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1 项目概况11.1 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2项目简介22 报告编制依据42.1相关法律法规42.2行业技术标准52.3其他相关资料53项目区概况63.1 自然条件63.2自然资源83.3社会经济条件93.4土地利用现状9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24项目分析13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13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44.3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174.4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204.5水资源平衡分析204.6公众参与分析26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275.1规划原则275.2规划依据27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285.
2、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335.5项目工程进度计划376投资估算376.1投资估算依据376.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比例386.3投资进度计划397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397.1土地权属现状397.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408项目组织实施管理438.1组织领导机构设置438.2工程建设管理438.3资金使用管理449效益分析459.1社会效益459.2生态效益459.3经济效益4610结论与建议4710.1可行性研究结论4710.2问题与建议48 31 项目概况1.1 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
3、全的战略举措。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的基础。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xx生产项目及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数量越来越多,人地矛盾更加尖锐。xx是六盘水市经济发展较快县份,近几年,xx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全县工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城镇经济收入得到显著的提高,由于工业建设占用耕地资源较多,全县耕地数量日益减少,加上生产力水平低下,耕地质量无法提高,产出率低下,农民增收缓慢,农村与城镇的差距愈来愈大。城乡协调、稳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迫在眉睫。实施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是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地位的有效形式。科学合理的耕地整理是土地开发整理
4、、整治、复垦以及土地利用和耕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缓解人地矛盾的、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也是改善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农业结构、增强农民创收能力的主要手段。 “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节约与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对于缓解日趋尖锐的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针对以上因素,xx国土资源局特提出对xxxx乡xx片区土地进行整理。1.2
5、项目简介1.2.1项目类型项目类型为省级财政投资土地整理项目1.2.2项目名称及性质 项目名称:xxxx乡xx片区土地整理项目期项目性质:土地整理1.2.3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xx东南部的xx乡,距县城25km,地理位置东经10458051050043,北纬255007255343。涉及xx乡的xx和xx两个行政村,总面积211.14hm2,其中:xx村16.63hm2,占总面积的7.9%;xx村194.51hm2,占总面积的92.12%。是xx重要的基本农田保护区。1.2.4项目规模项目区总面积211.14hm2,其中不动工面积2.82hm2(为坡度大于20的陡坡耕地),动工面积208.32h
6、m2。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净增耕地6.54hm2,新增耕地率达到3.14%。项目估算总投资772.61万元,按整理规模208.32hm2计算,每公顷投入量约3.71万元。1.2.5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1年。1.2.6 项目任务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当地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以及待整理土地资源的适宜用途,依据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本土地整理项目目标。通过土地整理,使项目区内耕地得到改善,形成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通过土地整理,实现新增耕地6.54hm2,新增耕地率达到3.14%;通过项目实施,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达到田成方、路成网的高产
7、农业区;通过项目实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项目实施,达到高效、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2 报告编制依据2.1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
8、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64号; 国土资耕发2005010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报件的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意见(黔府办发200710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7号。2.2行业技术标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土地开
