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doc
《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语文教改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语文教学却仍然处于费力大而收效甚微的状态,语文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急功近利,教学内容随意安排,导致课堂教学处于无绪和无序的状态。1、新课改下教师对于教学目标认识的现状。新课改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涵盖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方面面的。但是,有一些老师认为新课标提倡开放性教学,不应该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是应该让其自然生成,在随机的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各个方面;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不应
2、该强调教学目标的预定,而要注重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生成,即提倡非预设性教学。还有人认为还是应该像过去的目标教学那样,严格按预设目标进行;更有人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就是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与三维目标一一对应。不论怎样,即使是前两种不认为教学目标重要的看法,它们本身也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2、课堂教学的现状。在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由“满堂灌”进而发展成为“满堂问”、“满堂演”、“满堂讨论”,课堂上有太多的资料补充,很多的媒体演示,有些教师脱离文本,在学生还没有读懂文本的时候就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拓展,过于重视语文课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把语文课变成了政教活动课、历史课、文学史
3、课,使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大大降低了语文课的课堂效率。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
4、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著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等。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著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老师著高效率教学等。也有部分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和教育杂志上,具体情况在此不作赘述。从国内外文献研究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二:一是国外研究成果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由于文化、教育背景差异,难以有效地指导我们中国课堂教学,如何接受、借鉴、创新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二是国内研究成果大凡是文
5、献研究和建议性理论研究,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缺少实践基础,在指导性和普遍意义上看,缺乏推广价值。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将教师教学行为合理分解,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在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研究,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教学目标论、科学主义教学过程论斯金纳(B.Skinner)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
6、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正强化物和减少负强化物,建立积极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基于上述理解,建构主义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作了以下的分配。首先,
7、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发学生发表解决问题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多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
8、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3、语文新课标及语文教改的新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明确规定:“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
9、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的具体的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文本研读过程中探究体验,学会用心灵欣赏美好的文字,人类文化瑰宝,学会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结合自己的真切的思想和情感与作家作品交流,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欣赏,尽显语文学习的生命本色。四、本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概念1、“教学”:一般意义上,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本课题所讨论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为
10、上好课所做的事前准备及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2、“有效教学”:是指为了提高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与行为。本课题所讨论的“有效教学”侧重于教学行为的优化。“有效”的内涵主要是指单位时间内学生素养在课程标准意义上获得的进步与发展。相关指标体系构成如下: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目中有“人”,有对象意识,有“全人”概念,能因材施教;教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目标尽可能具体明确,其达成度力求能够检测。关注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能持续追问“什么内容是学生素养形成最基础
11、的因素”、“什么样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处理在众多的选择中是否有最佳路径”;能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地域教学的准备、实施和评价策略。3、“课堂有效教学:上述内容和要求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集中呈现和完美体验。4、“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学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一般的规律。课堂教学能围绕构建学生健康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同步协调发展的目标展开。5、“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在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改善学生阅读的基本状态,形成学生优良的精神世界,同时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山西
12、语文高考。6、“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参照,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效益不断提升的所有教、学行为及策略。重点研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处理过程中的文本有效解读及能力迁移问题,清晰回答文本教学“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形成区域内课堂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五、研究的主要内容1)、教学目标的研究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先导。教学目标是衡量课堂有效性的标准,所以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和研究便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基础。语文新课标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学生通过高中语
13、文课程的学习,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这告诉我们,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表现。因此,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2)、探究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有效教学新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探究是课题研究的核心。这包括有效性教学中教学任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的研究、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教师行为的研究、教学评价的研究、教学环境的研究、教学反思的研究。3)、探究学生因素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
14、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由此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反馈,重视学生因素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六、研究的方法与途径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有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文献资料。2、邀请有关专家作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掌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理论知识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