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广州中学 年级:初一(名雅校区) 授课教师:周思仪5课时内容:第2课后半部分、第3课 课时:1节一、 课标要求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二、 教材分析1.课本内容以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壮大为内在线索,揭示神话传说与史实的关系。它在时间线上与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原始氏族时期)在时期上相衔接,开启第4课“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内容上,讲述神话传说的内容与第2课讲述考古发现的内容相呼应。2.课文的三个子目:“炎黄联盟”、“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和“尧舜禹的禅让”中的大部分内容属于神话传说,但在时空上,炎黄联盟与尧
2、舜禹的禅让有先后关系,而且是属于同一地域黄河流域的故事。3.课本中的图片材料较少,因此本课利用历史地图册中的地图、图片对教学进行辅助。三、学情分析1.广州中学初一学生大部分对历史有强烈的求知欲,课堂上表达意愿强,但由于初中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感性认知居上风的年龄阶段特点,学生对较深层次的、较枯燥的文字内容大多接受度较低。因此,宜采取活动-探究的课堂组织形式。2.学生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后,已能认识到“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但其对神话传说的认知尚且停留在“虚构的故事”,尚且没能将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历史史实相联系。四、重难点及突破1.重点: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区别和联系突破方
3、法:学生找出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比较两人传说中的发明跟第2课考古发现的相似程度,对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关系进行归纳。2. 难点:禅让制与“公天下”突破方法:学生探究问题:“为什么在传说中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被归于炎帝、黄帝个人呢?”,总结禅让的标准和首领的特点。五、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知道华夏族的由来;学生通过比较炎黄传说与考古发现,理解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的区别与联系;学生通过归纳部落联盟首领的共同点,了解禅让的标准和内涵。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神话传说与考古发现,培养一定的辩证思维,懂得客观看待传说、史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知道华夏族的由来,了
4、解祖先的事迹,感受原始社会的发展和祖先的开拓精神,树立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六、板书设计七、 教学过程与实施(一)上节回顾:第二课内容讨论(10-15分钟)1.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生活教师活动:展示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黄河、长江两条大河,分析其地理环境的区别。学生活动:在地图中找出黄河、长江的位置,思考并分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地理气候区别。教师活动:以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为代表,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学生活动:参照课本、阳光学业评价及地图册,通过分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不同的地域特点,提取相关原始居民的主要信息,完
5、成表格,并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设问:“两处原始居民的生活主要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农作物和房屋。”教师设问:“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地理环境,气候。”2.考古发现对于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意义教师:展示半坡遗址发现的符号图片,问:“同学们能看懂这些文字吗?”学生:大多看不懂或不懂装懂,从而知道新石器时代晚期还未出现文字。教师:展示半坡遗址发现的农作物种子图片,设问:“从这幅图你能看到什么?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半坡人会种植农作物。”教师总结:“研究没有文字的时代,考古发现更为直观,因此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并进一步设问:“但是在没有文字的时代,除了图画和符号,我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远古的传说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远古 传说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