9、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贵州省耕地地力等级、中低产田土类型及其改良技术标准(DB52/435-2002; DB52/485-200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雨水集蓄工程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3月);渠道防渗工程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3月)。2.3其他相关资料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xx土地开发整理规划;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xx土地利
10、用年度计划;xx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3项目区概况3.1 自然条件3.1.1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xx东南部的xx乡,距县城25km,地理位置东经10458051050043,北纬255007255343。涉及xx乡的xx和xx两个行政村,总面积211.14hm2,属xx重要的基本农田保护区。3.1.2地形地貌项目区属高中山地貌,海拔高度在1548.0m1738.2m之间,地形坡度025。地处云贵高原中段的过渡性斜坡地带,是珠江水系南北盘江支流的分水岭,由于受南、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因而地形破碎,地势高低不一,形成了以高原山地为主体、坡度较大的地形地貌格局,山高坡陡。3
11、.1.3气候与水文项目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富,光照充足。年降水量为1390mm,但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冬春季干旱少雨,夏秋季高温多雨,510月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88%,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593h,年平均气温15.2,最热月均气温29,最冷月均气温2,平均无霜期271天,年总积温5521,适宜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亦时常出现局部性倒春寒、冰雹、洪涝、秋绵雨等灾害性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困难。项目区地处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南北盘江支流之一的xx河上,项目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雨和xx河水源。3.1.4植被项目区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柳杉等用材树种及油桐、乌桕、构树等经济林木,森林
12、覆盖率和自然植被覆盖率较低。3.1.5土壤项目区成土母质主要为紫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风化残积物、坡积物等,受成土母质(岩)影响,土壤主要是紫色土(紫泥土、紫砂泥土)。由于地形较陡,紫色砂页岩风化形成的土壤较易水土流失,土壤主要分布在平缓和坡度较小的区域,坡度较大区域,土层较浅,土壤呈酸性至微酸性,因受母岩和地形的影响,土壤易受冲刷,抗旱、保水保肥较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养分缺乏,土地生产力低。3.1.6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倒春寒、夏末低温、春季低温阴雨、秋季绵雨低温、初霜凌冻和冰雹等。干旱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冰雹主要发生在每年春夏之交,暴雨多发生于每年57月份,春季低温多发生在34月,表现
13、日照少,太阳辐射量少,雨日多,气温不稳定,变化大,影响农作物的栽种、生长等造成空秕率高等,是造成了该地区粮食作物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3.2自然资源3.2.1光热资源项目区年平均日照时数1593h,为全年可照时数的29%,最多年日照为1654.6h(1963年),最少年日照为1144h(1977年)。太阳辐射年平均总辐射量为4114.61Mj/m2,49月秋收作物生长期的总辐射量2824.07 Mj/m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4%左右;10月至翌年的5月夏收作物生长期的总辐射量2057.00 Mj/m2,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6.9%,这是因为10月至翌年2月多阴雨天气,天空云量大的原因。项目区全年
14、积温在47256726之间,气温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80%保证率为37006200。10初日20终日间活动积温20685000。3.2.2 水资源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灌溉水源为降雨和地表径流。地表水为xx河流,该河流枯水期流量为1.3m3/s,项目区以上集雨面积5.5km2,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52.05万m3,径流利用率取0.7,则每年可为项目区提供灌溉用水106.44万 m3;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降雨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390mm。降雨的年有效利用率按30%计取,则可利用的有效降雨量为185.57万m3。3.2.3 生物资源项目区生物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
15、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烤烟、大豆等;用材林有云南松、柳杉等;经济林有油桐、乌桕、构树;野生药材主要有拳参、续断、龙胆草、金银花、桔梗等。动物资源有猪、牛、羊、马及各种家禽。3.3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发展养殖业和第三产业。由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配套和土地质量不高,严重阻碍了耕地产出率的提高,影响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区涉及xx乡的xx、xx和xx三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750元,其中农业产值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5.4%。3.4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211.14hm2,其中:xx村16.63hm2,占总面积的7.9%;xx村194.51hm2,占总面积的92.12%
