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家教观念关注孩子成长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家教观念关注孩子成长2.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转变家教观念 关注孩子成长 家长会发言材料一、树立正确的家教观 1、正确的孩子观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等待被填充的无思想者,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具有主动精神的学习过程的实施者、生成者、发展者,他们具有各自的需求、兴趣、特长。作为家长,必须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发展需求,正确地认知,合理地引导。绝不可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另外,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实际上孩子的头脑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大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因此,作为
2、家长也要更新观点,“蹲下身来看学生”,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思想,解读孩子的行为,和孩子们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关系,参与孩子的活动,了解其喜怒哀愁。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促进孩子的成长。 2、科学的教育观 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教育的目标是教会孩子学会生存,教会孩子学习,以终身受用。因此,学习已不仅仅是内容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方法的培养,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什么”涉及到孩子的学习兴趣问题,对孩子想学的东西家长要进行引导,以保证其正当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怎样学”则涉及到学习方法问题,孩子喜欢的是一些游戏性的活动,实践性的
3、学习,因此,家长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切不可用“题海战”、“阵地战”,“疲劳战”去拴孩子。否则,很容易使孩子和自己形成对立。而以前,动辄就以棍棒、巴掌教训式的教育方法,也应当转向赏识,让孩子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害怕心理中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变厌学为乐学。 3、适当的发展观 各门学科成绩的均衡发展,各科成绩都很优,不等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需要发展的,不仅有知识,还有能力、道德、品格、体质、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学校提出搞素质教育,已经具体化为“扫好地,唱好歌,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操”。无论学校,还是家庭都要对学生提出这些要求,并严格让孩子努力去做到。 4、正确的评价观
4、 提到孩子的成绩,更多的家长总而把眼盯在期中或期末的一张试卷上,着眼于孩子在班级的名次。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对于成绩,我们也不是避而不谈,只不过,要科学地看待。确实,试卷因为它具有直观性、综合性、浓缩性等特点,有助于我们快速地了解学生,但分数的高低并不等同于能力的高低,它只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量化的参数。我们在看试卷时,一要前后看,看孩子有无进步,只要进步的,就是可喜的,就是要积极鼓励的;二要综合看,看孩子知识、能力、智力、品德是不是都有进步,试卷只能表明孩子在学业成绩单方面的,一次性地。因此,分数的高低、名次的前后并不能说明孩子行还是不行。(结合期中考试情况,从能力处着眼,谈谈学生在校的情况
5、,让家长对孩子的优劣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5、科学的成才观 了解成绩,不在于某一门、某一科的分数上,而应该多方面地比较分析,决不要让它成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只要是孩子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功,家长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校级征文的获奖,报刊报纸上刊印的作品,奥林匹克、数学大王的参与,体育比赛中的拼搏,甚至连班级中的一面小红旗,一次当众表扬它都是孩子能力的体现,是孩子努力的结果,作为家长,都应高度重视,也许,这一次不经意的认可成就了一个人才。孩子到底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是人才?每位家长还应坚定的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成才的路有千万条,自己孩子到底选择哪一条,要依据孩子的自身条件状况,不可
6、盲目攀比。二、注意几个家教问题 1、 思想品德教育 各个家长都希望在自己孩子身上,能看到独立、创新、进取等优秀品质,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一个富于进取、乐于助人、朋友众多的人,但往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注重学校的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殊不知,孩子的可塑性极强,他们的言行举止大都喜欢模仿周围人的言行举止,要想让孩子具备尊重他人、谦虚礼让、公平竞赛等良好品格,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期培养,从点滴作起,把生活中的一切言行都看作是教育手段,展示积极的一面,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孩子的情操。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老师。“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在对待孩子思想品德的
7、教育上,要注意方法的适用,力争做到“四多四少”。(1)多积极引导,少强行干预 充分尊重孩子,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是衍生爱心的泉源。当学生面临选择时,要让孩子自己作出判断,而不是以家长的权威横加干预、告诉结果,逐步让孩子相信自己培养敢做敢为的心理特征。(2)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 著名作家费尔德曼给成功的孩子们一书中,说出了这么一段发人深思的肺腑之言:“作为家长,你是孩子生活中最为强大的力量,你可以通过给孩子鼓励,并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给予鼓励和赞赏,来让孩子振作精神,勇于创新。你不必总是对孩子的每种做法表示赞同,但你应当让他们时刻都坚信:你是他们坚定的支持者。”让孩子体验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功,
