弯下腰,认真听孩子说话;要孩子诚实,老师也不能失信于孩子。作为教师,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课”、“说教”,而要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各领域的培养目标、途径,都不能离开生活。我们不能期望孩子束缚于各种规则,然后自觉去做。我们应该做的,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多体验、多操作、多感知。建议四: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健康领域目标二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
8、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性格开朗、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常常能做到发现这些孩子的闪光点。但是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能有意识地去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教育观、儿童观。建议五:为幼儿创造更多的机会交流。在语言领域目标2中指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
9、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比如在晨间谈话活动中给孩子一些自由谈论的时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他们的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建议六:注重身边的教育。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得多,幼儿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社会活动参观水果店的过程中,幼儿懂得要排队买水果,使用礼貌用语,学习他人是如何与店主交流沟通的。这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现鲜活的教育,是在生活中最实在的需求教育。 “路漫漫其修远兮”, 或许我对指南的解读还不够深入,还比较片面。但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相信只要我们有聆听,有思考,在反思的基础上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必定将会实现“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阳光下,我们同孩子共成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