16、。在项目区211.14hm2中,农用地190.54hm2,占总面积的90.24%(水田88.02hm2,占总面积的41.68%;旱地81.87hm2,占总面积的38.77%;林地5.4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8%,其它农用地15.20hm2,占总面积的7.2%);建设用地9.21hm2,占总面积的4.36%;未利用地11.39hm2,占总面积的5.39%。项目区总面积211.14hm2,其中不动工面积2.82hm2(为坡度大于20的陡坡耕地),动工面积208.32hm2。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表3.4-1: 48表3.4-1 xxxx乡xx片区土地整理现状面积表 单位:公顷项目整理现状权
17、属单位总计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耕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合计公共建筑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墓葬地合计未利用土地其他未利用地小计水田旱地小计有林地灌木林地小计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田土坎荒草地河流水面坑塘水面现状面积旧营村16.63 15.70 12.23 0.96 11.27 1.96 0.69 1.27 1.51 0.12 0.03 1.36 0.43 0.38 0.05 0.50 0.12 0.38 坪田村194.51 174.84 157.66 87.06 70.60 3.49 2.64 0.85 13.69 3.72 1.10 8.87 8.78 0.00 8.39 0.39 10.89 3
18、.43 7.33 0.13 合计211.14 190.54 169.89 88.02 81.87 5.45 3.33 2.12 15.20 3.84 1.13 10.23 9.21 0.00 0.00 8.77 0.44 11.39 3.55 7.71 0.13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5.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区内有xx河由北至南穿越,从河流引水的多条灌溉渠道由西北向南贯穿,渠道设计流量为0.30m3/s,渠道总长为1.99km,设计灌溉面积2500余亩。其他基本上未配套其他农田水利设施,区内现有的排灌沟渠为渠道为混泥土浇筑,但渠道由于修筑时间久远,部分渠道局部也被损坏,已不能满足当地农
19、业生产活动的需要。3.5.2交通状况项目区西南面有一xx至xx的村级公路通过,对外交通便捷。但项目区内道路系统不完善,当地老百姓只能通过田土埂做为农业生产的道路。 3.5.3电力及通讯设施状况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于2002年全部结束,新的高、低压电网同时覆盖整个项目区,由xx供电局直接供电,不受任何外部条件影响,电量充足、正常可靠。项目区内已开通程控电话,无线通讯网已覆盖全境,通讯条件好。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项目区周边及内部无工矿用地,无工业污染,空气质量良好,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保护。4项目分析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把该
20、片区划为基本农田,且按农业区划又是一个重要的产粮区,但因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影响,造成该区耕地复种指数低、效益不高。对该区范围土地进行整理,是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通过整理,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区内人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全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与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要求相一致。4.1.2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xx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20012010年)。按照项目完整性,先易后难,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已把xx乡xx片区土地整理项目列入了该县土地开发
21、整理项目库,其土地利用方向符合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4.1.3其他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xxxx乡xx片区土地整理项目符合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4.2.1新增耕地来源分析项目区总面积211.14hm2,其中不动工面积2.82hm2(为坡度大于20的陡坡耕地),动工面积208.32hm2。项目区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下述四方面:项目区有荒草地3.55hm2,可全部开发为耕地,这是项目区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项目区有22.03hm2的水田地块十分零乱,大于1.0m的田埂所占比例较大,根据土地利用台帐
22、计算,现有田埂系数为4.85%。通过土地平整措施对田块进行归并,使田埂系数降低到2.35%,可新增耕地0.55hm2。项目区有65.70hm2的旱地坡度在1520,通过坡改梯工程形成水平梯土,可使土埂系数从8.25%降低到5.73%,可新增耕地1.66hm2。项目区xx河由于没有防洪措施,部分地势低洼水田已被洪水毁坏,且xx河有多处弯道,通过对河道截弯改直和修建部分防洪堤可以恢复和增加耕地1.31hm2。4.2.2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通过荒草地开发、田土块归并及河道截弯改直可新增耕地7.07hm2,扣除配套建设田间道路系统和农田灌排系统需要占用的0.53 hm2耕地,最终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净
23、增耕地6.54hm2,新增耕地率达到3.14%。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见表4.2-1:表4.2-1 xxxx乡xx片区土地整理项目I期整理前后面积对照表单位:公顷项目整理前后权属单位总计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耕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合计公共建筑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墓葬地合计未利用土地其他未利用地小计水田旱地小计有林地灌木林地小计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田土坎荒草地河流水面坑塘水面整理前xx村16.63 15.70 12.23 0.96 11.27 1.96 0.69 1.27 1.51 0.12 0.03 1.36 0.43 0.38 0.05 0.50 0.12 0.38 xx村194
