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不可避免的税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讲不可避免的税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不可避免的税收.pptx(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讲第三讲 人生中只有两件事不可避免,那就是死亡和纳税。 富兰克林 1一、一、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税收的本质与特征(一)、税收的本质(一)、税收的本质(二)、税收的特征(二)、税收的特征(三)、税收存在的依据(三)、税收存在的依据2(一)、税收的本质(一)、税收的本质l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政治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以政治权力为基础,按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权力为基础,按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课征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和居民无偿课征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入。3(二)、税收的特征(二)、税收的特征l强制性强制性l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强制力,以法律、法令为依据进行的。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强制力
2、,以法律、法令为依据进行的。l无偿性无偿性l国家征税并不直接以向纳税人提供相应数量的公共产品;国家征税并不直接以向纳税人提供相应数量的公共产品;l国家所征税款不构成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家所征税款不构成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l固定性固定性l国家按事先规定的征税对象、征收标准和课征国家按事先规定的征税对象、征收标准和课征 办法等实办法等实施征税。施征税。l税收的上述特征是衡量一种财政收入是否为税的标准税收的上述特征是衡量一种财政收入是否为税的标准4(三)、税收存在的依据(三)、税收存在的依据l税收是政府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税收是政府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保障的基本手
3、段。障的基本手段。l税收是政府对收入和财富分配进行调节的税收是政府对收入和财富分配进行调节的有力工具之一。有力工具之一。 l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周期的主要手段之一。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周期的主要手段之一。5二、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二、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一)、税收基本要素(一)、税收基本要素纳税人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对象税率税率(二)、税收分类(二)、税收分类6(一)、税收基本要素(一)、税收基本要素l课税主体课税主体l也被称为也被称为“纳税人纳税人”,即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即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纳税义务的人。l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区别:例如,消费税由生产者或经营者缴
4、纳,但例如,消费税由生产者或经营者缴纳,但他们(纳税人)可以把税款加在消费品价他们(纳税人)可以把税款加在消费品价格上转嫁给消费者(负税人)。格上转嫁给消费者(负税人)。7l课税客体课税客体l也被称为也被称为“课税对象课税对象 ,是指税法规定的征,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税的目的物。l相关概念:税源、税目和税基相关概念:税源、税目和税基l税源是在税源是在GDPGDP初次分配中已经形成的各项收初次分配中已经形成的各项收入,它主要是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入,它主要是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l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一般是指具体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一般是指具体的征税品种或征税客体。的征
5、税品种或征税客体。l税基,也被称为计税依据,是用以计算应税基,也被称为计税依据,是用以计算应纳税额的课税对象的数额,是课税对象的纳税额的课税对象的数额,是课税对象的数量化。数量化。8l税率税率l比例税率:指对同一课税对象,无论其数额比例税率:指对同一课税对象,无论其数额大小,都按照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大小,都按照相同比例征税的税率。l累进税率:指对同一课税对象,随着其数额累进税率:指对同一课税对象,随着其数额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l定额税率:指按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额税率:指按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征税数额的税率。定征税数额的税率。9l累退税
6、率累退税率“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的对称。的对称。指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税率逐级指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税率逐级降低的税率制度。这种税率,课税对象降低的税率制度。这种税率,课税对象数量越大,税率越低;课税对象数量越数量越大,税率越低;课税对象数量越小,税率越高。由于这种税率不符合税小,税率越高。由于这种税率不符合税收合理负担、应能负担的原则,一般不收合理负担、应能负担的原则,一般不被采用。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为达到被采用。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为达到特定目的,作为一种过渡办法,也可能特定目的,作为一种过渡办法,也可能被使用。被使用。10O税率税率税基税基累进累进比例比例累退累退比例税率、累进税
7、率和累退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11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l平均税率(平均税率(average tax rate, ATRaverage tax rate, ATR)l边际税率(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 MTR)征税总额征税总额ATR 课税对象数额课税对象数额MTR 征税总额征税总额课税对象数额课税对象数额12比例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的关系比例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的关系ATR=MTR税率税率税基税基Ot13累进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的关系累进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的关系MTR税率(税率(% %)税基(元)税基(元)O25351540002
