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与点评.doc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与点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与点评.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与点评蒙城八中周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作家作品,识记并理解积累文中词语:蹲踞、熹微、譬喻、引经据典、即物起兴、龙吟凤哕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和用自然景物烘托人物性格的方法 能力目标:感知文章内容,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寻并领略民族风情,激励学生热爱生活,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的妙处。 教学方法: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充满了情趣,根据文章这一特点
2、,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探究 、研读、讨论来使学生深入体会云南歌会的美,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以读讲、合作、探讨和学习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研读 讨论课时安排:两课时 点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能够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根据课文特色,详细地制定三维目标,是可取的。“教学重难点”得当,较好地突出了本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教学方法”,很详细地写出设计思路,其实只要出现要点击可,如“启发式”“朗读、探究讨论、赏析”等即可。“学习方法”,简明扼要,十分明了。 对于一个规范的教学设计来
3、说,上述的结构域内容还值得进一步整合。如“教学目标”下面设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上述内容可以整合成如下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2.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赏析。【课时安排】两课时。 这样设计的理由有二:一是结构更清晰;尤其是“三维目标”的术语更规范,对原设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进行了整合,
4、对“过程与方法”进行了突出。二是内容更简洁明了,删去了词语的列举,删去了原“教学方法”设计思路的原因分析。删去了“学习方法”,其主要内容包含在“教学方法”中。突出了“朗读”这一要求。教学目标,起到统领全课教学理念,纲举目张的作用。既是设计者学习新课标理念的落实,也是教师设计富有特色教学课堂的创意的展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传奇识作者 课前美美地听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并美美地看散发着浓郁民间文化信息的有关云南的图片.师有感情的设置悬念:同学们听过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吗?一,他的创作充满着诗意追求和人性关怀;二,他一生共出版了70多种作品集,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多产作
5、家”。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说:“我个人确信,1988年如果他不离世 ,他将在10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家想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 出示沈从文的画面及简介,让生背诵加粗的部分 作者简介 沈从文,苗族,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 点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很有必要。这里主要是设计了两种情境:一是播放云南民歌和云南的风景图片,二是播放作者沈从文的画面和简介。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
6、积极性,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文之中。 这里在欣赏云南歌曲的同时,有必要简洁云南多民族和歌唱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本文所写的地域风情特色。 二、读课文,识字词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用笔勾画圈点批注 1、读准下列加点字注音。迤西譬喻 糯米 蹲踞 忌讳酬和 铁箍 熹微 2、解释下列词语。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譬喻:打比方。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3、师范唱几句云南小调后启发学生:你还知道云南哪些知识?为什么沈从文带领我们走进云南的歌会
7、呢?原文有几个原因?云南是诗歌的家乡 路南迤西歌舞著名全国 见闻丰富 突破口:文章第一段: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著名”在哪些地方呢? 点评:教师再次用云南小调引入对课文的学习环节。再次照应上课伊始的云南歌曲,造成气氛。注意侧重点是起到引入的作用,不可占用过多时间。 拼音、字词,主要是落实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检查预习效果。 第3个环节,实际是进入“整体感知”环节了。其中的提问“你还知道云南哪些知识?为什么沈从文带领我们走进云南的歌会呢?”如果改为: 1.通过课前预习阅读课文,想一想,跟你听过、看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云南的歌会
8、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这样提问,有助于学生一句课文去思考、探究交流。 三、进入作品析内容 本文详写了的唱歌场景(?),分别由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唱什么歌?用轻音乐做背景,师范读课文,要求,听完课文后能说出自己通过本文对云南的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填表格人 物内容方式概括场景特 点侧重描写年轻妇女情歌酬和山野对歌对抗比拼人美赶马女孩山歌山路漫歌自然即兴景美男女老少十二月花山寨传歌传承教育场面美 本文以老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描绘了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这是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就可以获取的信息。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时应引导大家注意每种歌会形
9、式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 看法。 总结归纳: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才智大比拼; (点)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金满斗会民歌传承,是一间传授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面) 点评:用简洁的表格,归纳展示出三个场面的概况,十分醒目。关键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中完成任务,以落实学习目标。 梳理框架,把握三个场面的内容及其特点。 四、整体把握理结构: 学生在完成上表的同时,教师趁机启发本文的结构方式:总分式结构总起全文(1)山野对歌(23)分写三种场合的歌会(25)山路漫歌(4) 金满斗会(5) 点评:此处因势利导,让学
10、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总分式结构,有助于弄清全文的思路。 其中对“教学方法”的提示文字“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 看法”,如果改为“引导学生先自读,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意见,最后推荐代表在班级发言交流”,将会更具体,更具有造作性。 五、重点研读赏写法 1、文章对三个歌唱场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侧重 ,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场面山野对歌,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指名朗读23段,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山野对歌并做批注。(学生不难看出“山野对歌”这一片断首先介绍了对歌的地点和内容,然后主要通过描写对歌中的年轻女子的动作、神态、