24、.51 174.84 157.66 87.06 70.60 3.49 2.64 0.85 13.69 3.72 1.10 8.87 8.78 8.39 0.39 10.89 3.43 7.33 0.13 合计211.14 190.54 169.89 88.02 81.87 5.45 3.33 2.12 15.20 3.84 1.13 10.23 9.21 8.77 0.44 11.39 3.55 7.71 0.13 整理后xx村16.63 15.82 12.13 0.96 11.17 1.96 0.69 1.27 1.73 0.55 0.05 1.13 0.43 0.38 0.05 0.38
25、0.00 0.38 xx村194.51 179.58 164.30 89.13 75.17 3.49 2.64 0.85 11.79 4.01 0.89 6.89 8.78 8.39 0.39 6.15 0.00 6.02 0.13 合计211.14 195.40 176.43 90.09 86.34 5.45 3.33 2.12 13.52 4.56 0.94 8.02 9.21 8.77 0.44 6.53 0.00 6.40 0.13 变化值0.00 4.86 6.54 2.07 4.47 0.00 0.00 0.00 -1.68 0.72 -0.19 -2.21 0.00 0.00 0
26、.00 -4.86 -3.55 -1.31 0.00 4.3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项目区地形坡度025,土层厚度50100cm左右,耕层厚度45cm,土壤耕性及保水保肥性好,其它土壤理化指标均属中等水平,项目区所在地光热资源充足,水资源丰富。项目区农田灌排系统匮乏,不具备灌排保证,田间道路等级低、质量差,地块零乱、废弃沟渠和道路占地大,水土流失严重等因素,严重制约了项目区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通过实施田块归并、整理,坡土梯化,土壤熟化、改良,可以提高区内土地利用率和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通过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将重点解决项目区内的排灌能力和改善区内交通状况,使耕地灌溉保证率达到80%,道路服务半
27、径200m,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以及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耕作,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即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标准(暂行)所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分等技术指标确定的A等耕地水平。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标准(暂行)所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分等技术指标见表4.3-1。表4.3-1 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分等技术指标表 类型 项 目水田A等水田B等水田C等旱地A等旱地B等旱地C等视耕园地D等地形坡度()5588155588151520地块要求方向南北向或顺等高线方向长度(m)20105201055宽度(m)5535533平整度 平均坡度2 凸凹高差30mm平均坡度2 凸凹高差30mm平均坡度2 凸
28、凹高差30mm平均坡度3 凸凹高差50mm平均坡度3 凸凹高差50mm平均坡度5 凸凹高差 50mm平均坡度7 凸凹高差 300900600300300可耕作层厚度(mm)300250300150250300200200150土壤剖面构造均壤型均壤或粘壤均粘或砂均壤型砂壤或粘砂壤砂壤耕层土壤质地中壤土重壤土轻壤土或轻粘土砂壤土或中粘土砂壤重壤粘土砂土或粘土砂土或粘土(4.04.02.02.00.64.04.02.02.00.60.6速效磷(mg/kg)101055410105544速效钾(mg/kg)150150100100501001005040503040开发土壤有机质(%)3.03.01
29、.01.00.63.03.01.01.00.60.6速效磷(mg/kg)101055310105533速效钾(mg/kg)10010080805080805050404030农田水利工程防洪工程标准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5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排渍深度(m)0.60.60.60.80.80.80.8排水系统等级配套按防洪、排涝、排渍标准和要求设计灌溉保证率(%)90908080807050504040304030输配水系统等级按灌溉保证率要求设置输水渠类型渡槽、渠道、管道(含埋管)、倒虹吸等灌溉方式有稳定水源,能自流灌溉(尽量采用节水灌溉)自流灌溉或水窖集雨浇灌水窖集雨浇灌水利工程
30、质量评定结果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交通道路道路等级配套按设计要求配套完善道路质量评定结果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合格道路服务半径(m)200200300300400200200300300400300400支道路面宽度(m)4444433路面级别中级中级中级中级中级低级低级路肩、路沟浆砌浆砌浆砌、干砌浆砌浆砌浆砌、干砌排水性较好田间道路面宽度3333322路面级别中级中级中级中级中级低级低级路肩、路沟浆砌浆砌浆砌、干砌浆砌浆砌浆砌、干砌排水性较好生产路路面宽度111110.50.5路面结构粒料加固土或改善土夯实整平生态防护林配套农田防护林 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 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
31、护林 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 注:表格中数值界限均为含下不含上型4.4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因素: 项目区水资源条件好,但由于区内没有配套的农田灌排设施,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项目区旱、涝灾害时有发生; 项目区田间道路系统不完善,无法进行机械化生产,导致生产水平低下; 项目区属于高中山地貌,地形切割深,且旱地大部分为坡耕地,极易发生滑坡和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低下,土地垦殖率无法提高; 项目区地块零碎,废弃沟渠、道路和大于1m的田土坎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土壤N、P、K含量低,粮食单产不高。综上所述,项目区限制土地