8、900070000ATR14累退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的关系累退税率、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的关系税率(税率(%)15O48000税基(元)税基(元)ATRMTR15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l将课税对象的将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全部数额都按照其所都按照其所适用的最高一级适用的最高一级征税比例计税的一种累进税率。下面设四级全额累征税比例计税的一种累进税率。下面设四级全额累进税率表进行分析:进税率表进行分析:l四级全额累进税率表四级全额累进税率表 级次级次 级距级距 税率税率 1 1 全年所得额全年所得额0 01000 101000 10 2 2 全年所得额全年所得额10011001
9、50005000元元 2020 3 3 全年所得额全年所得额500150011000010000元元 3030 4 4 全年所得额全年所得额1000110001元以上元以上 404016l根据上表,假定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全根据上表,假定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全年应税所得额为年应税所得额为1000010000元,乙全年应税所得元,乙全年应税所得额为额为1000110001元,则两纳税人应纳税额分别为:元,则两纳税人应纳税额分别为:l甲应纳税额甲应纳税额10000 10000 3030 30003000(元)(元)l乙应纳税额乙应纳税额10001100014040 4000.44000.4(元
10、)(元)17l全额累进税率的特点:全额累进税率的特点:l优点:计算简便,累进幅度大,调节收入优点:计算简便,累进幅度大,调节收入有效;有效;l缺点:在两个级次的交叉点附近往往容易缺点:在两个级次的交叉点附近往往容易出现税额增加超过征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出现税额增加超过征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合理现象。18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l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部分,并分别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部分,并分别规定每一等级的税率,当课税对象的数额增加到需要规定每一等级的税率,当课税对象的数额增加到需要提高一级税率时,提高一级税率时,仅就仅就超过上一等级的部分,
11、超过上一等级的部分,按高一按高一级级税率征税的累进税率。税率征税的累进税率。l下面用四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进行分析:下面用四级超额累进税率表进行分析:四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四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级次级次 级距级距 税率税率 1 1 全年所得额全年所得额0 010001000元元 1010 2 2 全年所得额全年所得额1001100150005000元元 2020 3 3 全年所得额全年所得额500150011000010000元元 3030 4 4 全年所得额全年所得额1000110001元元 以上以上 404019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l假设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全年应税所得额为
12、假设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全年应税所得额为1000010000元,乙全年应税所得额为元,乙全年应税所得额为1000110001元,则按照上表所示的元,则按照上表所示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为: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为:l甲应纳税额:甲应纳税额:l第一级:应纳税额第一级:应纳税额100010001010100100(元)(元)l第二级:应纳税额第二级:应纳税额400040002020800800(元)(元)l第三级:应纳税额第三级:应纳税额50005000303015001500(元)(元)l甲共计甲共计: :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100+800+1500=2400(=100+800+15
13、00=2400(元元) ) 20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l乙应纳税额乙应纳税额l第一级:应纳税额第一级:应纳税额100010001010100100(元)(元)l第二级:应纳税额第二级:应纳税额400040002020800800(元)(元)l第三级:应纳税额第三级:应纳税额50005000303015001500(元)(元)l第四级:应纳税额第四级:应纳税额1 140400.40.4(元)(元)l乙共计乙共计: : 应纳税额应纳税额100100800800150015000.40.4 2400(2400(元元) )21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l超额累进
14、税率的特点:超额累进税率的特点: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累进程度缓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复杂,但累进程度缓和,更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更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22税率:定额税率税率:定额税率l资源税税目税额幅度表资源税税目税额幅度表 税目税目 税额幅度税额幅度l原油原油 8-308-30元元/ /吨吨l天然气天然气 2-152-15元元/ /千立方米千立方米l煤炭煤炭 0.3-50.3-5元元/ /吨吨l其他非金属矿原矿其他非金属矿原矿 0.5-200.5-20元元/ /吨或千立米吨或千立米l黑色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 2-302-30元元/ /吨吨l有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 0.4
15、-300.4-30元元/ /吨吨l固体盐固体盐 10-6010-60元元/ /吨吨l液体盐液体盐 2-102-10元元/ /吨吨23(二)、税收分类(二)、税收分类按课税对象分类按课税对象分类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类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类按税金与价格关系分类按税金与价格关系分类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24按课税对象分类按课税对象分类l商品劳务税商品劳务税:以流通过程中各种商品劳务:以流通过程中各种商品劳务的交易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交易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l所得税所得税:以纳税人各项纯所得或利润额为:以纳税人各项纯所得或利润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课税对象
16、的税种。l财产税财产税:以各种动产和不动产为对象的税:以各种动产和不动产为对象的税种。种。l行为目的税行为目的税:以社会的特定行为为对象和:以社会的特定行为为对象和为实现政府的特殊目的而征收的税种。为实现政府的特殊目的而征收的税种。25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类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类l从价税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值量作为计税:以课税对象的价值量作为计税依据征收的税。依据征收的税。l从量税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实物量作为计税:以课税对象的实物量作为计税依据征收的各种税。依据征收的各种税。26按税金与价格关系分类按税金与价格关系分类l按税金和价格的关系,将商品劳务税按税金和价格的关系,将商品劳务税分为:分为
