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交).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写作能力的培养年级:2012级 学号:201250507219姓名:黎作虎 专业:汉语言文学【摘要】根据笔者多年从教的工作经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从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熟悉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结构和方法,培养和引导学生在熟悉一般的写作基础上谋求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创意,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词】写作能力 兴趣,积累,创意,培养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的时候,总感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用,不知从何处下笔,找不到写作的思路,搭不起文章的框架与结构,感觉脑子里一片模糊和空白。为此,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写作实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
2、的写作能力,我们教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法,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爱好,教会学生如何为写作丰富材料和积累素材,教会学生在一般的写作基础上谋求写作能力的突破和创意。使得学生的作文有规有范、有肉有血、有灵魂有创意,让人读了作文以后感觉不乏味、不疲惫,有滋味。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启示,作文教学应着力于使学生有
3、想写作文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减少和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慌心理,转变和消除学生对写作难,难于上青天的看法和感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写作,勇于写作,敢于创作。我认为兴趣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1、要善于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些都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此,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周围的人、事、物的形状、变化以及相互间的影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亲近生活、融入生活,
4、在生活中找到、积累和丰富写作的素材,是作文的一大法宝。记得我家女儿读三年级时,在日记中写道:“我家楼下的主人养了一条小狗,非常可爱。”我发现女儿已经在注意生活中的事物了,但观察不细。我告诉她,如果仔细观察,把小狗可爱的样子描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后来,她在日记里写道:“那只小狗长着雪白和棕色相间的毛,耳朵小小的,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要一清二楚地看清身边的东西。它的样子真惹人喜爱。我在阳台上喊了一声汪汪!小狗马上从屋里蹿到楼下的平台,抬起头来,好奇地望着楼上的我,也叫了一声汪汪!好像在说:你好!呵,小狗真懂礼貌,正在跟我打招呼呢!”显然,经过女儿的仔细观察以及合理联想,写出了生动的作
5、文。这说明我们的学生不是没有题材可写,也不是不会写,而是没有仔细观察,没有拓开思维空间想问题,没有把观察到东西积累下来。要教会学生,只要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才能写出充满情趣和活力的作文来,如果没有深入生活,只靠凭空想象,那么他的作文就是空洞、乏味,缺乏真情实感。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总结和享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1.2、要善于从生活中收集写作材料学生写作文最苦恼的是“言而无物”。作文的时候,不知话题从何发起,写作开头和思维总感觉步履维艰,感觉没有材料可写,鉴于这种情况,要突破这种困惑,我认为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从回忆和交流中积累材料。一从博览群书中收集材料
6、。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艺高,才能胆大。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喜欢阅读,自主阅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撷取精华,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妙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录在笔记本上。同时,鼓励学生朗读、背诵好文章。常言道:“读熟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吟”,这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读好书、读懂书、读烂书好处多,它可以让学生从读中积累作文的优美词语、优美语句,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这是作文前的不断蓄势、屯聚的过程。待作文时,学生才能一触即发,得心应手,再不会感到脑中有话而写
7、不出。二从生活中撷取材料。“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我们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善于观察身边的新鲜事,不善于捕捉身边的新鲜事,只做生活的旁观者。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走进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获取写作素材。比如要给学生写一篇小乡村的变化作文题,我们就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自己的乡村,观察自己的乡村,与父辈的长者交流乡村的变化,找到乡村变化事例,从而通过事例、数据的列举与陈述,来表达乡村的变化。引导与鼓励学生深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边走边看、边听边想,边查边问
8、,尽量从不同的角度捕捉到各种不同的写作素材,为学生的作文屯集材料和丰富社会经验,用时就能信手拈来、用之上手自如。三从自己的回忆和交流中收集材料。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坚持写日记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将“日记”改为“日忆”,养成“每日一忆”的好习惯。只要求学生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用它可以写成什么作文。如果每天都能“忆”起一两件可写之事,动笔时就不愁“言而无物”。引导和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多与别人交流,使学生在接触与交流中学会如何抓住交流的主题、如何设计交流的次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素材积累空间,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路,作文时学生能从多角度、多