32、利用的主要因素是对水资源的利用能力低,项目设施不配套,种植水平低下,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低,所以,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道路系统的配套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前提,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4.5水资源平衡分析4.5.1项目区需水量分析4.5.1.1灌溉定额区域内农作物的灌溉制度该区农作物的灌溉制度用水量确定是在参考群众丰产潜水经验和田间试验资料,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计算。根据多年来进行的中等干旱年份的不同生育期作物田间耗水强度(mm/d)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间距、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分析确定项目区农作物的灌溉制度。项目区海拔较低,光热充分,分析项目区目前种植制度和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
33、的要求,水田以种植晚稻为主,以水稻、油菜为典型农作物确定其灌溉定额;旱地以玉米、小麦为典型农作物确定其灌溉定额。泡田期灌溉用水量(泡田定额)泡田期灌溉用水量按下式计算:M1=667(h0+s1+e1t1-p1)式中:M1-泡田期灌溉用水量,m3;h0-秧田时田面所需的水层深度,mm,取值40mm;s1-泡田期的渗漏量,既开始泡田到插秧期间的总渗漏量,mm,取值50mm;e1-泡田期间水面平均蒸发强度,mm/d,取值2 mm;t1-泡田期的天数,取值10天;p1-泡田期的降雨量,35mm。通过计算泡田期灌溉用水量(泡田定额)M1=50 m3水稻生育期内灌水量(灌溉定额)水稻生育期内灌水量按下式计
34、算:M= h2- h1+d+Wc-P式中:M-水稻生育期内灌水量, mm;h1-时段稻田面水层深度,mm,取值20 mm;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mm,取值40 mm;d-时段内排水量,mm,取值1100mm;Wc-时段内田间耗水量,取值955mm;P-时段内降雨量,mm,取值1403 mm。式中计算M=672mm,折算为450m3/亩。旱地以玉米、小麦为典型农作物确定其灌溉定额,按经验取值玉米灌溉定额为150 m3/亩,小麦灌溉定额为50 m3/亩。各种农作物灌溉定额见表4.5-1表4.5-1 项目区灌溉定额取值表:(中等干旱年)项 目一季水稻油菜玉米泡水定额(m3/亩)50灌溉定额(m3
35、/亩)450总灌溉定额(m3/亩)50050150项目区各类农作物灌水定额分别确定为水稻500m3 /亩,玉米150m3/亩,油菜50m3/亩,小麦50m3/亩。水田每年按一季水稻、一季油菜计算,则水田每亩总的灌溉定额为550m3,旱地按一季玉米、一季小麦计算,则旱地每亩总的灌溉定额为200m3。灌溉设计保证率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因此在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之前,首先要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由于项目区水田以种植水稻和油菜为主,旱地以种植玉米和小麦为主,灌溉保证率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75%。需水量计算设计年内项目区耕地灌溉需水量按下式确定即
36、:W=MAW农业生产总需量( m3)M灌溉定额(m3)A灌溉面积(亩)式中灌溉面积A取整理后的灌溉面积389.45hm2,其中灌溉水田173.53 hm2,旱地215.92 hm2。则:W=173.5315(500+50)+215.9215150=191.74万m3整理后项目区耕地用水量考虑水田一年种植水稻、油菜各一季,旱地种植玉米一季。通过计算,项目区耕地灌溉总需水量191.74万m3。其他需水量:包括人蓄需水量、植物需水量等项目区其他需水量估计50万m3。最后项目区总需水量241.74万m3。4.5.2项目区可供水量分析通过对项目区灌溉水源进行调查:灌溉水源主要灌溉水源为降雨和地面径流。4
37、.5.2.1降雨根据xx气象局提供的降雨资料,项目区年平均降雨量1390mm。按经验频率公式(即,保证率取75%)进行计算,并确定设计典型年平均月降雨量分配。经降雨资料分析,P=75%保证率下的降雨量为1043mm。设计典型年(1985年)各月平均降水量分配见表4.5-2。表4.5-2 典型年1985年降水量年内分配表 单位:mm、%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总量降雨量28.7434.3137.7537.04142.2172.55165.83135.04141.5467.3549.7930.871043比例%2.76 3.29 3.62 3.55 13.63 1
38、6.54 15.90 12.95 13.57 6.46 4.77 2.96 100 项目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降雨丰富,设计典型年平均月降水量分配统计,典型年降雨量1043mm,但时空分布不均,多发生于59月。规划时考虑通过修建修建拦山沟、水窖工程拦蓄雨季多余的降雨量,满足生产用水以及连旱时节给农作物补充灌溉。(2)年集蓄水量分析根据xx的降雨资料分析:P=75%典型年降雨量为1043mm,由于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以及作物的种类、集流面材料不同,天然降雨不可能全被利用,该项目区旱地部分均属于坡地,为了不破坏自然环境,不改变下垫面情况,集流面采用项目区现有的自然荒草坡、田间道路及引水沟等,根
39、据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年集流效率取0.3。根据雨水集蓄工程规范的集流面面积公式计算单位集流量。m3/m2式中:W保证率等于P的年份单位面积全年可集水量,m3/m2; Ey自然土坡集流面积的全年集流效益; Pp设计保证率为P的年降雨量,mm;(3)单位体积集流面积确定项目区旱地部分地面坡度较大,无法进行自流灌溉,规划时根据地形和建设条件,修建水窖。根据设计保证率P=75%。集流面采用现有自然荒草坡、田间道路、引水沟等和田面,年集流效率为0.3,计算单位平方集流面积S。 m3/m2(4)降雨径流有效集雨量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降雨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390mm。降雨的年有效利用率按30%计取,则有效降雨量为:有效降雨量=降雨量承雨面积有效利用率有效降雨量=1.39(445.0215666.67)30%=185.57万m3。通过修建拦蓄工程拦蓄雨季多余的降雨径流,旱季对农作物进行补充灌溉,提高降雨的利用率。4.5.2.2地表径流地表水为xx河水源,该河流枯水期流量为1.3m3/s,项目区以上集雨面积5.5km2,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52.05万m3,径流利用率取0.7,则每年可为项目区提供灌溉用水106.44万 m3,且水量保证。通过新建和改建项目区内灌溉渠道,引水进行自流灌溉,使该水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4.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