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2).doc
《继续教育(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续教育(2).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运用数据进行学情分析研究”今年三月份,根据市局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确立了“如何运用数据进行学情分析研究”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重点实验课题. 课题组通过集体讨论研究和上网查询,对学情分析尤其是运用数据进行学情分析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课堂教学。为此,“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以学定教”,从而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教学设计及其实施建立在客观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扎实基础通
2、过研究,我们认为,学情分析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分析学生的智力因素,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发展客观规律备课,但如果教学只关注到对学生智力层面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备课时学生是天才,上课是学生是蠢材,或者陷入“明明我都讲了,可他们就是不会”的怪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在课堂准备时往往忽略了学情分析中更为重要的另一个因素,那就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意志和性格,以及家庭情况,思维方式等方面。试想,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可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心不在焉,这样的教学又怎能有效呢,这样的教学怎么可能有效呢?对学校在学情分析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
3、研究。为此,课题组对学校初一年级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学情了解情况”、“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学情了解情况”等内容。通过对教师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所有老师都认为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但对“学情分析”认识不足,70%以上的老师只注重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学情分析。仅有20%教师经常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学情,而且主要是班主任。二是学情分析的方法简单,主要靠已有教学经验,实效性不强。三是只有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后,在学校要求下,教师才运用数据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本学期,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可以概括为“定期调研,三清三测”。
4、【定期调研】一是在学期初,特别是刚接班时要求班科任教师通过座谈,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快速了解学生身体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每周召开至少一次的班科任教师碰头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逐一研究分析,统一教育方向和策略。学校也会在开学一个月左右下发“班级学情问卷调查表”,务必使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科任教师能很快融入班级,了解班级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学情。二是在每次大型考试后,及时召开班级座谈会,通过质量分析,确定班级的特优生、学困生、边缘生、偏科生,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指明方向。【三清】一是课前清。课前通过导学方案和预习作业的检查,对学生课前储备知识、已有技能进行摸底和调查,全方位了解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继续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