9、方面看问题,形成写作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日积月累,写作时便“呼之即出”,大墨渲染,才华飞溢。1.3、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情景中悟出写作灵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给我们一个启发:要想让学生“辞发”、“下笔千言”,关键要善于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启开他们的情感闸门,让他们“情动”,从而诱发他们的创作动机和创作灵感。实践表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是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发学生创作情感和灵感的重要途径。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作 “黄河,母亲河”作文题时,我先给学生播放黄河颂曲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美、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10、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黄河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对我国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尤其是了解今天的黄河遭到污染的严重情况。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辅以写作指导,让学生对母亲河黄河倾诉的冲动。写作时可以以倡议书的形式来写,也可以用童话、寓言、书信、诗歌甚至是戏剧的形式来表达,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触动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拥有了自己的灵魂。2.掌握写作结构与方法有了写作的素材,就要教会学生怎样把一大堆素材有层次、有条理串联起来,变成一篇好作文。这就需要教学生拿到作
11、文题后,首先明确作文的文体、作文的主要内容,随后对作文题搭框架、列提纲,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个地方详写、哪个地方略写。这样保证写出的作文详略轻重有序,条理清楚,不跑题。一般的写作结构与方法有:2.1、文章结构完整,内容详略得当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总要朝着一个目标写,总是想把实现这个目标路径说清楚,因此写作的时候就必须通过层层的铺垫、说明,让读者看了懂得作文的中心。这个部分就要详写,其它的要略写。不管是研究性作文形式,还是随性发挥式的日记形式的作文,优秀作文前后结构安排的都很好,行文紧紧围绕着主旨而进行,有时候貌似离开了话题,但是也是故意安排的特别手法,以达到曲径通幽之
12、妙。因此,要教会学生必须根据作文提纲组织材料,提醒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要不断的提醒自己,要注意紧扣话题,注意文章结构,注意文章内容安排详略得当,同时也要注意发散,注意各个部的篇幅,防止跑题。严防作文出现论证多,归总少等比重失调的情景发生。2.2、掌握文体结构及其写作方法作文的类型比较多,比如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每类文章都有其写作的特点。如果是说明文的话,在开篇要有为什么要说明该事物的原因,写出原因可以一下子吸引住读者,意在强调文章的价值;紧接着就要简单概述事物的横竖向历史,即这个事物的背景,有了背景就容易使人对事物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接下来在对事物进行重点的介绍,例如他的特点,工艺,与之
13、相关的有趣的故事等;这个事物介绍完了,简单的讲述一个凸显该物价值的故事,以丰富读者对此事物的理解,在文章的结尾,一般都是对事物的价值进行肯定和综合的概述,这样走下来,就是一篇结构紧促,逻辑清晰的说明文了。对于议论文来说,教学生开篇就要提出论点、论题,也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论据,重点在怎样解决问题,最后对处理这个问题下个简要的结论。以上就是成功作文在结构和细节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通常的写作套路,学生要掌握文章结构,巧妙的把握文章的细节之后,才能富有才思的创造性的写作。3.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我们阅读一篇文章,实际上是阅读作者的心理发展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
14、总是把作者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把作品中蕴涵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所以作文要打动人,就必须负载思想的泪或笑,承托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情感是作文的生命,愈是真实的,就愈是动人的;愈是濡染了真实感情的思想,就愈是鲜活的。写好作文真实是关键。 新颖是作文的活力。写作文,总是要在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下功夫,总是要在语言上尽可能表现得完美,以显示主体的创造才能。这种创造才能表现得愈充分,作品愈新颖;愈新颖,作品愈有价值。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内容的新颖和语言的新颖。前者为内在的,后者为外显的。因此,作文要求真实,就要通过对真的处理来体现其从内在到外显的新颖。这样作文才算上真实的创意。要写出有创意作文需要
15、培养学生三种能力。3.1、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作文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深度,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与感悟。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就是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的,没有感悟的作文是浅薄的。学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却孕育着喜悦的鸟语花香。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作文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创设情境,耐心
16、引导。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写作的引导者。作为教师应该巧抓学生写作的各种时机、各种创作情境,细心引导学生去感知和思考生活。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天,教室外北风呼啸,寒气袭人,我和学生正紧闭门窗在教室内上课,忽然,“咚、咚、咚”教室门被敲响了。我打开门一看是一位母亲冒着严寒来给住校的孩子送菜。接过那盒热乎乎的菜我的心被一股暖流触动了,于是我停止了讲课让学生以“一盒热香的佳肴”为话题进行了简短的谈话。出乎意料学生很快就说到了“母爱”,这就是敏锐的生活感悟能力的最佳表现。要让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感悟生活的人,教师要抢抓各种时机对学生加以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养成感悟生活的习惯,而这种习
17、惯一旦养成那形形色色的宝贵的写作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二是另辟蹊径,加强训练。学生对生活有了独特而真切的感悟就要抒发出来,因为感悟压抑久了感知就会麻木。写周记就是一条学生抒发感悟的最佳途径,周记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不受题材限制,一切皆可写;二是不受文体限制,形式灵活;三是不受篇幅限制,可长可短;四是充满了生活的灵气,立意、选材皆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事实证明学生的确喜爱周记这种写作形式,在学生的周记中稚嫩单纯、天真无邪的少男少女都成了生活的智者,他们能轻而易举地用清新活泼、灵气十足的语言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而真切的感悟。三是引导迁移,提升水平。学生是单纯与真实的,他们有时会凭自己的喜好对待