17、:l价内税价内税:指应纳税额构成商品价格:指应纳税额构成商品价格组成部分的税种。组成部分的税种。l价外税价外税:指应纳税额不构成商品价:指应纳税额不构成商品价格内在因素的税种。格内在因素的税种。27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l直接税直接税:指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一般:指纳税人和负税人一致,一般不存在税负转嫁的税种。不存在税负转嫁的税种。l间接税间接税:税款的缴纳者通过价格方式,:税款的缴纳者通过价格方式,将税收转嫁给他人负担,这类税收一般将税收转嫁给他人负担,这类税收一般称为间接税。称为间接税。28按税收管辖权限分类按税收管辖权限分类l中央税中央税:由一国中央政府征收管理,收:由一国
18、中央政府征收管理,收入归属中央一级的税种。入归属中央一级的税种。l地方税地方税:指由一国地方政府征收管理,:指由一国地方政府征收管理,收入归属地方一级的税种。收入归属地方一级的税种。l共享税共享税: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收入由中: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收入由中央和地方分享的税种。央和地方分享的税种。29三、税收原则三、税收原则l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l涵义涵义l衡量标准衡量标准l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l经济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原则l行政效率原则行政效率原则30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l涵义: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涵义: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与其
19、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具体包含两层意义: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具体包含两层意义:l“横向公平横向公平”,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税收。l“纵向公平纵向公平”,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税收。l衡量标准衡量标准l受益标准:基于受益原则的分析受益标准:基于受益原则的分析l能力标准:基于支付能力原则的分析能力标准:基于支付能力原则的分析31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l涵义:政府在以课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涵义:政府在以课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产生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
20、的额外负担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受益最大。最小和额外受益最大。l税收的额外受益税收的额外受益NextNext32税收超额负担税收超额负担l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的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的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负担。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l政府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政府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
21、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l征税改变了商品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征税改变了商品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额负担。NextNext33税收效率原则一:税收效率原则一: 经济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原则税收中性税收中性l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其实质是,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其实质是,国家征税不应对市场国家征税不应对市场机制产生影响,课税时,市场机制仍然是影
22、响资源机制产生影响,课税时,市场机制仍然是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决策的主要力量,配置和纳税人决策的主要力量,税收不应成为影响税收不应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纳税人经济决策的主要因素资源配置和纳税人经济决策的主要因素。 其包含两种含义:其包含两种含义:l政府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政府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l政府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政府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收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3
23、4税收效率原则二:税收效率原则二: 行政效率原则行政效率原则l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化,即税收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低。成本最低。l税收征收费用(税收征收费用(政府为征税而花费的征收成本政府为征税而花费的征收成本 )l税收奉行费用(税收奉行费用(纳税人为纳税而耗费的缴纳成本,纳税人为纳税而耗费的缴纳成本,是是税收隐蔽费用)税收隐蔽费用)35四、四、税收负担(一)、(一)、税收负担的含义(二)、税负的合理水平(三)、税负转嫁与归宿涵义义36(一)、税收负担的含义(一)、税收负担的含义l含义 在一定时期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承在一定时期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
24、因政府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受的经济负担。l分类分类等量负担等量负担宏观税负宏观税负微观税负微观税负方式方式等比负担等比负担量能负担量能负担内容内容名义税负名义税负实际税负实际税负层次层次37l从宏观上判断一国税负水平是否合理的标准:从宏观上判断一国税负水平是否合理的标准:l经济发展标准经济发展标准l拉弗曲线拉弗曲线l政府职能标准政府职能标准l结论结论l就实现一定的税收收入目标而言,应选择较低水平的税就实现一定的税收收入目标而言,应选择较低水平的税率,以免影响经济的活力;率,以免影响经济的活力;l就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目标而言,应选择税收边际收入就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目标而言,应选择税收边际收入增
![第三讲不可避免的税收.pptx_第1页](https://file2.taowenge.com/FileRoot3/2022-6/10/51f17c73-3d42-4df4-893e-4268efa45cc7/51f17c73-3d42-4df4-893e-4268efa45cc71.gif)
![第三讲不可避免的税收.pptx_第2页](https://file2.taowenge.com/FileRoot3/2022-6/10/51f17c73-3d42-4df4-893e-4268efa45cc7/51f17c73-3d42-4df4-893e-4268efa45cc72.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不可避免 税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