11、外貌来表现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快。) 教师导引: 同学们注意,由于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在大山、丛林里,所以对歌地点就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这就是“山野对歌”。 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指名回答:(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继续研读,请同学们同桌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不能。“多”说明“对调子”多数以情歌为主,但也有其他方面的内容。)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请同学们抢答:(或见景生情、或提问、或互嘲互赞)无论采用何种方式,“ 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抢答:(机智才能) 这里作者着重写了“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
12、言”的情景。请同学们齐读这部分内容,看看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刻画这个年轻妇女?(动作、神态、外貌)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课件出示)让男女生读下面两个句子,然后小组讨论 对歌女子的外貌描写: A生长得一张枣子脸,满口糯米牙,穿了身毛布衣裤,腰间围了个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鞋,辫发盘在头上.比较这段文字与课文里的区别. B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自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明确:一般来说,从一个女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她的精神面貌.这些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从颜色,配饰),可见他们个个活得鲜
13、活滋润,生气勃勃,有活力,对生活充满热情。细细描绘意在表达作者对这种健康,鲜活的生命形态的赞赏. 其中第三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工笔描绘了人物的外貌,分别从面容、牙齿、衣饰特别是对衣着的描写,可见这个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具有的性格特征:开朗、活泼、聪明、手脚勤快。以上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还有其他描写方法吗?这段有没有写到她们的动作呢? 学生抢答: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址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分析:三丈来长(想一想,用数学知识来折算成米,有十多米长了,就像我们的教室.)就(才),还充满活力,活力四射!这些生
14、命痛快淋漓,没有拖泥带水的僵态,表现了作者对自由洒脱的生命形态的尊重和赞美.那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一段.不难看出,在这个对歌场面中,作者侧重写了唱歌人,有什么作用呢?小组合作思考:(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情景。) 师补充强调:这是以人衬景的写法,表现出山野对歌的热烈与欢乐。 点评:这部分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实教学重难点。“指名朗读”“同桌讨论”“抢答”“小组合作思考”等环节,能够有效地检查学生的朗读水平,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把教学的侧重点落实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去。其中如对“多”字的赏析,就很有价值。评析语言,把握语言文字的精妙,也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考点之
15、一。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这样的阅读领悟,是打牢基本功的有效措施。 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始终要放在教学的主要任务上。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领悟内容,去感受情感,去体会写作技法。 2、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直观的去理解对歌时人物的情 绪,可引导学生模仿刘三姐即兴对歌(多媒体播放刘三姐对歌的片段) 3、集体朗读23段。 点评:第三次出现歌曲,以简略为宜,不必占用过多时间。集体朗读第23段,可以设置为学生读出自己最为欣赏的句子,并予以简要互评或老师点评。一是播放刘三姐对歌片段,不能过多占用时间,二是在阅读理解之后,有必要深化检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如何。 4、拓展延伸,比较体会 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
16、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词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喜欢第一段,因为它以
17、工笔描绘为主,刻画细腻真实,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物的赞美之情,语言生动,耐人寻味。喜欢第二段,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人物的空灵动人的精神之美,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 点评:这个拓展延伸环节,是强化人物描写的写作技法和表达效果。老师要明确指出出题用意,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去思考,去比较,去谈各自的看法。如,提示可以从语言表达方式重点是描写手法的运用上、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上、用词造句的特点上、抒发感情的用意上等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简析。 六、总结课文谈收获 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云南真不愧是诗歌的家乡,到处都
18、有动听的歌声.生活中有歌就有美,有歌就有欢乐,真的希望有时间咱们一起去云南看一看.同学们,你们通过这篇文章学到了什么 请大家总结一下.点评:同学们总结的角度或语言,可以让学生互评或老师点评。 让学生总结这个环节,很容易走过场,要么学生总结不全面,要么总结很浅显,或者很简单。要注意启发学生回顾学过的内容,概括出要点。关键是从巩固、强调教学重难点的目标去进行总结。 七、学以致用做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迤西(y) 糯米(nu) 矗立(ch)B.熹微(x) 腌制(yn) 气氛(fn)C.土坎(kn) 忌讳(hu) 蹲踞(j)D.譬喻(p) 龙吟凤哕(hu) 掠过(l)2.找出下列
19、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穷目押韵本色哑口无言B下坠向例吆喝悠有自在C扶摇含胡照例声面别开D迤西屋脊无端呼朋焕侣3.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_,作者_,现代_家,_家。本文描绘了_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_、_、_。这三个场合分别侧重于写_、_、_。4、阅读理解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达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
20、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
21、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而且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做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_(2)第段中画线句子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_(3)“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_(4)第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_ 点评:这个当堂练习环节,起到了复习强化的作用。如果时间不足,可以留作课下作业。 还可提示完成课后作业二。 附板书设计: 云南的歌会 沈从文山野对歌对歌具有对抗性质,才智大比拼 写人:外貌动作神态(点)山路漫歌即兴自由歌唱,发乎性情,自然成趣; 村寨传歌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的歌会 云南 歌会 教学 设计 点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