18、写作。事实证明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一种真诚、积极;一种虚假、冷漠。学生常常会以真诚、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那些灵动、亲切的写作形式,如周记、日记、书信等;而以虚假、冷漠的心态去对待那些呆板、程式化的写作形式,如课堂习作、考场作文等。在那些灵动、亲切的写作形式中学生的生活感悟是独特、深刻而睿智的,他们写出的文章往往真实、灵气、富有生活和文学气息,而且在写作中学生还能有意无意地体验到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反映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将真实的生活感悟进行迁移,把这种感悟贯穿于写作的方方面面。因为只有做好了引导迁移工作,培养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全面提升
19、写作水平。3.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灵性的思维,才能产生灵性的语言。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纵横比较,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所谓条理性,是指在思想、语言、文字等方面有层次感。我们常常说一篇文章的思路清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清楚,就是因为作者或者说话人思维较有条理,能对事物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判断。思维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法与演绎法、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所有这些思维活动,离开了比较后的鉴别,都将无法进行。因此,“比较法”是思维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就必须加强比较教学。比较法包括纵向比较与横向
20、比较。纵向比较是把当前所学的内容和以往所学的内容加以比较,如不同课文的立意、构思、艺术特色等的比较;横向比较是把同时学习的两类或两类以上的内容进行比较,如同篇课文的遣词、造句、人物形象等的比较。事实上,教材编者在设计思考和练习题时,就充分体现了比较教学的思想。例如荷塘月色与绿的比较,可见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努力贯穿比较法。启发学生比较它们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深入了解情景交融和详略得当的艺术手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文章的体会,从而获得写作上的有益启示。通过比较教学培养学生拓展思维,丰富学生作文内容和深度。二是巧设障碍,激发思维的多端性。所谓思维的
21、多端性,是指在多个思维的总进程中,有多个思维起点、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标准、多个思维结论。同样一个问题,因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就不一样,古人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人们的思维活动,往往有一个思维定势,习惯于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进行。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讲课、考试、作文,都限定学生在同一的范围、同一的答案、同一的题目中思考。尤其是讲课将现成的结论硬灌给学生,考试在似是而非的文字游戏中捉迷藏,更是钳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多方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不囿于一隅,拓宽思路,触类旁通
22、,从而摆脱定势的束缚,提高随机应变的能力。要激发学生思维的多端性,就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创设情景,经常在好像没有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设出障碍,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波澜,然后引导学生去跨越。教师要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打击他们思考探求的积极性。三是求异探新,调动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人们在进行思维时,能够从新的角度,运用新观念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独特的见解。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不具有这种特性,别人怎样想,自己也怎样想,墨守成规,人云亦云,就谈不上什么独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无疑对造就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爱思考、善质疑是独创性思
23、维的主要特征。宋朝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今人顾颉刚也说:“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求索的精神,鼓励学生破除迷信,不唯书是从,不唯师是从,敢于向书本和教师挑战,大胆质疑问难,敢于张扬自己个性和聪明才智。3.3、培养学生写个性作文。 赞可夫认为,作文的根本目的是主观意识的培养。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学生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个人见解,要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要反复修改、润色语言,伴随着作文的过程经受思想教育的洗礼。反过来,人的个性又制约着作文的个性。朱
24、自清的作品总是蕴涵着淡淡的哀愁,鲁迅的文章犀利如匕首,都与他们各自的个性有关。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首先应具有求异探新的习惯,为学生作出表率,教师还应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心情不受压抑,思维积极主动,创造的火花就会自由地喷发出来。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便流畅而一触即发,深刻而入木三分,独特而别具匠心,做到了这一步,不愁作文没有个性。因此,教师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首要的是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只有培养了学生健康的表达,才能产生健康的作文个性。再者,就是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对于作文教学则是要把学生腐弱的个性变得刚健一些,把消极的情绪变得主动
25、一些。缺乏爱,缺乏情,缺乏激情,缺乏进取,人生流于平庸,就不会欢呼,不会感伤。有了良好的个性,学生的内心就会像大自然一样有无穷无尽的变化,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也因之而赏心悦目,美丽无比,产生深沉的个性。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要摆脱作文教学的困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必须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一心为学生终身负责。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走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课外联系生活多读多写、多积累多思考,课内结合教学教给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参考文献1谭爵芳.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5月.A2李金莲.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J.广西教育.2008年10期(A)3谢玲.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J. 广西教育.2008年10期(A)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