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边塞诗四首《从军行》《蓟中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教案教学设计 .pdf
《2022年边塞诗四首《从军行》《蓟中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教案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边塞诗四首《从军行》《蓟中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教案教学设计 .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边塞诗四首从军行蓟中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二选修 ) 【教学目标】 1、了解盛唐边塞战争诗的特点以及鉴赏方法。 2、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风格。【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边塞诗的产生:唐初,东突厥、吐谷浑、吐蕃等不断侵扰,屡经太宗君臣捍卫征讨,方得相安。以后民族之间的交往频繁,战事不断。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更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二、边塞诗人介绍: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代表诗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军行 其四、凉州词三、鉴赏方法意象- 边塞风光
2、 - 主旨(一)意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时间意象:秋天、黄昏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天山、瀚海、凉州、长城、玉门关、古道、荒城、大漠、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号角、鼓战具:干、戈、战车、烽火、旗景物:黄沙、秋月、冬雪、寒雁人物意象:单于、吐谷浑、戍卒,将军、征夫、闺中思征夫的少妇(二)把握主旨 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边塞风光。从军行一、作者简介:王昌
3、龄(约 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之称。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二、全班齐读,给学生3 分钟时间找出意象、总结主旨。主旨:这首诗写了边塞戍卒怀乡思亲之情。三、提问:“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展现了怎样一幅画面?此句写了环境
4、、时序、风物、戍卒。在一片广漠的边塞之上,一座边城的西边,一座百尺高的烽火楼上,一个戍卒孤独地走上嘹望台,从青海湖上吹来的秋风在黄昏时分显得更加凛冽寒冷。此时此刻,戍卒的思乡念亲之情也正是最为浓烈之时。这是一幅悲凉而又伤感的画面。四、“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如何表现戍卒的思亲之情?曲笔:以闺中之思已衬出已愁,更为情深。五、知识点:边塞诗主题之一:战争连年不止的哀怨和思念故乡亲人的凄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王翰“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陈陶“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蓟中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5、-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一、齐读,给学生3 分钟总结出主旨主旨:这首诗写了边塞风光,表达自己忧心边事但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二、赏析诗句 1、“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写在边城所见景象。诗人骑马从塞外千里迢迢赶到蓟城,登上这座边城的城墙。只见边塞苦寒之地,一片萧条,白日当中,黯淡无光的景象。 2、“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写诗人登城所见而引发诗人忧心边事心情。诗人看到边塞之地如此萧条,民不聊生,就为胡虏的反复叛乱而担忧。难道没有安定边境的奏疏上陈吗?并不是,而是朝廷偏信某些无能将领,让他们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军行 蓟中作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塞下曲 2022年边塞诗四首从军行蓟中作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塞下曲教案教学设计 2022 边塞诗 从军 教案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