8、哪怕是失败,从而自觉地形成独立的意识。当然,表扬中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尽量不要用钱去贿赂孩子。如今,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取得高分时给50元或上百元的奖励,可能会取得一些效果,但是提醒家长注意,此刻你所培养的不是孩子的进取精神,学习态度,而是让孩子的自我教育目标蜕变为50元钱,这是一种教育的短视行为。毕竟,让孩子高兴的是50元,而不是你对他成绩的认可。(3)多说服劝戒,少训斥打骂面对孩子的失败,甚至破坏,我们不要简单地打骂、训斥。试想,如果有人拿枪威胁你去做一件事,你可能会做,但一旦放下枪,可能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反击,而不是顺从。因此,只要孩子所做的不是毫无意义的破坏,它所造成的损
9、失就远远低于他们在探索未知事件中所学到的东西,千万不要采取简单的态度去对待。(4)多理解关爱,少偏听偏信 理解是走进学生精神世界的钥匙。我们应提倡“蹲下身子看学生”,“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让他们在具体的事件中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理解。这样一来,才能避免独生子容易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通病,在生活中学会同他人交往、合作,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溺爱与智爱的问题 “一切让给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在传统观念中,这无疑是出色的好父母;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这却是父母所能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有位成功的父亲曾这告诫人们:“爱他,就不要抱他”。为人父母,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
10、*自己,*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为人父母,我们也有责任让孩子懂得,父母、孩子、和他人之间是独立的,人与人之间在追求事业时、在享受人生时、在给予和接受爱的时候都是独立的。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来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不要围着孩子转,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欲望。做父母的其实不必做到“忘我”: 敢于对孩子说“不”,建立起家长的威信,家中必须有一个拿主意的人。 敢于给孩子一些挫折,我们想让孩子一帆风顺,但是生活毕竟是现实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是吗“? 敢于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一味包办,一味求全,百依百顺。3、行为习惯养成问题(1)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俗话说:“
11、习惯成自然”,每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无不渗透着习惯的影子!当前书市畅销书中有这么一本书成功是一种习惯,这本书中用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及大量详实的事例充分说明了习惯对于成功,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重要意义。在西方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思想引导行为,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塑造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幸福起着决定意义的作用”这句话毫不夸张。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所以少年儿童的教育实质上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2)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做法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学校针对少年儿童自身发展要求,针对当前的
12、教育教学现状、家庭现状、社会现实及学校的实际管理要求,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本学期我校在全校范围内88个班级大力推行 “学习、劳动与卫生、文明、班务、进步”等五种行为习惯之星评选活动,经实践证明,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学校开学初向各班下发各种习惯之星的评比条件,发动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讨论,每双周的班会课上由班主任组织、让每位同学根据自己或别人近两周来的表现对照评比条件,进行提名,然后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每种评出4名共计20颗行为习惯之星。各班将习惯之星名单上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再领取习惯之星各种标志(红色为学习之星;浅红色为习惯进步之星;蓝色为文明之星;绿色
13、为劳卫之星;黄色为队务之星)回到班级贴在张贴栏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你的孩子现在的各种行为习惯如何,只要他积极进取总能获得至少一种习惯之星!此外,我们将获得习惯之星的同学的先进事迹利用学校的的校园广播每周二、四向学校、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事迹特别突出的同学作为学校的荣誉旗手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介绍他们的事迹激励所有的同学。每半学期由各班推荐事迹突出的班级习惯之星参加学校习惯之星展评,现在我校前楼二、三楼的画廊内张贴了上半学期获得“学校行为习惯之星”称号的276颗习惯之星,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抽时间去参观一下,你的孩子可能就在其中!我校在新老校区合并以后,在学生常规管理中为学生设置了很多锻炼、体验的岗位,如:小播音员、校园小记者、管理小助手、科室检查员、清洁小卫士、文明监督岗、路队检查员、小交警等。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即可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可以通过锻炼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提高做事的能力,希望各位家长一定要大力支持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人的一生成长的轨迹中无不渗透习惯的影子!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受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但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又是一个不可忽视、不可回避的问题,他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共同探索、努力实践!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伴随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