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doc
《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核心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本文结合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从合理创设情境、提供探究时空、提倡合作交流、结合实际应用、评价素质化五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核心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拥有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明确“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的观念,采取适当的方式和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下面结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谈谈笔者的几点做
2、法: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布鲁纳曾说过,“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将抽象枯燥的重叠问题融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入景动情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笔者在教学重叠问题一课时,首先创设一个学生比较喜爱的脑筋急转弯的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餐厅就餐,服务员只给他们桌上放了三套餐具,他们也说够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情境和问题一出,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由此渗透“重叠”一词的含义,使学生对重叠问题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下面的学
3、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例题时,我对教材中的信息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将统计表中参加语文课外小组和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名单换成了本班同学的,题型还是一样。展现这样的生活情境,既不违背教材编写意图,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就会使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学生自然就会有一种贴近感和责任感,从而乐意去解决数学问题,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之中。二、提供探究时空,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构建知识。如在教学重叠问题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叠问题,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三个自主探究的
4、机会。一是现场调查,收集信息。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现场调查本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学生人数。通过调查,得到了这样的信息资料:参加语文课外小组的有9人,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有10人,其中有3人两个课外小组都参加了。要解决参加语文课外小组和数学课外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是19人,另一部分学生却有疑问:这两个小组只有16人参加,没有19人呀?由此产生认知冲突:到底是多少人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通过直观表演不失为一个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方法。二是直观表演,深化认识。在这个环节中,笔者拿出红、蓝两根橡皮筋,请参加语文小组的同学上前来站在红色橡皮筋中;再请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同学
5、也上前来,站在蓝色橡皮筋中。这一站,问题自然产生了:有3位同学既参加了语文课外小组又参加了数学课外小组,他们应该站在哪里?进而关注“怎么办”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和交流,同学们想到了这样一个办法:将两根橡皮筋交叉重叠,让这3位同学站在重叠的橡皮筋圈中。三是抽象概括,建构知识。如何将直观形象的知识转化为书面知识,也就是说把这种情形在纸上画下来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容易就画出了韦恩图,初步体会到集合的思想方法。有了韦恩图,后面问题的解决以及算法多样化对学生来说也就轻而易举了。三、提倡合作交流,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恰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课 堂上 如何 引导 学生 进行 自主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